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观鸟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33|回复: 29

今日中午屋顶观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30 23: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今日中午屋顶观鸟

今日中午屋顶观鸟
</P>
<>有每天都在的 珠颈斑鸠,今天才光顾的4只 树鹨;</P>
<>最近都在空中盘旋的2只猛禽之一,只有模糊版,大家帮忙看看是不是
白腹鹞?</P>
发表于 2005-12-1 00: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灰抢强啊![em01]</P>
发表于 2005-12-1 00: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是普通狂[鸟]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07: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一对大鸟只要天气好都会在中午出现在我头顶,决定去守候,我要摄她个清晰版。</P>[em01][em01]
发表于 2005-12-1 07: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LZ 的屋顶灰常强。
发表于 2005-12-1 07: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乍看吓我一跳,还以为一群猛禽在天空盘旋呢。贞德灰常强啊!!
发表于 2005-12-1 16: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鼓掌,捧场!
发表于 2005-12-1 16: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一对没错.我昨天傍晚在江心公园上空也发现它们了.</P>[em01][em01]
发表于 2005-12-1 23: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把它们的窝找出来!哈哈[em05]
发表于 2005-12-2 01: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年实际可以在城区里找几个窝,远距离观测,记录如何繁殖,应该也是很有趣味的事情啊
发表于 2005-12-2 19: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窝可能就在江心公园,江心公园几乎就是无人岛了。我做945支经过大桥时,看到它在盘旋。之后停在岛靠上游右侧的树顶!其实江心公园的鸟也挺多。
发表于 2005-12-2 20: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察,但不要去打扰它们。</P><>有些时候,想说的话要放在肚子里。 呵呵,若不然就找几位知心的鸟友,分享这种快乐。</P>
发表于 2005-12-2 22: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赞同老虎</P>
发表于 2005-12-7 05: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鳥類生態攝影的道德
訪自"The Technique of Bird Photography"──John Warham
江明亮譯/第七卷第一期
當我們在近距離攝影或觀察鳥類時,幾乎不可能不對它們的行為及習性造成影響,即使這些影響只有一點點。然而,也無任何量化的數據可使用來衡量這些影響,特別是棄巢率及被掠食率的增加和降低繁殖的成功率,因為這裏面有部份在全無攝影者的情形下,也會自然發生。熱帶地區的小型禽鳥,其卵或雛遭自然掠食的情形是很普遍的,而它們在遭掠食之後的幾天內,大多數都會再築新巢,重新繁殖。如果我們能採用適當方法,導因於攝影干擾的額外損失則自然會減少,而且這狀況和自然死亡率、人類經濟發展活動、火災、林業開發及使用殺蟲劑、除草劑的情形比較起來,則會小得很多。至於極稀有的鳥種,則一丁點的風險也冒不得。
因拍攝鳥巢者所造成的疏忽,向來多遭自然主義者的批評。但是幸運的近來35厘米單眼相機的發展,有助於遠離鳥巢時攝影的技術。即使如此,仍有許多過度狂熱者喜歡讓鳥更具自由野性,也常造成危險。許多地方,賞鳥是一種普遍的活動,而在見到稀有鳥種時更需保宓,以免鳥類因大量賞鳥者的到訪而遭趕跑,甚至因為干擾而需不時飛離原覓食區而致死亡。1978年初,在英國肯特郡有個著名的例子,當時來了隻鴇(bustard),那天大約200人都看到,也未發生意外,隨後持續了2個月,直到一份發行全國的"GARPEVINE"雜誌獲得此消息之後就完全改觀了。新的人潮擁入,有賞鳥人、也有攝影者。當中許多人行徑良好,但每天也幾乎有人非把他嚇飛覓食區不可,以便看他的飛姿。這不只干擾了鴇,也妨礙了該地主及其他素行良好的賞鳥人及攝影師。在多數西方國家的鳥人及攝影師,也常需借助於農場或林場主人及地主協助取得合作。
目前英國的鳥類生態攝影道德問題,已獲得法律的規範,就是1954──67號的"鳥類保護法"(Protection of Bird Acts)。該法禁金對其"附錄一"所列稀有鳥種的巢或接近之的故意干擾,及攝影時所造成的干擾。有經驗的鳥類攝影者若想在巢或巢附近拍攝這些英國的稀有種,他必須先取得自然保育局(Nature Conservancy)(相當於我國農委會保育科)的同意執照。其他國家也有限制,如:從1954年後拍攝冰島稀有種的鳥巢,若無執照,也是不合法的。
其附錄一,約列明60種左右稀有種。另有常見普遍築巢於英國境內的130多種是可以免任何許可而拍攝的。而"自然歷史攝影學會"(The Association of Natural History Photography Societies)也提出"自然生態攝影執行規範"(The Nature Photographer's Code of Practice)以補強法律限制,目前該規律也被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學會"(RSBP)所採用,其相關於鳥類攝影的部份內文如下:
一、引言:
有個簡單的鐵律:「拍攝物的福祉更重於攝影本身」,其精神應隨時銘記在心。
但這並非說,如果拍攝一般鳥種有點風險時,就不拍了。隨著拍攝主題的稀有程度,有就越發不能冒險,而且攝影者應一直盡其最大力量來降低它。所謂「風險」,其內容包括有身體生理的傷害與痛苦,因攝影而致掠食或致降低繁殖成功率。
其他會影響自然攝影的相關法律必須注意。在英國主要的是"鳥類保護法1954──67號",與"野生動構物保育法1975號"(Conservation of Wild Creature &amp; Wild Plants Act 1975),並透過上述法律來規範一些情形下的活動。在其他國家,你也應注意相關的法律限制。
二、通則:
攝影者本人應熟悉其拍攝主角的自然歷史。越複雜的生活史與越稀有的鳥種,對它的瞭解也應越多。同時也應充分的瞭解其他的自然歷史的特性,以避免意外損及其興趣,一個拍攝稀有動植物的攝影師,卻無知於任何可能的危險,是令人感到可悲可嘆的。
許多拍攝情形下需"美化"(對環境植被的處理)。這種情形應儘量降低所處理的限度,不要使主題暴露在掠食者、人類及惡劣天候下。這時應該是用撥開扣綁,而不要用砍除的,並確保在每次拍攝工作後,應盡可能將其復原至原自然的狀態。
稀有鳥種的攝影作品若要出版或展覽,應小心其地點勿意外透露。稀有鳥類發生地絕不可以故意公布。
為維護自然攝影的良好聲譽,拍照者應遵守一般禮儀,保持謙恭是很重要的。拍攝前應先徵得地主的同意,習慣上也沒有定要免費同意的,同時也別打擾到其他自然學家。若拍攝地點有特別研究進行,你應配合當事人並與他合作。
至於拍攝死亡、剝製標本與家中飼養的、養殖的、捉到的或其他方法控制下的主題,也可能有其誠實的價值,但絕不可假裝"野生"矇混。而當採用這類作品展覽或出版的主事者,不論他是否在意都應被告知實情。
三、巢鳥:
巢鳥的攝影,應該只有具備良好鳥類繁殖知識的攝影師才能進行。有許多在其他方面知識夠勝任的攝影師或觀鳥者,卻缺乏這方面的資格。
在拍攝稀有鳥種時,我們高度期望只能在數量相對較多的地方進行。有許多在英國境內是稀有的鳥種,最好能在海外該鳥種較普遍的國家拍攝。當然,在國外攝影,自然也要和在國內一樣注意。
只要顧慮到巢鳥可能無法進行正常的繁殖行為時,就一定要採用偽裝。且其裝備的任何部份(包括鏡頭組件,或因不當材料所造成的黑影),從外頭應該都看不到。
偽裝不可架設在規律進出鳥巢的路徑上(除非採漸進架設法使成為環境的一部份),應移到上方,且在穩固的基礎。別讓器具在風中搖晃作響。
鳥巢所在地若會吸引人們或掠食者的注意時,就別在巢邊架設偽裝。若只要有點這樣的危險,就該請各助手在四周看守以防可能的侵入者。在公共地區絕不可在白天留下無人看管的偽裝體。
拍攝者進出巢邊的路徑應採迂迴使其不顯眼。並儘可能的像我們對"美化"的善後一樣,在空檔期應將其復原至原來的自然樣子。
雖說起因於攝影而致繁殖失敗的情形不多,但其中發生的很高比例,乃因過度性急所造成。整個時期得耗掉的最大可能時間,包括偽裝架設階段、鏡頭設備的進入、美化人員的進駐。有許多鳥類需至少一週時間來完成準備。
在下一工作階段開始前,每一段的工作,應完全被該鳥所接納(或二隻分別覓食及孵卵的親鳥)。假如該階段被鳥所排斥(這對夠資格的攝影師而言,可從其行為明顯注意到),則整個過程應至少逆退回上一階段。如果排斥重覆發生,那這項拍攝就該放棄。
在一些困難的地方,可以間接檢查是否動過作記號的樹枝及搬動卵的位置等等來判斷鳥是否接受,這種檢查記號所造成的干擾是最小程度。
每個工作階段所造成的干擾應保持最低程度。最不希望在近傍晚時才開始各階段的工作,因為這時鳥的活動頻率正在降低。
遙控的方法是無法檢視其接受程度,所以難以令人滿意。它經常需要重上快門或曝光後手動捲底片,正因其頻繁的干擾,所以幾乎不可能被採用。(譯按:這應指早期的相機無馬達捲片及6x6相機的上快門方法)。
因最佳的作品常在孵卵期攝得,此時沒有時間可供架設偽裝,即使蛋剛下時也一樣。但最好等親鳥對環境安全感已充分建立之後再拍。
對少數種類,分開的入徑和出徑是不必要的,但對一些過濾的種類則二者皆必須的。
在偽裝架設完畢後,該鳥的首次探巢是用作檢視其出入徑及行為的最佳時機,而別急著拍攝。快門聲越安靜,鳥注意到鳥的機會就越小。鏡頭焦距越長,偽裝的距離就可越遠,而鳥排斥的危險就越小。
拍攝者在掩體中的挪身或任何的擾動應保持最低程度,且不要在惡劣天候作這樣的事,如大雨或烈日。
幼雛絕不可從巢中移動以便擺姿態,且在自然情形下拍照時,也該小心勿導致暴露。絕不允許用人為方法,阻窒幼鳥的行動自由。
捕捉繁殖中的親鳥作棚內攝影,這在任何情形下絕不接受。
使用錄音帶引起護衛領域行為,或用掠食者標本引發警戒反應,這在繁殖季時應小心考慮使用,千萬別在巢邊如此作。
四、鳥離巢:
假若技術失敗,這鳥或就此消失或移到他處,而不致有任何傷害,但並非每次都會這樣好運。
不要讓這稍後將用作拍巢鳥的空掩體,被掠食者利用來捕食。
先作好偽裝再等看看的方法是不足採用的,因為它可能被不負責任的射獵者及捕獵者用了,這在國外尤其重要。
捕捉非繁殖鳥只為了在人為操控的情形下攝影,是不被接受的行為。但難免有因正當的科學目的而需如此拍鳥,此情形下應儘早將鳥釋放。在英國,這情況必須符合自然保育評議會所核發執照的許可範圍。
本規範所訂定的多數要點,其背後理由讀者應可自我瞭解。雖說它是建立在英國的國情,但其一般的理念在世界各地大多數仍是可以應用的。
譯注:
近年來,鳥類攝影風氣日盛,不論鳥人或非鳥人都涉足此一領域。而作品水準也可發現日益昇高,畫面之精美、佈局之完整、構圖之用心,足見中華鳥會的提倡與推動,有其正面價值。但在美麗的背後,你可曾想到你看不到的傷害。雖說水準是揚升了,但難免有良莠不齊、道德感較差的拍鳥者。
此次受馮雙小姐之託,及陳永福先生提供本文,個人有機會提筆譯好本文之後,才發現英國人的考慮可真周詳,這不行、那不行,規範一堆,無非以野鳥福祉為先。願鳥類攝影的愛好者,看完此文後,能瞭解其真義,不但有動人心魄的佳作,更有高操的道德令人尊敬。
发表于 2005-12-7 19: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u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福建省观鸟协会 ( 闽ICP备19009696号-1 联网备案号:35010202000962 )

GMT+8, 2025-4-28 14:55 , Processed in 0.07742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