福建省观鸟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99|回复: 14

迷濛的松雀鷹之眼-----王誠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23 04: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晚風一定很大,帳之右柱(前柱)本來綁樹上,已脫落,像硬生生被扯開(風)。將蛋打包,最破的蛋脈動一下。大冠鷲叫聲又起,貓聲東方又起。大冠鷲叫聲由SW靠近。天氣稍好,有些許陽光,然『鳥』去巢空,只有斷斷續續的大冠鷲叫聲在近處,不知是示威or………。站後方上空有松雀鷹叫聲。第四粒蛋在巢正下方S1公尺處爛葉堆中找到,完好,很高興。無動靜。收工,送蛋回祁醫師處」

──林顯堂 1993/6/2 13:00~14:28
 楼主| 发表于 2005-4-23 04: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 align=center>※ ※ ※</P>
< align=center> </P>
<>台灣松雀鷹是一種小型的鷹,是台灣六種猛禽留鳥之中最小型的一種。由於多半在密林之中活動,甚少在天空出現。一般的賞鳥者很少有機會看到牠們,即令看到了,也很難辨認出來。以往台灣鳥類的研究之中,對於台灣松雀鷹的了解極為有限,甚至於在分類上也發生了謬誤。
1993年5月15日到6月2日之間,一群熱愛猛禽並且彼此視為知交的人們,在台北八里觀音山的一座小丘之上,首度針對台灣松雀鷹繁殖所進行的觀察。過程之中自然有許多曲折離奇,但是對於這種以往鮮為人知的猛禽,卻增加了許多的了解。觀察的結果並未以喜劇收場,但是卻讓我們深刻而直接地領會了真實的自然世界。</P>
<H3>與鷹偕行</H3>
<>在台灣鳥類的研究之中,對於猛禽的研究可以說是最受重視的。其受重視的原因雖有其學術上或是生態上的重要意義,但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有一群人始終執著於此,一直未曾間斷。這些人多半先以賞鳥入門,然後在觀察的過程之中,驚然發現猛禽與其他鳥類之間,具有極大的差距。不只在體型有所不同,生態、行為上更是具有很大的差距。尤其,猛禽常常非在高高的天頂,一般地觀察頂多只能看到小小的黑點,光是分辨牠是那種就是件難事,更別提到欣賞了。但是,如果能夠一窺堂奧,那麼猛禽的世界可是萬千變化,值得你觀覽終身。由於賞鷹不易,所以除非你遇到了賞鷹高手,否則就很難抓住訣竅,更別提什麼樂在其中了。一旦你遇到了一位明師益友,那麼你的視野與心靈就能夠像鷹一樣,徜徉在無邊無際的空間之中。我們就是一群如此幸運的鷹友。
1991年春季,林文宏等三位鷹友進行了「台灣北端遷移性猛禽先驅調查」,對於陽明山、觀音山區的猛禽狀況進行觀察,結果發現該地點是猛禽遷移的重要中途站。於是便召集了我們,對於觀音山區展開持續的調查工作,到了1993年春天,已經是第三年了。</P>
<>當年的計畫由淡江野鳥社的同學主持,多位鷹友也參加在內。在前一年1992的調查之中,記錄到3科15種9,708隻猛禽,其中3種為留鳥、12種為候鳥。1993當年的記錄更是輝煌,共記錄猛禽4科20種12,236隻,除了3種留鳥、15種候鳥之外,還發現了2種夜行性猛禽,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貓頭鷹」。</P>
<H3>精彩可期</H3>
<>3月6日的調查就發現了兩隻灰面鵟鷹,還是當年全台灣北返猛禽的第一筆記錄!在接下來的調查中,不但遇到了紅隼從頭頂上空數尺飛掠而過的精彩畫面,也親眼目睹游隼輕而易舉地撲殺了體型比牠還大的黃頭鷺。同時蜂鷹過境的數量更是突破三百隻……過境猛禽的盛況一如以往,不過當年觀音山的重頭戲卻是發生在一對留鳥-台灣松雀鷹身上。</P>
<P>5月初的例行調查中,當時任職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猛禽資訊中心的林文宏,與鷹友一起觀察出一對台灣松雀鷹的一些行為,經研判牠們是該準備築巢育雛了。這種鷹是台灣地區六種日行性猛禽留鳥之中,體型最小、活動也最隱密的一種,以往只能憑藉著牠們短暫的滯空時間進行觀察,相形之下對於牠們繁殖行為的觀察與記錄更是付之闕如。在上山尋獲鷹巢,並且斟酌了鷹巢隱密的程度及調查的安全性(指的當然是鷹的安全)之後,林文宏進行動員與召集,決定把握這樣的機會,我們便展開一場首度對於台灣松雀鷹巢的密集觀察,一干鷹癡自然全數到齊,其中不乏有妻子即將臨盆的。
 
5月15日,這項調查從正式開始,為了減低對於這巢松雀鷹的干擾,前一天幾位先頭部隊已經殺上了鷹巢所在的小丘頂端,七拼八湊地築成了違章建築級的掩蔽帳,為了求取自然,取材盡量選擇當地現有的。有了掩蔽帳之後,松雀鷹對於觀察者顯然不再那麼顧忌,反應也安定多了。不過,在日後的觀察之中,發現掩蔽帳只是一個讓觀察者及被觀察者感到心安的工具而已,倒並不一定能達到真正偽裝、掩蔽的功能。</P>
<P>上山後,我們穿過密林來到掩蔽帳前,一路上遮遮掩掩,生怕被人發現,影響到鷹巢的安全。後來才想到,當時真該把器材放在竹籃子裡頭,假扮成掃墓的孝子賢孫,出沒於滿是墳墓的觀音山上,也就不會啟人疑竇了!</P>
<H3>威儀獨具</H3>
<P>迫不及待地鑽入掩蔽帳內,透過單筒望遠鏡,一眼就看到了架在相思樹叉上的鷹巢。以相思樹枝編織而成的台灣松雀鷹巢,直徑約為四十公分。據日前先行上樹測量得知,巢中共計有四個蛋,可惜由於觀察的角度乃是由下而上,因此始終看不見巢內的乾坤。</P>
<P>才開始觀察沒幾分鐘,雌鷹就回巢了,雖然隔著望遠鏡,依然難掩興奮之情,雌鷹馬上就發現了我們,不過顯然不太在乎,僅僅站在巢邊警戒片刻後,就立刻大大方方地坐進巢中,孵起蛋來了。由於天氣燥熱,雌鷹也顯得有點不耐煩,時而理理羽毛。時而啄啄巢,不過有時候實在也看不出牠在做些什麼?</P>
<P>偶而,雌鷹也會因為周遭的聲響而警戒起來,大冠鷲凌空飛躍時,牠會抬起頭望望;紅嘴黑鵯「喵喵」地叫起時,雌鷹也會斜眼睨視一番;即使是山腳駛過一部哭墓中的電子花車,也會吸引牠的注意。不過,總覺得牠在顧盼之間,都會展露出不同於一般鳥類的氣勢,具有一種獨特的穩定感,絕無倉皇失措,或者不知如何是好的窘態?</P>
<P>我們輪班觀察,沒佔到單筒望遠鏡的人就在記錄簿中記下鷹兒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時近中午,進行例行調查的成員結束了日常的觀察,準備上山來接班。整整看了一上午雌鷹孵蛋的人,雖然不覺得倦,但機會總得讓人,於是便進行換班、打道回府了。不過,人在家中,心仍然留在山上。彼此依然以電話進行聯繫,交換觀察的結果。令人喜出望外地,下午的觀察之中,就發現了雄鷹入巢孵蛋的行為。因為在國外的研究調查之中,與松雀鷹同屬的北雀鷹雄鳥僅會站在巢邊警戒而不孵蛋,所以我們在第一天的觀察中,就已經發現松雀鷹不同的繁殖生態,就得到了不小的收穫。
</P>
 楼主| 发表于 2005-4-23 04: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H3>希望小丘</H3>
<>就從那天起,日日都有愛鷹的人踏過泥濘的山徑,攀上那座充滿希望與奇妙的小丘,透過望遠鏡觀察這對松雀鷹的活動。首先,大家分辨出雌鷹與雄鷹之間的差別,由嘴喙到羽色,由體型到頭形,以至於任何細微的動作。留在小丘頂上的記錄簿裡,密密麻麻地記滿了我們觀察的結果,鉅細靡遺的程度,幾乎到了鷹兒動一下,大家就記一筆的程度,就連鷹兒理羽的部位、順序、程度,都被記得一清二楚。</P>
<>起先在半天一班的觀察之中,原本只需要兩頁的篇幅就足供記錄,但是大家越記越詳細,越寫越多,明顯地有彼此一較高下的態勢。我檢查每天所留下來的各項記錄,一筆接著一筆、一分鐘接著一分鐘,鷹兒幾乎沒有片刻能夠逃出大家的視界。而觀察員們上山的時間也越來越早,調查第一天我們八點鐘就上山了,已經比平日九點鐘左右開始的猛禽調查為早了,結果在往後的一個星期之中,大家紛紛提前「上工」。記錄內容比多的不講,到得比早才可怕。七點多上山的大有人在,在榮總任職的鷹友更是趁著「地利之便」,早在六點多就完成了觀音山的「登頂」,然後進行初步的觀察,再回院裡上班。</P>
<>5月22日七點半,我上得山來,雌鷹已經穩坐巢中。今天的天氣很好,自然也是令人熱得受不了,群蚊紛紛攻來,只得點起四盤蚊香禦敵。定下神來仔細看鷹,顯然牠也不頂好受,摳摳摸摸地頗不安分。大概真是因為太熱的緣故,雌鷹站立起來理羽的次數越來越頻繁,時間也越來越長。除了焦躁不安之外,牠今天也顯得特別敏感,偏偏今天我的鼻子又頗不爭氣,每擤一次鼻涕,就要挨雌鷹一頓白眼,擺明地就是嫌我太吵嘛!</P>
<>慵懶的大冠鷲平日裡總要到日上三竿,大約到了九、十點鐘,太陽曬得地面產生了旺盛的熱氣流,才捨得飛出來,乘著上升氣流,毫不費力地舒展一下雙翅。今日天氣大好,七早八早、八點鐘不到大冠鷲就出來溜達,不時在小丘上空盤旋鳴叫,巢中的雌鷹不得不稍加戒備,仰頭注視一番,但過沒多久未見異狀就不甩牠,逕自理毛去了。山下忽然傳來一陣鞭炮聲,雌鷹還是以愛理不理的態度轉頭警戒一番。沒多久山下又是一陣炮聲,不過這回雌鷹可就理都沒理一下,那股處變不驚的樣子,顯然早就看破,鞭炮的作用僅止於虛張聲勢,壯壯放炮者自己的膽子而已吧!雌鷹其實不只兇悍,面對我們這群人類毫無懼色,事實上牠還頗為「智勇兼備」呢!就有鷹友觀察時發現雌鷹離巢已久,始終未見蹤跡。忽然間回頭望去,才發現牠就站立在掩蔽帳後,靜靜地「觀察」著我們的觀察行動,令我們啼笑皆非,忽然之間感覺到主客易位了。
</P>
<H3>撲朔迷離</H3>
<>枯坐一個多小時之後,雌鷹忽然飛身離巢,但不一會兒又回來了。咦?不對,牠怎麼變小了?頭上的羽色也變得更深,嘴喙也明顯地變黑了。如果沒有猜錯的話,這就是台灣松雀鷹的雄鳥了。由於台灣當時的野鳥圖鑑之中對於台灣松雀鷹(學名:Accipiter virgatus ,英名:Besra Sparrowhawk )的分類並沒有說清楚,更沒有詳細的說明,圖片更不知道畫的是那種鷹了,因此我們只有嘗試著憑自己的雙眼來判別牠們的性別。</P>
<>其實,松雀鷹雌雄之間的差異極為明顯,一眼就可以看出牠們大小有別。而在5月20號的記錄簿上就做了很詳細的說明,雌鷹的特徵是:1.安定性高;2.臉頰灰暗,無淡色細紋;3.腹部覆羽橫斑明顯,且對比較強;4.嘴部蠟膜較灰。相反的,雄鷹具有下列特點:1.不安定;2.臉頰有白色細紋;3.胸部縱斑突出,腹部橫斑色淡就不明顯;4.肩羽上有小白點;5.嘴部蠟膜較黑。</P>
<P>與望遠鏡中的雄鷹相比,這樣的描述果然分毫不差。初見松雀鷹雄鳥分外興奮,對牠的觀察自然多花了一分精神。牠果然一副緊張兮兮的樣子,偏偏又有大冠鷲、紅嘴黑鵯前來湊熱鬧,弄得牠一直心神不寧,東張西望地邊孵邊看,始終無法安安穩穩地坐在巢中。先前的觀察中,大家普遍都發現了雄鷹有懼內的傾向,今天果然親眼證實了。</P>
<P>在雄鷹坐立不安長達卅四分鐘之後,雌鷹終於回來了。先是聽到一陣「唧、唧唧唧…」的叫聲,馬上就見到雄鷹緊張地站了起來,好死不死,大冠鷲、五色鳥、筒鳥、畫眉都紛紛叫了起來,連山底下人家養的公雞也咕咕地湊上一嘴。這下可好了,任何可以用來描述緊張神態的形容詞,統統都可以套在這隻雄鷹身上了。好像熱鍋上螞蟻的牠,一直不斷焦慮地朝東方及東北方張望,像是怕些什麼?但也好像等著什麼?</P>
<P>不一會兒,在沒有預警、毫無聲響的狀況下,雌鷹的身影如魂魄似地突然出現在巢中。雄鷹先知先覺地早早站在巢邊,把中央的大位空出來,一等雌鷹回到巢中,立刻反身「跳」跑(不只是「逃跑」,而是跳著跑走)。兩鷹同時站在巢中的時間,幾乎不及轉瞬。見到雄鷹「弱小」的身影,還有那股落荒而逃的勁兒,懼內之說得到了最好的驗證。</P>
<P>雄鷹雖然怕老婆,不過倒是很盡責。兩小時之後雌鷹再度離巢,雄鷹立刻回來乖乖孵蛋,回來的速度絕不亞於剛剛離開之時。這次牠一孵就孵了八十三分鐘,連同上次回巢總共孵了一百一十七分鐘,超出了以往的記錄。這項不尋常的現象,加上雌雄雙鷹一上午都處於極度緊張的狀態之下,似乎更加強了前幾天上山觀察後所做的猜測。</P>
 楼主| 发表于 2005-4-23 04: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疑竇難解
<>從事生態紀錄片拍攝的鷹友,以他對猛禽豐富的觀察經驗研判,觀察過程中時常見到松雀鷹的理巢動作,很有可能是雛鳥已經出生後的孵雛行為。但是因為觀察角度的影響,無法證實這種推論,不過親鳥日益增強的防禦性,似乎又增加了這種推測的可能性。</P>
<>下午將近一點半時,上午的調查工作結束,下到小丘半途,忽然聽見大冠鷲盤旋於上空的叫聲,抬頭一看共有兩隻,其中一隻腳上還抓了一條蛇。松雀鷹由林中衝出鳴叫示警。大冠鷲起先並不以為意,松雀鷹立即展開攻擊,不斷地衝向體型比牠還大的大冠鷲。吃到苦頭後,大冠鷲只得落荒而逃,差點沒把到手的午餐也丟了。以往的觀察中,我們只知道松雀鷹聽到異狀時,會離開巢位飛出林子,但卻不知牠出去之後作了些什麼,這次所見的防衛行為,倒是這次調查之中首次被目睹。</P>
<>下山之後我們依然透過電話討論,根據諸多跡象顯示,松雀鷹的雛鳥非常可能已經孵出來了,即令還沒出生,也差不到幾天了。一項極為特別的調查方式便如此積極地展開了。
</P>
<H3>一探究竟</H3>
<>早在發現鷹巢之初,林文宏就曾經與我討論過討論過使用電子器材進行觀察的可行性,起先只是因為人力不足,打算用部V8攝錄影機,每天上午放上山去,下午再收回來,藉以替代人工的觀察。後來由於電力供應的限制加上人力招募順利,這個想法就沒有繼續進行。</P>
<>不過,這樣的想法卻激發了另一個念頭。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見銀行裡或是提款機上所安裝的監看鏡頭,屢次銀行搶案之中,總是靠它們小兵立大功,才得以破案。如果也能夠將這種監看系統運用在松雀鷹巢的觀察上,想必也一定能夠發揮相當大的功效。利用趁著觀察的空檔,跑了一趟光華商場,蒐集到一些需要的資料,這樣地計畫便逐漸成形了。</P>
<>在野外架設這類型的監看系統,首先要克服的就是電源的問題。觀音山上遍是墓地,就缺人家,想要接用一般家用的110V直流電,幾乎沒有可能。但是如果所有的器材都能夠使用汽車電瓶所提供的12V直流電,那麼就沒有問題了。從監看鏡頭、監看電視到V8攝錄影機一路訪查下來,大部份器材都可直接使用汽車電瓶的直流電,而V8攝錄影機也可以透過適當的改裝接受這種替代方案。於是,在一些基本的電學常識之下,一套得以應用在野外的監看系統便如此設計而成了。</P>
<P>在設計之中,架在樹上的監看鏡頭為了要防水,便加裝了一個保護罩,然後將電源線及訊號線接下來,電源線就連上汽車電瓶,而訊號線則透過一個分配器同時接上監看電視以及V8攝錄影機。如此只要將所有的器材都接上電源,就可以直接從監看電視「欣賞」巢中的景況,同時還能同步地將影像錄進V8裡頭,可以作為日後的參考。這樣的一套設備差不多兩、三萬元就可以買齊,如果想要看到彩色的畫面,則也只需要四、五萬元就足夠支應了。眾商家老闆遇到我們以保護野生動物作為號召,「慨然」以低價「鼎力相助」,各項配備很快的備齊了,就等上山安裝了。</P>
<H3>
齊心而往</H3>
<P>5月30日上午七點,我們紛紛到達觀音山的小丘之下了。其中有今天的攻堅主力,將爬到樹梢進行架設,屆時想必會受到松雀鷹猛烈的攻擊;部分將協助進行架設的工作,在樹下以及掩蔽帳中以無線電指揮、引導架設的進行;其他人員將以各種攝影器材,進行記錄,包括照相、V-8以及16釐米攝影機。當然,整個架設過程的觀察與記錄仍然必須進行,一位輪值調查的鷹友將完全脫離於架設的工作之外,以客觀的立場觀察這巢松雀鷹與這群人的一舉一動。人員到齊之後,我們抱著大批的器材以及四個笨重的汽車電瓶,一鼓作氣地往上爬了.器材雖然相當沈重,不過大概是因為過度興奮的緣故,大家的腳步都特別快,七手八腳地爬到小丘頂端,早已氣喘吁吁,累不可支了。

上樹架設前,器材先作了一番測試,確定一切正常。在我們準備的過程中,雌鷹一直穩坐巢中,只不過不時朝我們這邊望望,一付大惑不解的樣子,實在弄不懂我們在搞什麼鬼?變什麼蚊?</P>
<P>8點32分,我們的行動正式展開。攻堅部隊已經事先潛伏於樹下,我則抱著監看鏡頭、電源線及訊號線,由掩蔽帳中鋪設到樹下。服役期間,我曾經待過野戰師通信營的有線電連,雖然幹的是參一文書的工作,不過好歹也知道個幾招,退伍之後數年仍然能夠派上用場,當的那兩年兵也就不算枉然了。</P>
<P>早在我們潛到樹下之前,雌鷹就已發覺並且離巢而去,後來才發現牠站在鷹巢東方20公尺的樹上,冷然地靜觀我們的一舉一動,凌厲的眼神中,倒是看不出有一絲一毫樂觀其成的意思。監看鏡頭預定架設的位置,是在巢位所在那棵相思樹上的另一根主枝,離地高約10公尺,位於鷹巢的南方,位置高於巢位,可以俯視巢中的端倪。監看的方向與掩蔽帳中的觀察方向正好成垂直,兩者相輔相成,正好構成一個立體交織的監視網。</P>
<H3>
振翼襲來</H3>
<P>再次確認架設位置之後,架設人員就矯若靈猿地爬上樹去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攝影人員也跟著上樹準備拍攝。上得樹後,我們才赫然發現,雌鷹所佔的位置,就是牠的攻擊發起線。看見架設人員欺近鷹巢,雌鷹立即一次又一次地衝來。起先還保留了尺餘的間隙擦身而過,越到後來就越不客氣了,飛得最近時,翅膀甚至已經拍擊到架設人員的身體了。頂著松雀鷹猛烈的空中攻擊,戰戰兢兢地架設監看器材,工具還會偶而掉下樹來製造緊張。不過緊張歸緊張,卻與我毫無相干,倒不是我棄「他們」於不顧,只是英雄毫無用武之地,將近八十公斤的體重,恐怕還沒爬上樹,大概就會把樹給壓垮了。既然幫不上忙,索性樂得輕鬆,得以好好欣賞松雀鷹飛行的美姿。</P>
<P>猛禽的飛行一向堪稱為空中的霸王,而穿梭於林間、翼形短圓的松雀鷹更是近距離纏鬥的高手。以往只能在書上看到一些文字描述,不管寫得再精彩,讀起來也只是隔靴搔癢。而在一般野外觀察時,又因為松雀鷹的滯空時間太短,因此難以一窺其技,更何況松雀鷹真正高超的功夫,只有在林間才能見分曉。因此儘管架設人員備受攻擊,但是站在樹下的其他成員可是看得十分過癮。</P>
<P>整個攻擊的過程,由鷹巢南方二十公尺的枝頭開始,松雀鷹迅速地從枝頭起飛,起先採取雙翼水平的飛行方式,在即將到達鷹巢所在的樹叉之前,立即迴身翻轉九十度,換成翼面與地面垂直的側飛方式,同時間進行轉向一百二十度,改朝西方飛掠過架設人員的身旁,最後停在巢位西北方的另一根枝上,然後再伺機反向發起攻擊並且回到起點,在進行下一波的攻擊。有時往返攻擊的動作一氣呵成,速度之快、飛行路線之精準,就像一架進行炸射中的戰鬥機,精彩程度呢?也不亞於科幻片星際大戰之中的空戰鏡頭。大部份的時間,雌鷹都是採取無聲的攻擊,但有時也會夾帶著急促的鳴叫聲,更是顯得威猛,但也增加了更多緊張的氣氛。</P>
<P>松雀鷹護巢心切,攻擊之密集據輪值觀察鷹友的計算,在五十分鐘的架設過程中,雌鳥一共進行了四十多次的攻擊,平均起來一分多鐘就攻擊一次,潑辣兇狠之至,由此可見。</P>
 楼主| 发表于 2005-4-23 04: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鷹眼乍明</P>
<>有驚無險之下,我們的英雄終於像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一樣,壯烈地把監看器材架上枝頭了。以無線電聯絡位於掩蔽帳內的鷹友接上電源,進行方向的微調。結果螢幕裡面一片亮白,卻什麼也看不見!剛剛測試的時候不是好好的嗎?怎麼這會兒又不行了呢?原來,因為鷹巢的位置接近樹頂,光線比林中強烈,加上監看鏡頭的角度正好與早上的陽光相對,因此光線過強,什麼也看不見。只得央求架設人員再上去一次進行光圈的調整,除了多耽擱時間之外,也累得他得多承受幾次的攻擊。</P>
<>角度、光圈都調整好之後,鷹巢中的四顆蛋總算清晰地顯示在螢光幕上。經過了兩個星期的觀察之後,我終於看到了看到了想像已久的鷹蛋,心中自然充滿了難以壓抑的興奮。這套我自己心中命名為「松雀鷹之眼」的監看計畫總算是初步地成功了,心中暗自大叫了一聲。真希望主導此事的林文宏此刻也能看到這一幕,自從整個觀察計畫開始以來,他就一直忙於公務、頻頻出差,反而成了對於這巢松雀鷹最陌生的觀察員,往後,他也一直沒有機會親眼透過監看器觀察鷹巢,對我而言,這是整個計畫中諸多遺憾中很重要的的一個。 </P>
<>忙過一陣子,大家靜悄悄地注視著螢幕中的鷹巢,等待觀察雌鷹的反應。經過我們這樣地一番折騰,要不是猛禽的天性強悍,就會像一般的野鳥恐怕早就棄巢而去了。但這也正是我們所擔心的,不知道身材嬌小的台灣松雀鷹,個性是不是會比較脆弱一點?,大家屏氣凝神地,就是要等著雌鷹回巢。在短短的兩分鐘後,雌鷹終於回到巢中,大家也放下了心中的大石頭。但是牠卻沒有坐下孵卵,反而站在巢邊朝著北方直望,三分鐘後又轉向南方,完全沒有坐入巢中的意思,彷彿受到驚嚇,心中依然忐忑不安,不一會就離巢而去。雌鷹回巢六分鐘,卻始終沒有坐下孵卵,是不是因為我們的行動影響到牠的行為呢?這下子,可輪到我們這群人感到「忐忑不安」了。</P>
<>所幸在四分鐘後,雌鷹再度回巢了,而且這回立刻就坐下孵卵,顯然牠已經能夠接受(或者說「忍受」吧!)我們這些人和所做的事了。大勢底定後,拍攝紀錄片的鷹友便爬上掩蔽帳前的烏臼樹,架設一部16釐米攝影機,並且用一根細線連著快門,準備遙控拍攝鷹巢裡的狀況。雌鷹照樣毫不客氣地進行攻擊,並且離巢而去。六分鐘後,牠又再度回巢,顯然與我們這群人之間已經相安無事了,大家便得以安心地輪流進掩蔽帳「看電視」去了。</P>
<>監看電視中,松雀鷹的雌鳥就像隻鴿子那般大小地伏在巢中,可能由於我們的驚擾,從電視中仍然能看出牠驚魂甫定地喘著大氣。看著看著,大家只顧著看電視,卻冷落了望遠鏡,只有輪值觀察的鷹友仍然堅守崗位,拿著雙筒望遠鏡,站得直挺挺地作觀察,並且作下記錄。</P>
<P>古人說:「由奢入儉難」,一點也沒錯,平時在家看慣了29吋彩色大電視機,監看系統才「開播」沒有久,就有人嫌我們的五吋黑白小電視不夠好看,一直問我彩色的小電視機一部要多少錢,還叫我下個禮拜帶一部上來,並且不必為錢的問題傷腦筋,頗有自掏腰包的那份態勢。好!等下禮拜六再上山,我就去弄部彩色的電視機,讓大家看個夠。</P>
<P>眼看這套監看系統用得還不錯,今天到場的人手也夠,我就先行告退回公司加班。部份成員則打算下山去買個垃圾桶,作為掩埋器材之用。因為這套器材是七拼八湊而成的,使用前都必須接上一條條不同的訊號線、電源線,使用完則又必須拆下來,放到垃圾桶裡掩蔽起來。為了要讓日後每一位觀察員都能充分的使用這套器材,我非但寫了非常詳盡的使用說明,同時在器材上標明了每個開關、接頭及插座的用途,不過還是會有鷹友計畫每天上班之前,「就近」先到山上教會大家使用,同時也可以避免大家找不到藏得太好的器材。</P>
<H3>雌雄鷹豪</H3>
<P>由於我先行離去的緣故,錯失了許多精彩的鏡頭,只能從記錄簿上看到文字版的「重播」。不知道是因為固定得不好,還是被松雀鷹攻擊的緣故,架在枝頭的監看鏡頭角度竟然偏了。再三上樹調整時,那知卻遭受到更猛烈的攻擊。雄鷹、雌鷹一起出動,輪番俯衝。起先只見雌鷹由一方攻來,完成攻擊程序之後,便往反方向飛去。然而,當雌鷹還沒脫離視界,就瞥見雄鷹從另一個方向攻來,勇猛的程度絕對不遜於身材比牠強壯的雌鷹。據事後的描述,只聽到背後一陣風聲,松雀鷹的攻擊就嘎然而至。如此壯烈的場面,更勝於上午,而我卻未能躬逢其盛,實在令人扼腕。</P>
<P>這套被我私下名之為「松雀鷹之眼」的監看器材正式開光後,次日清晨七點十五分,整個觀察之中的重要人物──林顯堂就到了小丘上。原先預定前來指導裝設的鷹友都還沒到,他就自己找到了器材藏匿的地方,同時又依照我留在掩蔽帳裡頭的使用說明,就把器材組合完成,看了起來。</P>
<P>前一天架設器材時,豔陽猶然高照,輪到林顯堂上山,天空卻開始飄起雨來了,氣溫也降低到20度左右。林顯堂從電視裡頭看到,雌鷹將原本錯落成為一直線的四顆蛋,聚合起來成為兩兩相對的四邊形,似乎是要讓這它們聚在一起取暖,以便共享體溫。這麼精彩的鏡頭,「林大師」卻因為要節省錄影帶的緣故,漏了錄下來。叫我哭笑不得,又不知從何說起,只得再三叮嚀觀察時一定要保持錄影,任何鏡頭都不能錯失。等到看到了記錄簿,才發現林顯堂這位老兄漏掉的精彩鏡頭還不只是這一個呢!
</P>
<H3>遺眼之珠</H3>
<P>同一天下午一點多,雄鷹回巢接替風雨中累了一上午的雌鷹,半個小時之後雌鷹回到巢中,嘴中還不斷地咬動,好像剛吃完飯似的,嘴都還沒有擦乾淨呢!體力也明顯地恢復了,精神大好。但是鎮日風雨不斷,抵抗了一天之後,雌鷹的體力又再度由盛而衰。</P>
<P>風來了,牠把身子靠得更緊;雨來了,更是不能離開,整隻鷹趴在巢中,全身都被雨淋濕了。雌鷹依然堅守巢位,大不了甩一甩頭,把雨珠甩掉。細雨微風的希望小丘上,林顯堂透過了「松雀鷹之眼」親眼見證了整個過程。可惜這番景象也漏錄了下來,除了存在林顯堂的記憶之中,就只剩下記錄簿裡言簡意賅的隻字片語了。</P>
<P>隔日風雨依舊,七點鐘不到,輪值觀察的鷹友就已經到了。透過了不斷起霧的單筒望遠鏡,他看見雌鷹任憑雨打,身上滿是水珠,卻不曾起身離去,只是顫動身體、甩掉雨珠。掩蔽帳又出現了一隻黃褐色的野貓,讓他心中的憂鬱又增加了幾分。監看器剛啟動時,也是滿鏡頭的霧水,雖然沒過多久就因為電流的溫度將水氣蒸發掉了,但也顯現出這套系統的防水設施有待加強。</P>
<P>9點多,天空乍晴,雌鷹總算有機會晾晾全身濕透的羽毛,只見牠大方地張開雙翅、展開尾羽曬曬太陽,心中也就不免為牠鬆了一口氣。不久,雄鷹也回巢換班,讓雌鷹可以藉機休息一下,或許還可以抽空吃頓飯呢!
</P>
<H3>狂風有兆</H3>
<P>天晴了兩個小時,到了11點鐘又下起雨來了。到了11點40分,突然又颳起了很強的風,鷹巢被吹得在鏡頭中左右搖擺、晃來晃去,風最強的時候,鷹巢甚至於被晃出了螢幕之外。起先雌鷹起碼還能坐在巢中,頂著強風理巢翻蛋,但是到了12點的時候,一陣強風由南方吹來,原本面朝北方伏坐的雌鷹竟然被吹得站了起來。風越吹越強,雌鷹一再被吹了起來,甚至於還有點站不住,只得因應風勢調轉方向。而監看系統也因為強風的緣故,視訊都受到了干擾。</P>
<P>過了中午,錄影帶用完了,觀察的鷹友憂心忡忡地下山。我從電話中得知了山上的景況,心中不免沈重起來了,林文宏出差上鞍馬山去了,我也不知道該去問誰?該怎麼辦?當天晚上的工作一直熬到清晨,雨一直沒有停,風更是狠很地吹,夤夜駕車回家,雨刷不停地撥掃,擋風玻璃之中的畫面仍然看不清楚,就像是小丘上的松雀鷹之眼一樣受到了干擾。精神已然恍惚,心中不斷地記掛著鷹巢,情境一如往後無數個幽幽地夜晚。</P>
<P>6月2日上午8點鐘,林顯堂冒著風雨到了觀音山,紅土小徑因為連日的陰雨早已泥濘不堪。他花費了比平日更大的氣力才到達小丘之上,只見一片狼藉,掩蔽帳早被昨日的風雨吹垮了。抬頭一望,鷹巢被吹得歪到一側,整個結構都已潰不成形。松雀鷹不在巢中,四顆即將孵出的鷹蛋也失去了影跡。林顯堂所能做的,只有到巢位下方尋覓那四顆蛋,並且以電話與大家聯繫以商量對策。</P>
<P>9點23分,終於在樹下找到了三顆蛋,一顆完好,其他兩顆卻已經裂開了,破得嚴重的那顆蛋中,雛鳥早已成形,絨毛都已經長全了,用手輕輕碰一下,還可以感覺到脈搏的跳動。支援的鷹友趕到之後,先上樹察看一番,確定地四顆蛋並不在巢中之後,再把向東傾斜的鷹巢扶正。兩人小心翼翼地在巢下尋找那第四顆蛋,深怕不小心踩破了它。然而卻一直遍尋不著。天空中還是可以聽得松雀鷹的鳴叫聲,聽不出是悲傷還是無奈,只知道牠還沒離開。大冠鷲從東方飛近巢位,還是傻傻地咻咻叫著。仍舊停在巢位附近的雄鷹,仍舊奮不顧身地衝出去,為保護牠的家庭而迎戰。
</P>
<H3>回眸一再</H3>
<P>即令到了此時,松雀鷹還是沒有放棄,11點23分,雄鷹回到了巢邊,不顧一切地奮力整理殘破的巢。七分鐘之後,牠,飛走了,兩分鐘後,牠又回來了。不過這次牠不再修巢了,只是靜靜地站在巢的邊緣上,甚至於動都不動。林顯堂在記錄簿上寫著:「見不到牠悲傷表情,人,倒是有幾許。」,就在這幾許悲傷的眼神注視下,這隻松雀鷹終於在一分鐘後,展開雙翼,朝著西南方,離開了牠親手築成的鷹巢,從此再也沒有誰看到牠回到這個地方。</P>
<P>松雀鷹走了,林顯堂還留在小丘之上,他還抱著希望,他還要用我們的「松雀鷹之眼」留下這個鷹巢的最後一瞥。還有一顆蛋沒有找到,還有一個尚未出生的的小生命,依然躺在風雨之中。</P>
<P>就像每一位曾經踏過泥濘爬上希望小丘的同伴們一樣,林顯堂並沒有放棄對於這裡的期待與希望。我們的心中都被烙上了松雀鷹的身影,有些時候,當我閉上雙眼,都還能夠看見牠們九十度地急轉彎,從我們身前飛掠而去。牠們會去那裡呢?沒有人知道!但是我們所有人都知道,往後的每一年我們還是會登上一個充滿希望的山丘,不論是當年的那一個,或是另外一個。</P>
<P>1993年6月2日下午2點3分,林顯堂在巢樹下方的爛葉堆中找到了第四顆蛋,完好。兩顆覆巢之下的完卵,交給了專業人員進行人工孵化,兩個小生命接連地在往後的兩天內出生了,距離「松雀鷹之眼」的架設完成只有五到六天,而那破殼而出的景象原本是應該攝入鏡中的。兩隻小鷹接受了兩個月的飼養與訓練的復育過程之後離開了人工的環境,飛回到野外去了。我們原本計畫利用無線電追蹤牠們哥倆的行蹤,但在八月一日我們用無線電最後一次追蹤到牠們的訊號之後,就再也杳無音訊了。</P>
<P>當年,事情發生之初,我們每個人都沈浸在無比的傷痛之中,林文宏在遠方得知這個消息,不禁地流下淚來。我在這篇文字即將完成之際,喉頭仍然會一再地哽住。而林顯堂在當天處理善後的過程中,更是必須一再地面對艱難而痛苦的抉擇。他寫下了最後一頁記錄,一場未能完成的觀察計畫到此正式結束。至今我一直還沒敢問過他當時的心情,更從來沒有敢想像,手中捧著一個還未誕生就即將面對死亡的小生命,會是怎樣的悲痛。直到現在,林顯堂還是沒肯告訴我,總是說:「再過幾年,可能就說得出來吧!」</P>
<H3>他日振翼</H3>
<P>多年以來我們一直深愛著遨翔於天際線上的猛禽,並且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從事猛禽的調查,同時在其中獲得最多的樂趣。然而,當透過了調查的過程,以最接近的距離目睹了這巢松雀鷹的生與死,雖然心中深知這就是大自然中顛撲不破的定律,但是用情已深,也就不是那麼容易釋懷了。事實上,這樣的悲劇幾乎日日都在自然界上演,台灣松雀鷹以及其他猛禽所面對的威脅,也並不止於狂風暴雨的吹襲,還有許多更強、更大的危機需要我們和牠們一起面對。</P>
<P>當年參加松雀鷹繁殖調查的朋友們,於1994年夏季成立了一個專注於台灣猛禽研究的「台灣猛禽研究會」,並且在1995年底舉辦了第一屆台灣猛禽研討會,會中除了發表了這次調查的初步成果,其他的猛禽研究者也發表了他們日後對於台灣松雀鷹繁殖習性的調查,以及其他對於台灣各種日、夜行性猛禽的研究成果。</P>
<P>國內知名的鳥類生態畫家何華仁也是當時「松雀鷹之眼」的成員之一,他特別為了這次研討會刻繪了兩幅版畫海報,其中一幅畫的就是松雀鷹的巢,畫中兩隻親鳥與四隻雛鳥栩栩如生,周遭的景物一如當年小丘頂上。當年的期望如今躍然紙上,也算是一種萬般無可如何的安慰了吧!</P>

<P><FONT color=#333333>說明:
本文經過多次改寫,為求閱讀之便,原本在文中所提及的人名大多取消,而以「我們」代替之,除了以此作為代稱之外,「我們」也象徵了那段時間大家悲喜互通的感受。以下是原本應該出現在本文中的姓名,每一位都是我們:林柏壽、劉雅玲、郭雅君、李振輝、吳尊賢(開書店的那個,不是基金會的董事長)、江明亮、陳宜玫、梁皆得以及其他很多的我們。</FONT></P>
<P><FONT color=#333333>1997/7/29定稿</FONT></P>
 楼主| 发表于 2005-4-23 04: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33>個人簡介</FONT></P>
<><FONT color=#333333>
王誠之,1964年生,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從事汽車廣告創意工作多年,並曾任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副秘書長,從事生態保育以及國際事務等工作。目前則任職於聯旭國際廣告公司,擔任華菱汽車專戶資深文案。</FONT></P>

<><FONT color=#333333>得獎感言</FONT></P>
<><FONT color=#333333>
我深知,得獎的應該是多年之前的那巢台灣松雀鷹以及當初的那群鷹友,而未必是我個人所寫的這篇文字。
聞訊之初,雖有一些不太真切的喜悅,但隨即便陷入深深的回憶之中了,似乎當年離去的,不只是松雀鷹們,還有我自己的歲月與理想,而那正可能是一去之後便永不復返的。
何日再與我所鍾愛的猛禽在天際相聚?何日再將那種衷心的感動形於文字?正是此刻滿溢於我胸中的心緒與記掛,而眼眶之中洶湧的,則還是昔時無邊的傷痛與遺憾。</FONT></P>
 楼主| 发表于 2005-4-23 04: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台湾猛禽研究会(RRGT)</P><>全部看下来以后你会很有收获的</P>
发表于 2005-4-23 04: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部看下来真要点耐心。。</P>
 楼主| 发表于 2005-4-23 04: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P>
发表于 2005-4-30 20: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啊!</P>[em02]
发表于 2005-5-9 18: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时花点时间先“转”成简体字,也许会更吸引阅读的目光 :)</P>
发表于 2005-5-17 05: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怀舟再来编辑一下吧~~`</P><>好想看看松雀鹰的图,能传上来看看么?有吗有吗?[em34]</P>
 楼主| 发表于 2005-5-17 23: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youyoutogether</I>在2005-5-16 21:48:05的发言:</B>
<>怀舟再来编辑一下吧~~`</P>
<>好想看看松雀鹰的图,能传上来看看么?有吗有吗?[em34]</P></DIV>
<>多掌握一门“外语”还是有好处的。怀舟是谁?</P>[em07]

迷濛的松雀鷹之眼-----王誠之

迷濛的松雀鷹之眼-----王誠之

转自WW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17 16:22:02编辑过]

发表于 2005-5-18 06: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来的小MM,你就照顾一下,帮忙翻译一下吧!
 楼主| 发表于 2005-5-19 00: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头大...那个帅哥或美女帮忙下</P>[em0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福建省观鸟协会 ( 闽ICP备19009696号-1 联网备案号:35010202000962 )

GMT+8, 2024-6-26 16:39 , Processed in 0.06911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