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观鸟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13|回复: 17

[转帖]美国中小学课本循环使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2 23: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ABLE height=252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vAlign=top width=548 height=20>
<DIV align=center><B><FONT color=#cc0033 size=3>美国中小学课本循环使用</FONT><FONT color=#cc0033> </FONT></B></DIV></TD></TR>
<TR>
<TD height=37>
<DIV class=unnamed3 align=center>2005-7-25 10:03:00 http://www.cngm.org </DIV></TD></TR>
<TR>
<TD class=unnamed2 height=18>
<HR SIZE=1>
</TD></TR>
<TR>
<TD class=unnamed2 height=18>  ●李忠东
  在美国的公办中小学,实行的是课本循环使用制度。课本属于学校财产,随着课桌椅一起编号。在学校的走廊里,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了一个柜子,课本就放在里面。学生进校后,不用买课本,由校方借给。应届的学生毕业之后,要把自己读过的课本还回给学校图书馆,下一届学生再借出来继续用。这样年复一年的重复使用,直到完全用旧为止。这些课本虽然经过了多次循环,依然完好如初:书角没有卷起来,里里外外都很干净。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的确难能可贵。
  实践证明,课本循环制度具有多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为家长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减轻了负担;二是节约大量的纸张,减少了能源消耗;三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从小学会勤俭节约,爱护公物。据统计,美国目前在校的中小学生接近5000万人,倘若每人每学期使用10本课本,那么一学期就需要印刷出版近5亿本。按每个学生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连续使用5年,就可以将100多万吨印刷用纸节省下来。<FONT size=5>生产这些纸要用掉森林10多万公顷、纯净水1亿多吨和燃料150万吨。</FONT>
  时至今日,美国各州都已推广课本循环使用制度,制定了严格的制度保护教材。在中小学的学生手册关于教科书的条款中,清楚地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对自己借阅的课本负责,使用期间爱护书本,不准乱涂乱画。对于如何保护好课本,各州都有具体的法规。有的州规定,如果学生借课本后有所损坏,那么在赔偿和罚款之前不得再次借书。为了保持书本的整洁,避免弄皱弄破,一些州的学校鼓励学生及时地给书包上书皮。
  美国中小学的课本都是精装彩印的,平均可循环使用5年多,有的学校甚至达到8年以上。当然,教材使用“寿命”的长短和课本内容相对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政治、历史等学科会随着不同时期的观点变化而修订教学大纲和教材,课本的使用年限相对短一些。至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相对稳定,甚至一成不变,因此课本循环使用的年限要长得多。怎样才能在兼顾教材内容“与时俱进”的同时又把旧课本保留下来呢?美国教育部门常常在过时的课本中插进印有新内容的活页,真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TD></TR>
<TR align=right>
<TD height=2></TD></TR></TABLE>
 楼主| 发表于 2005-8-25 20: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GDP增长?看看下面的两段话,哎,寒心呀!</P><>“是啊,我在想,我们真的强大了么,我们每个城市都有伟大的工程,摩天高楼,政府大厦,看起来强盛繁华。在欧洲除了巴黎伦敦等等的国家首府有些浩大的工程,其他的城市,甚至向我所居住的里昂这样的文化古都,都显得朴实,城市建设甚至不如中国的西北内陆城市,政府的办事处,不过是租用的一层写字楼。我的一位去过中国的朋友说,如果我们的人民没有饭吃,我们的政府决不会拿税收去建那些没有用的建筑,而在中国,既边很多人饿死,你们的政府也会拿民众的钱去建政府的和城市的形象工程。<FONT color=#ee1169 size=3>我们在假繁荣里沉浸的自满,却看不到了真正的问题</FONT>。2002年过年,在政府宣传着中国人均收入又有了多少提高时我去了周至农村探望朋友,才发现有些人的生活对于幸福的我是难以想象的,心里疼,我却帮助不了他们任何。

很多的人吃不起饭的中国,却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消费国,不断的有难民涌向西方的中国,却是世界上浩大工程最多的国家。在全球十四万收费的公路里,中国就占10万公里。各种政府部门的服务加上了各种名目的服务费,老百姓不禁要问,我们的税收交到了哪?1个亿的工程可以解决4万多人一年的温饱,可是哪个省没有动辄数亿的政府工程。” </P><>  现在拉响“节约型社会”口号,北京盖了一栋节约大厦,各地就纷纷奏响盖节约型大厦,商机又重现呀..........!</P><> 不知建大楼与课本循环使用哪个更有效的节约能源、环保环境?</P><> 不过中国的教育界也令人寒心呀</P>
 楼主| 发表于 2005-8-22 23: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要是也实行这个办法,以中国的人口来看,应该是个不小的数字。</P>
发表于 2005-8-23 00: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主意,却为何施展不了?

<>好有意思的一处话题,也很具有针对性。双手双脚得赞成。如果真能兑现,对孩子来讲不啻于自打小就开始潜移默化得,进行生态教育、节约教育。</P>
<>可展开来讲,正如文中所说这么许多方面的好处---------------------可为何却施展不开呢?</P>
<>从有权利制定政策者的角度?</P>
<>从课书使用者那些孩子及其家长们的角度? </P>
<>还有从课本发行过程中社会利润收益者的角度?</P>
发表于 2005-8-23 21: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要这么实施,不可能吧,呵呵</P><>中国的独生子女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就算这些小朋友们会同意用旧课本,大人们都不会同意的。还有,我们中国的小朋友们能那么好的完好的保护书本吗?一个学期下来,书本仍是崭新的有多少呢?还有,现在商业社会,多少商家出版社等着赚钱,每个学期开学的时候,学生们用的课本,练习册可多呢,这可是很多商人赚钱的好时机呀!如果我国发布类似美国的那样用课本的消息,想想那阻力会有多少吧!</P>
发表于 2005-8-23 21: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是中国的学生作业多啊,不把书带回家怎么做作业?家长怎么放心孩子是否学习成长?</P><>应试教育仍在,这个方式恐难推广</P>
发表于 2005-8-24 06: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国家发展100多年中发现的问题在中国发展20多年就已经产生,但是,在一切以经济利益为前提的条件下,会有几个父母官关心这些"小"事情呢?</P><>循环使用?那么GDP增长数字怎么得来?</P>
发表于 2005-8-24 07: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lydia这话提醒了我们,只要国家经济方针不在观念上得到总体调整,所谓节能型社会不也只是句口号,而已?
发表于 2005-9-15 06: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课本循环使用目前行不通,至少从我国的卫生状况、文明程</P><>度耒看、本人就觉得课本循环使用隐藏许多不利学生健康的</P><>因素﹕会成为肺结核、肝炎、疥癣虫、黄水疮的传播途径,</P><>怎么消毒オ能把病毒灭杀?要不然推广一次性针头干嘛?</P><>另外,从老祖宗那儿传下耒&#8231;在书本上批注的习惯也并非恶</P><>习、因为这样才把书读透彻了、消化了o传到下一个学生手里怎么用?(各个学生理解不同)</P><P>还是在节约的观念指导下,别弄那么大开本,别留那么多</P><P>空白占版面吧!</P>
发表于 2005-9-18 02: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还是有可能实现的,虽然对现在的中国不适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我们可以期待梦想实现的一天,呵呵。
发表于 2005-9-22 16: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在我们的国土上,很多好事并不好做。问题做了会损害很多部门的利益,这个就叫“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呵呵,政府已经习惯了从老百姓的口袋里掏钱了。很难啊!这个环境下,你我能相安无事的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已经是奢望了。</P>
发表于 2005-9-22 17: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忌说的对吗?我在想。</P>
发表于 2005-9-23 17: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期待这一天。因为我很喜欢旧书,特别是有人标注上自己的读书感受的旧书。这样的书一代代相传,也算是文化的积淀吧。至于卫生问题,阳光,阳光是最好的消毒机不是吗?每个学期结束时组织学生把书放在操场上晒上一天,一定是个令人难忘的场景啊!</P><>“习惯”了这个社会的规律的人也许都会有无忌的想法吧,相安无事,维持现状。不过,有时也会有“出乎意料”的事发生哦!比如“新官上任”时,想“标新立异”一下,呵呵,个人想法。</P>
发表于 2005-9-26 21: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B>王文胜再谈教科书循环使用</B>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15pt?>

<TR>
<TD>  来源: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背景:本报2005年3月19日“成才与家教”专刊登载了获嘉县冯庄镇尹寨学校青年教师王文胜倡导环保、自费宣传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故事,感动了许多读者。今天,我们“谈话”专刊又把被称为“环保狂人”的王文胜请来,和大家面对面地谈谈他的环保事业——时间:2005年4月13日地点:河南日报编辑部主持人:本刊编辑嘉宾:王文胜主持人:教科书循环使用的确是一件很环保、很有现实意义的事情,但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对此事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疑问,我们的读者也想了解教科书循环使用到底应该怎样做?所以,今天我们请你来,大家面对面聊聊教科书的循环使用问题。

  有些教科书适合循环使用,有些不适合

  主持人:听说近两年来,你所倡导的教科书循环使用已经有了试点学校?情况如何呢?王文胜:是的。主要都在我们获嘉县。最初是崔槐树小学和我所在的尹寨学校两所。虽然这两所学校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方法不太一样,但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学会了爱惜自己的教科书,老师们也积极帮助建立学校的教科书循环使用图书室。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两年的实践,我也发现和解决了一些问题。主持人:都是哪些问题呢?王文胜:第一个就是哪些教科书适合循环使用、哪些不适合循环使用的问题。作为老师,我们发现,最适合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就是音乐、美术、体育、思想品德等副科方面的教科书。为什么呢?你看,我给你们算笔账:比如,小学生每周两节音乐课,而每节音乐课真正用到教科书的时间其实不到10分钟,那么每周就是不到20分钟。一学期18周,总共就是不到360分钟(6个小时)。你们看,这样的一本教科书,它的使用价值体现在哪里?如果不加以循环使用,是不是极大的浪费?主持人:那倒也是。你要不算,我们谁也不会有这么具体的认识。想想我们自己当小学生的时候,到学期末那些音乐书、美术书的确都还是新的呢。王文胜:其实,教科书真正被读破的是少数,大都是孩子们自己不爱惜。你要是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只要不教育孩子爱惜自己的课本,新书不到一周就能破烂不堪。所以,我提倡教科书循环使用,主要是让孩子们有爱惜书本的环保意识。主持人:哪些书不适合循环使用呢?王文胜:你们应该也能想到,就是语文、数学等主科教科书。这些学科的教科书一方面是使用频率比较高,另外就是,我们国家现行的语文、数学教科书上面都有很多让学生动手做的习题。这样的书循环使用有困难,上一个年级的学生在书上写过了,下面的孩子就不能再写了。不过,我觉得现在的语文、数学教科书在编辑上也有问题,我大概算了一下,光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书上就有1000多道习题。我觉得这样做等于就是让孩子把教科书当成了练习册,有点浪费。主持人:那你觉得这个问题能解决吗?王文胜:我也想到了。我给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社长也写过信,建议他们修订当前的语文、数学教科书。社长也给我回了四封信,但估计解决起来还不容易。我也希望提高我们教科书的科技含量,从用纸到设计都从教科书循环使用出发。许多发达国家的教科书都是循环使用的,他们的教科书质量就很好,最长的都能使用8年呢。我设计有教科书循环使用的专利标志,想建议出版社在出版教科书时标识在书上。

  教科书循环使用是一个过程,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主持人:你上面说,两个试点学校采用的方法不一样。都是啥方法呢?

  王文胜:像崔槐树小学吧,他们采用的是新练习册换旧教科书的办法。学生把上学期用完的教科书交给老师,老师给学生发些新的练习册、作业本啥的,算是物物交换吧,学生们还是挺高兴的。我主要采用的是到处“找书”、劝人捐书的方法。像我这回来郑州,就是来“找书”的。现在,纬五路一小的师生们正在给我们捐书呢,这都是他们学校第二次捐了。主持人:我看媒体的报道中说,你还从收废品的人那里买书,这在你“找”的书中占的比例大吗?王文胜:不大。要知道从收废品的那里买书也是要花钱的。一公斤书3元钱?熏买一回也得花个几十元呢,我的那点工资也有限呀。每次都买得我心惊肉跳的。所以,现在收废品的找我,我都是看得多、买得少。不过,看到那里好多崭新的书,有的根本没看过就被卖掉了,我真是心疼呀。主持人:那你觉得教科书循环使用哪种方法最好呢?王文胜:其实,采用哪种方法都是次要的,只要大家的目的是环保,是推进教科书循环使用,就都是好的。像山东是政府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我们这里是自下而上,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持人:你一般“找书”都是咋找的呢?王文胜:我找市教育局、区教育局,然后再通过他们找到学校。主持人:书找到之后咋办?运书的费用呢?王文胜:还是用我的工资。书运到学校后有专门的老师进行筛选,然后再分类、编号。不过很庆幸,我们的人还挺多的,像一个团队。有些捐的书不一定适合中小学生使用,我们就把它挑出来。我现在还打算再成立个“农村图书阅览室”,许多书城里人不要了,但对农村人还是很有用的。主持人:有人说可以借鉴国外的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方式,但国外的东西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你觉得目前的情况,教科书循环使用最先做的应该是哪些?王文胜:我感觉应该首先对社会各界为贫困地区提供的免费教科书实行循环使用,还有为“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提供的免费教科书实行循环使用,这是目前我比较着急的。本来就是免费的,由国家出钱的教科书实行循环使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国有资产的浪费。

  关于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几个问题

  主持人:有一部分人、特别是城里人会认为,保存孩子的教科书是对孩子成长过程的一种纪念,所以不太愿意让教科书循环使用,对此你咋看呢?王文胜:这只是少数人的一种观点,我觉得更多的家长则是看着家里的一堆旧书头疼,卖废纸吧不舍得,不卖吧城里住房地方那么小,放又没有地方放。我觉得如果真的是为了要见证孩子的成长轨迹,不如把用过的教科书放到学校,学校才是专门记载孩子成长轨迹的地方。你想,教科书放到学校成了国有资产,哪怕你80岁了再到学校去看,你用过的教科书还保存在那里,岂不是更有纪念意义!主持人:中国人有读书、藏书的习惯,也有人说,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好像不太符合中国人文化传承的习惯。对此,你怎么看?王文胜:中国人是有爱书、藏书的传统。但我觉得好像中国更多的是不把教科书当图书收藏。不知道你们注意了没有?中国的图书馆里很少存有教科书,那我就要问了,是谁说的教科书不能当图书收藏呢?再说,我们提倡学校保存教科书以便循环使用,并没有说不让你个人在家藏书呀。你把所有的书都买回家收藏起来,当然更好,这不存在矛盾呀。但你不能要求说,因为我要藏书就不能实行教科书循环使用呀!主持人:国外发达国家实行的是中小学免费教育,我们国家实行的是一费制的义务教育,并不是全免费的。那么在我们国家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该不该收费?怎样收费?王文胜:这个问题我分两方面谈。一方面我们中国也有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就是“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前面我已经说到了,那么这些能不能首先实行教科书循环使用?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义务教育还有不全免费的那一块儿。那么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国力不够发达,是发展中国家。那么我们是不是更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正是因为我们国家处在这样的阶段,我们还有那么多的孩子上不了学,所以我们更应该、更迫切地需要实行教科书循环使用!另外,我再说个问题。还有人认为“城里的孩子有钱,城里不存在教科书循环使用的问题”,我觉得这更是错误的。因为,我们城里有更好的师资、更好的教学设备,更容易做好教科书循环使用这件事,并且现在已经不是在“农村包围城市”了,而是“城市引导农村”。那么作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城市为什么要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全让农村的穷孩子来承担呢?主持人:是,这也是个关键性的问题,我也正想问你,的确不能说城里的孩子有钱就不用培养环保意识了。王文胜:意识最重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问题。美国人有钱没有?那人家美国人还实行教科书循环使用呢,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学一学?主持人:对了,还有人提到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卫生问题,你觉得这个问题咋解决?王文胜:这个当然还是需要我们教育孩子爱书、护书,要让孩子知道这些书是要循环使用的。再一个我觉得像传染病菌呀之类的说法,都是无稽之谈。你想世界上这么多图书馆,还没有发现一例是因为看书而传染上疾病的。如果有这样的事情,那么我们的图书馆也早关门了。主持人:今天谈了这么多,我们对教科书循环使用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谢谢王老师!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来支持你的。
</TD></TR></TABLE>
<>转载自中国环境生态网:<a href="http://www.eedu.org.cn" target="_blank" >www.eedu.org.cn</A></P>
<>
<b>我希望观鸟协会在做义务助学活动的时候也把这项倡导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做为一个内容.</b></P>
[此贴子已经被随风招摇于2005-9-26 14:33:50编辑过]

发表于 2005-9-26 22: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一,为何教科书不能循环使用?产生这个问题的焦点不是部门利益纠葛,关键还在于使用人(包括学生家长的观念问题)。</P><>其二,做事光有理念不行,还要分析可行性。这位王文胜老师就是这样,并非哗众取宠的人。</P><>其三,我们在社会工作中,如果条件成熟,能够影响一部份农村学生、学校、老师的话,也很愿意贯彻此思路。</P><>最重要的是通过观念影响人,关键词就是“循环”二字。</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福建省观鸟协会 ( 闽ICP备19009696号-1 联网备案号:35010202000962 )

GMT+8, 2024-6-26 16:30 , Processed in 0.0612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