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观鸟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98|回复: 8

[分享]中国鸟类种数的最新统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 00: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strong>中国鸟类种数的最新统计</strong></p><p><strong><br/></strong>张正旺刘 阳孙迪<br/>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2004)</p><p>自1863年R Swi r hoe首次发表中国鸟类名录以后, 国内外学者对我国鸟类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对其分类与分布作<br/>了系统总结。在国内,郑作新教授最早对我国鸟类的分类与分布进行全面综合性研究,在他的几本著作中,对我国鸟类的种数进行了分析和总结(Cheng,1987;郑作新,1976;1994,2000)。<br/>在1998年之后, 国内相继出版了一些重要的鸟类学著作,对国内鸟类的种数进行了重新统计。例如,重新修订出版的郑作新教授遗著《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大全》(第2版)(郑作新,2000)将我国鸟类定为<font color="#ff0033">l 253</font>种。而由马敬能等人(2000)编写的<strong>《中国鸟类野外手册》,</strong>共记录我国可能分布的鸟类<font color="#ff0033">1 329</font>种。赵正阶教授(2001)的《中国鸟类志》共对20目89科<font color="#f70938">1 288</font>种鸟类予以全面介绍。2002年,郑光美教授编著的《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收录中国鸟类<font color="#ff0033">1 294</font>种。总之,我国鸟类的种数逐渐增加,其原因主要有3方面,<u>第1是分布在我国境内的一些新鸟种相继被发现和描述</u>,如峨嵋柳莺Phylloscopus emeiansis等;<u>第2是随着调查工作的不断开展,在我国境内不断有一些以往没有记述的鸟类被发现</u>,如大红鹳Phoenicopterus tuber、阿尔泰雪鸡Tetraogallus altaicus、黄腰响蜜 Indicator xanthonotus等;<u>第3是对鸟类系统分类进行深入研究之后,一些原来的亚种被提升为种</u>,如东方白鹳、四川雉鹑 、藏马鸡等。</p><p>以郑光美(2002)所确定的中国鸟类名录为基础,通过查阅2002年底以前国内外涉及中国鸟类的各种文献,结合有关鸟类亚种分化与地理分布的资料,对我国鸟类的种数进行重新统计。对于新收录的鸟类,确定如下原则:<u>1)该种鸟类具有能够鉴别的形态学特征,其分类地位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2)在我国的自然生境中有确切的分布记录;3)不属于人为引入到我国或从笼养条件下逃逸到野外的鸟类。</u></p><p>经过查阅文献,认为下列鸟类在我国有分布记录,应补充到我国鸟类名录中。</p><p>I1)<strong>斑鹭</strong>I白颈黑鹭)Egretta cata<br/>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至新西兰及澳大利<br/>亚北部,1984年在台湾的屏东和高雄被记录,属于迷鸟(颜<br/>重威等,1996;马敬能等,2000)。<br/>I 2)<font color="#ff0033"><strong>白脸鹭 主要分布在澳洲和东南亚,1990年10月29日在我国台<br/>湾的高雄县竹沪被发现(张进隆,1990;林文宏,1997)。<br/>l999年在厦门沿海也被记录(陈小麟等,2000)。<br/></strong></font>I3)<strong>白眉田鸡</strong>orzana cinerea<br/>1984~1985年在台湾的高雄多次见到该鸟,最多曾见到<br/>5只(林文宏,1997)。1991年4月20~28日在香港的米浦<br/>有分布记录(Kennerley,1992)。马敬能等(2000)和Carey<br/>nf.(2001)也曾分别予以记载。<br/>I4)<strong>长嘴半蹼鹬</strong>Limnodromus scolopaceus<br/>主要在西伯利亚的东北部、圣劳伦斯岛以及美国阿拉斯<br/>加西部沿海繁殖,在美国西部和南部沿海以及圭地马拉、萨<br/>尔瓦多等地越冬。1990年2月14日在台湾的宜兰县被发现<br/>(何仁德,1991)。在我国香港的米浦有4个分布记录,此外<br/>在新疆、河北各有1次记录(Carey el a1.,2002)。<br/>I5)<strong>高跷鹬</strong>Micropalama himantopus<br/>1987年5月l1日在台湾关渡被记录。1993年9月在台<br/>北县挖子尾也有发现(王嘉雄等,1991;颜重威等,1996;<br/>林文宏,1997)。<br/>I6)<strong>栗褐鹃鸠</strong>Macro~ygla amboinensis<br/>虽然该物种分类存在分歧,但郑作新(1987,2000)、<br/>马敬能等(2000)都予以收录。郑作新(1987)认为我国分<br/>布的是M.phasianella,而马敬能等(2000)认为是M.nm—<br/>boinensis。根据其形态特征和分布,笔者采用后者意见。在<br/>我国有1个亚种,即M.n.phaea,分布在台湾东南部的兰<br/>屿岛。<br/>I 7)<strong>欧亚红尾鸲</strong>hoenicurus phoenicurus<br/>在我国分布的是指名亚种P. .phoenicurus,繁殖于新<br/>疆极西部的塔尔巴噶山和阿尔泰山,为我国稀有夏候鸟(颜<br/>重威等,l996;马敬能等,2000;郑作新,2000;赵正阶,<br/>2001)<br/>(8)<strong>棕枕山雀</strong>arus rufonuchalis<br/>过去被认为是黑冠山雀P. ,’ubidivenlris的一个亚种<br/>(Cheng,1987),目前已独立成为一个种(马敬能等,2000;<br/>郑光美,2002),分布在新疆西部和西藏南部(Cheng,<br/>1987)。<br/>(9)<strong>硫腹柳莺</strong>hylloscopus griseolus<br/>亦叫做灰柳莺(郑作新,2000),分布在新疆的喀什、<br/>天山、和静、昆仑山以及青海的祁连山(Cheng,1987;颜重<br/>威等,1996;郑作新,2000),为我国的夏候鸟。<br/>(1O)<strong>淡眉柳莺</strong>hylloscopus humei<br/>淡眉柳莺以往作为黄眉柳莺P ino,nalus的一个亚种<br/>(郑作新,2000;郑光美,2002).根据叫声的特点以及在线<br/>粒体DNA序列上与黄眉柳莺具有明显差异而独立为种(Bea—<br/>man,1994;Irwin el al,2001;Sangster el al,2002;贾陈<br/>喜等,2003),里面包括两个亚种,其中P h humF 在新<br/>疆繁殖,P.h.mandellii在我国中部地区繁殖(马敬能等,<br/>2000;Carey et al,2001)。<br/>(11)<font color="#ff0033"><strong>日本淡脚柳莺Phylloscopus borealoides<br/>该物种以往被视为淡脚柳莺P.tenelli 的一个亚种,<br/>但由于形态、呜叫以及繁殖区上的差别,现在被认为是一个<br/>独立的种(Martens,1988;Beaman,1994;郑光美,2002)。<br/>日本淡脚柳莺在库页岛、日本北部地区繁殖,在东南亚地区<br/>越冬,于春秋迁徙季节出现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我国香港<br/>地区有过多次环志纪录(Carey el al,2001)。</strong><br/></font>(12)<strong>褐胁雀鹛</strong>Alcippe dubia<br/>在我国有两个亚种,其中.一 .d.intermedia见于云南西<br/>北部的贡山以及怒江以西地区,.^ d.geneslie, 见于云南的<br/>大部分地区、四川南部、贵州、湖南西部及广西西南部<br/>(Cheng,1987;马敬能等,2000)。<br/>(13)<strong>日本云雀</strong>Alauda ia伽nica<br/>以往作为云雀.4 arvensis的一个亚种(Cheng,l987).<br/>现已独立成一个种(马敬能等,2000;郑光美,2002),迁<br/>徙时偶见或越冬于华南及华东沿海地区,包括香港(马敬能<br/>等,2000;Carey el a1.,2001)。<br/>(14)<strong>四川旋木雀</strong>Certhia tianquanen$is<br/>最早是由我国鸟类学家李桂垣教授采到标本,刚发现时<br/>被认为是旋木雀的一个亚种C familiaris tianqtooltla?ls (李<br/>桂垣,1995);近来经进一步研究确立为一个独立种,主要<br/>分布在四川西部山区一个十分狭小的区域,包括天全、大<br/>邑、峨边、洪雅四个县(Martens ,n/ .2002)。<br/>(15)<strong>金眶鹪莺</strong>Seicercus burkii 5个近缘种<br/>金眶鹅莺以往被作为一个具有多个亚种的鸟种(Cheng,<br/>1987),最新分类学研究则根据形态学差异、呜叫特点以及<br/>分子生物学的证据将其分为6个种(AIstrom & OIs 0n.<br/>2000)。其中峨嵋鹌莺S omeiensisi是在我国新发现的鸟种,<br/>主要分布在四川峨嵋山(Martens el al,l999);淡尾鸫莺<br/>S soror也是我国新发现鸟种,分布在我国西部和南部,在泰国、柬埔寨和越南越冬(Alstrom&Olsson,1999);比氏鹆<br/>莺S. ,alentini,原为金眶鹎莺的一个亚种,现独立成1个<br/>种,并包含两个亚种,S valentini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br/>和西南部,在云南南部、泰国西北部及老挝北部越冬,S<br/>latouchei分布在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韦氏鸫莺S.<br/>u,histleri原为金眶鸫莺的一个亚种,现独立成一个种(含两<br/>个亚种),S. whislleri分布在巴基斯坦至印度北部,S.<br/>u, tlerllo,alis分布在我国西南部以及尼泊尔、缅甸和泰国北<br/>部;灰冠鸫莺S.tephrocephalus原为金眶鹎莺的一个亚种,<br/>现独立为一个种,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部、缅甸北部和泰国<br/>北部,在东南亚越冬;金眶鸫莺S burkii由原来的指名亚<br/>种提升为种,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的西部(巴基斯坦、克<br/>什米尔、不丹),在印度越冬,近来发现该物种在我国西藏<br/>的东南部也有分布(Alstrom&Olsson.2000)。<br/><strong>(16)霍氏棕腹杜鹃</strong>C.nisicolor与北方棕腹杜鹃c.Jlv rythrus<br/>棕腹杜鹃Cuculus fugax以往作为1个种,近来研究认<br/>为应分为4个种,即霍氏棕腹杜鹃C.nisicolor、北方棕腹杜<br/>鹃C.hyperythrus、菲律宾棕腹杜鹃C.pectoralis及马来西亚<br/>棕腹杜鹃(7.fugax (King,2002)。其中前2种在我国有分<br/>布(郑作新,2000;马敬能等,2000;郑光美,2002)。<br/><strong>(17)冠小嘴乌鸦</strong>C.cornix<br/>小嘴乌鸦Corvus eorotle以往为一个种(郑作新,2000;<br/>郑光美,2002),现分为两个种,即小嘴乌鸦C.corone和冠<br/>小嘴乌鸦C.cornix,两者都为多型种(Knox et al,2002)。<br/>其中在我国分布的小嘴乌鸦是C cororle orientalis,分布范围<br/>包括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河<br/>南、山西、宁夏、青海、四川、新疆的中部和北部;而冠小<br/>嘴乌鸦的一个亚种C.eortlix r ii,分布在新疆西部的喀<br/>什和天山(Cheng,1987;赵正阶,2001)。</p><p>研究结果表明,截止到2002年年底,在我国有准确分布记录的野生鸟类共计<font color="#ff0033"><strong>1 3l5</strong></font>种,占世界鸟类总种数(9 755)种,郑光美,2002)的<strong>13.48%</strong> 。按照鸟类种数,<strong>我国的鸟类资源在世界居第8位,在亚洲仅次于印度尼西亚而居第2位</strong>。随着类学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我国鸟类的种数还会不断增加。</p>
发表于 2006-6-1 01: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p>I4)<strong>长嘴半蹼鹬</strong>Limnodromus scolopaceus<br/>主要在西伯利亚的东北部、圣劳伦斯岛以及美国阿拉斯<br/>加西部沿海繁殖,在美国西部和南部沿海以及圭地马拉、萨<br/>尔瓦多等地越冬。1990年2月14日在台湾的宜兰县被发现<br/>(何仁德,1991)。在我国香港的米浦有4个分布记录,此外<br/>在新疆、河北各有1次记录(Carey el a1.,2002)。<br/>I5)<strong>高跷鹬</strong>Micropalama himantopus<br/>1987年5月l1日在台湾关渡被记录。1993年9月在台<br/>北县挖子尾也有发现(王嘉雄等,1991;颜重威等,1996;<br/>林文宏,1997)。<br/></p><p></p>
 楼主| 发表于 2006-6-1 17: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img height="239" src="http://www.siti.com.mx/musave.dir/gif.dir/309.GIF" width="339" align="bottom" naturalsizeflag="3" alt=""/><strong>长嘴半蹼鹬</strong>Limnodromus scolopaceus
 楼主| 发表于 2006-6-1 17: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a href="javascript:%20var%20picture=window.open%20('../images/photos/michim2.jpg',%20'picture',%20'toolbar=no,%20location=no,%20directories=no,%20status=no,%20menubar=no,%20resizable=yes,%20width=420,%20height=410')"><img alt=" Micropalama himantopus photo" src="http://www.unep-wcmc.org/species/animals/birds/images/photos/michim1.jpg" border="0"/></a><strong>高跷鹬</strong>Micropalama himantopus<br/>
 楼主| 发表于 2006-6-1 17: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p><strong><font color="#ff0033">日本淡脚柳莺Phylloscopus borealoides</font></strong></p><p><img height="315" src="http://f40.aaa.livedoor.jp/~phyllon/warbler/Pale-legged960522.JPG" width="472" border="0" alt=""/></p><p>&nbs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 9:36:1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6-1 17: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img alt="Dayboro, Queensland, Australia - Sep, 2003 &copy; Tom Tarrant" src="http://www.mangoverde.com/birdsound/images/00000009084.jpg" border="2"/>&nbsp;<strong><font color="#ff0033">白脸鹭</font></strong>
 楼主| 发表于 2006-6-1 17: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 src="http://orientalbirdimages.org/images/data/wf_heron6_ac.jpg" alt=""/>
发表于 2006-6-1 22: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strong>长嘴半蹼鹬、高翘鹬在福建有可能记录到。</strong>
发表于 2006-6-2 00: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p></p><p><font color="#3d11ee" size="3"></font>&nbsp;</p><p><font color="#3d11ee" size="3">好文章 !</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 16:14:34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福建省观鸟协会 ( 闽ICP备19009696号-1 联网备案号:35010202000962 )

GMT+8, 2024-11-16 07:23 , Processed in 0.0610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