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观鸟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37|回复: 3

百里挑“八”的大众文艺版“世界少年经典文学丛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11 23: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臭豆腐与丛书
         
         很多人都爱吃臭豆腐,尤其是油炸的。我却受不了那种“馥郁”的气味,每逢在路边遇见油炸臭豆腐的摊子,都要躲着走。但除非躲出整条街,否则,这味道却越传越浓。站在那口冒着气泡的锅跟前时,它的味道反而不重。东北有句俗话,叫做“顶风臭八里地”,用来形容这种油炸食品的气息倒很合适,虽然夸张一些。“尽管它闻起来臭,但吃着香”,很多人都这么说。这也有道理,因为“臭”也就是“香”:“其臭如兰”、“朱门酒肉臭”,不都是“香”吗?也就是说,油炸臭豆腐很可能是又“臭”又“香”的,只要你吃得下去。
         一套丛书,也有点像油炸臭豆腐。除了图书馆的采购员,愿意将其购齐的人总是不多,其中的任何一种也卖不出的情况也很少见——假如它可以零卖的话。但是,附在丛书中的香臭成份却比地摊上的油炸臭豆腐复杂得多。每套丛书中的总序或分序,大抵属于“自在香”,是出版社自己涂抹上去的,涂得高明,才能算“其臭如兰”。每种媒体对它的绍介与溢美,属于“外来香”,其中有香,也有臭,还有很多变味、乏味甚至无味的。一个读者,很可能同时受过这几种气味的影响,但只要他拿起其中的一册或几册,翻那么一翻,便会有自己的看法。一旦他买下其一,看过之后,别人再说什么都没有用了。
         大众文艺出版社2002年初版的“世界少年经典文学丛书”,给我的感觉便是如此。它刚刚出版时,虽然也曾看到,却如同从炸臭豆腐的摊子前走过,没什么感觉。如今,它在折价部里摆成一长排,比两年前的样子还风光,我反而注意到它了。丛书的编辑水准、封面设计等等,与人文社1998~1999年出版的那套“世界儿童文学丛书”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但我还是陆续买了八种,将来再买一种的可能,也还是有的。这套丛书很“香”?不。很“臭”?也不。那该怎么说呢?难说。
         
         
                         2.“世界少年经典文学丛书”的装帧及版式
         
         这套丛书,共收录100种,平均每种约在8.5个印张,即250页左右,开本为787×960mm 1/32,比通常所谓的小32开本,如人文社的那套“世界儿童文学丛书”要窄上2cm左右,儿童拿在手里也不会累。这种用心是好的,但28开本的用心才最好——儿童可以摊在桌上,摊在膝头,捧在手里,怎么都可以读。而且,28开本更适合配较大的插图,版式也可以编排得更加从容。
         可惜,如今28开本的儿童文学书似乎已经绝迹了,20开本却变得分外时髦起来。20开本,印成画册或文字较少的图文本比较合适,印成儿童文学,每行都有30多字,长115~120mm左右,很容易让儿童的眼睛受累,大小32开或更小的开本,每行均不过30字,孩子看起来才不会累。图书装帧设计名家邱承德先生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88年初版)一书中说:
         
         “为了保护读者的视力,……字行的长度也得适当考虑,……据试验,用新四号字的字行,超过100~110毫米,或用小于五号字排的字行,超过80~90毫米时,阅读就费力,如果字行长到120毫米时,阅读的效率就会降低5%,因此,……字行的长度不应超过80~105毫米为好。”
         
         从这个角度看,那些时髦的20开本合适吗?就算开本更大些的,也未必合适。现在,我手头有这样两本书:
         
         一本是180mm×210mm的《小布头新奇遇记》,新版,新四号字,每行127mm;
         一本是28开的《仙鹤国王》,儿童读物出版社1955年版,旧四号字(更大些),每行115mm。
         
         比起来,哪一本更容易读些?
         我之所以讨厌20开本,一个重要的理由就在于此。   
         
         丛书的封面、封底设计马马虎虎,虽然设计者下了一些功夫。书脊设计得却着实不坏,很有整体美感,随便拿三本“世界少年经典文学丛书”,合到一起,去看书脊,就能感觉到一种活泼的童趣。将人文社的三本“世界儿童文学丛书”合到一起,从书脊那里看到的却是死板。设计时,书脊的重要性绝不容忽视,因为它不但是联系封面与封底的桥梁,也很可能带给读者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当它插在书店的书架上时。虽然开架售书让书脊的重要性有所降低,但读者只要把书拿起,同时就会瞥到书脊,封底反而看不到。因此,一本谈得上装帧完美的书,绝不会忽视书脊的设计,比如,《夏洛的网》的书脊——请注意,我说的是美国原版。美国原版《夏洛的网》的书脊,可以算作书脊设计的典范,与封面呼应的徽标、颜色、那只悠然下垂的夏洛,无一不体现出设计者的精心。
         
 楼主| 发表于 2004-8-11 23: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3.不明不白的书名及内容
         
         拿起这套丛书的任何一种,都能看到一篇仅占一页半的“卷首语”。写得如何呢?我想,随便拉来一个初中生,让他谈谈对这套丛书的意见,讲的也会动听得多,起码他不会胡乱造句。所以,“卷首语”就不堪在此引用了。
         有的分册里面,收录了一或二篇“内容提要”,“提”得如何呢?你说多生硬,就有多生硬;你说多乏味,就有多乏味。比如,《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的“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埃格纳是挪威当代的童话家,并享有世界声誉……
         ……故事生动有趣,富于想像,充满了对生活和周围人们的热爱,它能感染读者做一个高尚的人,并设法帮助有缺点和错误的人。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作者的这种美好愿望,不能不带有很大的幻想成分。”
         
         别笑,这些叙述,比“卷首语”中的叙述要好懂得多呢。
         尽管如此,这些都没有挡住我购买此书的欲望,因为我早就知道,它不但是儿童文学名著,也是名译。叶君健译《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的单行本如今很难遇到,故不得不出手。可是,如果你以为我买到的仅仅是封面与扉页所言的:
         
         《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T·埃格纳著,叶君健译
         
         那就误会了。起初,我也这么误会过。翻过“卷首语”,看到一篇“总目录”,发现第131页还有一篇《烛芯汤姆》呢。翻到第131页,看到这样一页:
         
         《烛芯汤姆》,[挪威]童话·民间故事,武庆云等译
         
         看来,出版社又免费送了我一本书,虽然是没有封皮的,可也算偏得。“武庆云等”都是谁呢,一直翻到最后一页,我连“武庆云”这个名字都没再找到,又何谈那些“等”呢。
         将两种挪威作品编排到一本书中,本来是很好的编排方式,为什么却要采取这种偷偷摸摸的形式?从封面、扉页、书脊上,都看不到一丝暗示,难道是想给读者意外的惊喜?
         
         丛书中的其余各册,多半也编排得这样不露痕迹,如《是与非的故事》,封面、扉页上都这样写:
         
         《是与非的故事》,[俄]乔治·巴巴斯维莱、海伦·巴巴斯维莱著,金近译
         
         按照“总目录”的指引,在第101页上又发现一本“白皮书”:
         
         《卡希旦卡》,[俄]契诃夫等著,汝龙等译
         
         我承认,这回我的确感到惊喜,因为契诃夫与汝龙都是闪光的名字。翻下去,我却开始皱眉:《卡希旦卡》共包括六篇故事,前三篇为谢德林著,第四、五篇为捷列绍夫著,均为王汶所译,末一篇才是契诃夫著,汝龙译。谢德林与王汶,也可以说是有光的名字,怎么却被有意地遮住了呢?不要说别的了,光是伊林选集,王汶就译过多种,不是吗?
         
         在《风先生和雨太太》这本书里,编者又把我带入了一个不可知的境界。它的封面、扉页上写着“保罗·缪塞等著,顾均正等译”,翻到里面,却既找不到“塞等”,也找不到“正等”。
        《奇怪的大鸡蛋》还算老实,外面标明为“巴斯沃斯等著,唐志明等译”,里面果然多了一种《小红马》,译者也是另外的人。
        《蓝箭》、《有三个结尾的故事》这两种,一共收集了五种罗大里的童话,一个在封面注明译者为祝本雄,一个在封面注明译者为俞克富,单单苦了另一个叫刘风华的译者。
        
        
                               4.百里挑“八”之《美丽的海仑娜》
        
         尽管该丛书存在着上述问题,我还是买了其中的《蓝箭》、《有三个结尾的故事》、《奇怪的大鸡蛋》、《风先生和雨太太》、《是与非的故事》、《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美丽的海仑娜》、《洋葱头历险记》这八种。
         对我来说,这些正文都是过去难以找到的。《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洋葱头历险记》、《奇怪的大鸡蛋》,如今很难买到单行本;《蓝箭》与《有三个结尾的故事》这两种罗大里童话,过去我也买不到,这些都不必提。 其余几种,竟是绝迹多年的本子,就算出版社未做任何交待,我却清楚得很,一定要先买下来“垫底”,等以后遇到旧版再另行安排。
         这套丛书有一个好处,就是对旧译本的序言一般都予以收录,因此,我可以从中寻找一些“往昔的影子”。先说这一种:
         
         《美丽的海仑娜》,狄尔著,郑振铎译
         
         郑振铎译《美丽的海仑娜》,初版于何时呢?从西谛“序”可知,初版时间应在“十四年”,即1925年前后,作者为Dirr,正确的书名应为《高加索民间故事》——就算这套丛书不肯承认这一点。那好,查查王哲甫著《中国新文学运动史》。其第七章翻译文学云:
         
         “此外如狄尔的《高加索民间故事》,郑振铎译。”(P273)
         
         就是它,没错。再查电子版《上海出版志》:
        
         “192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德)狄尔著《高加索民间故事》,郑振铎译”。
         
         好,连出版时间和出版社都全了。全得有理么?有据不怕查。有了上海书店影印的《文学周报》合订本,真不知道还有什么查不到的。合订本第六卷,P461:
         
         九月份新出文学书目录   
         高加索民间故事 郑振铎 六角 商务
         ……
         
         来了:《高加索民间故事》,1928年商务印书馆初版——《上海出版志》说得不错。具体初版时间为九月。翻到这一卷的P476,《高加索民间故事》的书评都找到了,作者为赵景深,里面对许多故事的源流做了简要分析。
         仅此而已?怎么会。翻翻《文学周报》,就能知道,在1928年初,郑振铎就开始翻译这本《高加索民间故事》,还曾将其中的部分译文在该报发表,如《文学周报》合订本第4卷P751,有一篇《巴古齐汗》,副标题为“高加索民间故事”,译者署名西谛:
         
         “古时,有一个磨坊主人,叫做拉西。有一次,他辛苦拾来的一袋破布不见了。他说道:‘那是不能干休的,我必须寻出这个贼来。’于是他自己躲藏在门后。……”
         
         用封面有如小女鬼的《美丽的海仑娜》比较一下。
         翻到第88页《巴古齐汗》的正文,发现“叫做拉西”后面用的是逗号。“不能干休”被改成“不能甘休”。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下手之前,一定要慎重,再慎重才好。 建议编辑平时抽空读点古文,或在改之前查查字典,如果然后还是感觉良好,那就无话可说了。
           
         尽管如此新印本如此这般,但我还是愿意忍受,也愿意对编者真诚道谢:没有他们,我不会读到这本包括西谛序文的译书。
         
 楼主| 发表于 2004-8-11 23: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5. 百里挑“八”之《风先生和雨太太》
         
         《风先生和雨太太》,[法]保罗·缪塞等著,顾均正等译
         
         书前有陈伯吹序,写作时间为1983年,写作地点为上海。那么,我有理由认为此书曾在1983年前后由上海出版过,出版社则很可能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因此,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这一本,底本应该是从上海运来的。陈伯吹先生为外国儿童文学译本所作的序,虽然下笔多半比较严肃,但却能提供丰富而准确的资料,这一篇也不例外,简直像一篇小传:
         
         “顾均正同志早在1927年5月,就在开明书店出版了他的译本《风先生和雨太太》。这是一份精美的精神食粮,给当年旧中国嗷嗷待哺的孩子们,选译了文学精品,……正如原作者自己在这本童话的《序》里说:‘我亲爱的孩子啊,我想,这篇童话能使你们快乐……’而译者却很谦虚,在他的《译者的话》里说:‘译文于信达外,力求浅显,文法务求合于儿童语言的自然顺序……’……现在这本童话作品是经顾均正同志生前重新翻译过的。
         顾均正同志是一位著名的青少年儿童文学读物的翻译家。他译出了《风先生和雨太太》以后,又译出了《白猫》、《三公主》等,继续与徐调孚、赵景深等同志勤勤恳恳地翻译安徒生的童话作品。据我记忆所及,他翻译的有《水莲花》、《夜莺》等。
         他不只翻译介绍文学作品,而且还翻译科学文艺读物,我记得的有《乌拉波拉的故事》……《化学奇谈》等。
         他……还译出过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的童话《玫瑰与指环》,以及……斯蒂文生的……《宝岛》……;尤其可钦佩的,他……还……编写了附有著作年谱的《安徒生传》。……
         顾均正同志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他完全在工作实践中自学成材,……。”
         
         看看大众文艺版的“卷首语”,再看看陈先生的这篇序,有些人应该感到惭愧。上海书店影印的《文学周报》,很好地验证了陈先生上面的一些话,且能有所补充。
         合订本第5卷目录后面印有一页广告,列出了开明书店最近出版的“世界文学名著”,其一即:
         
         Musset:Mr.Wind and Madame Rain $.50
         法国缪塞著,顾均正译:风先生和雨太太 实价五角
         
         具体出版时间呢?陈伯吹先生所言的1927年5月,大约是准确的。因为这页广告刊载在纪念王国维专号上。王国维遗书中的时间为五月初二,即6月1日;这一期专号中有一篇徐中舒的《静安先生与古文字学》,末云此文脱稿于“先生逝世后一月又四日”,当为1927年7月初,故《风先生和雨太太》的初版时间只能在1927年7月之前。该卷合订本P232后面,还有一页广告,上面写着:
         
         孩子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
         “风先生和雨太太”来了!
         孩子,你知道他们是谁么?他们是两位和善的好人。你认识了他们,包你会十分快活,你如果肚子饿了,他们就会给你一件法宝,你只要用棒来打三下,里面就会搬出一大桌银台面的头等大菜请你吃;……你欢不欢喜!哈哈,风先生和雨太太已经由顾均正先生请到中国来了,现住上海望平街开明书店,凡是喜欢他的小朋友快去接来谈谈。你如果要请他们,只须用去五角钱的贽见就可以了。
         
         不知是谁写的广告,读着似乎比大众文艺版“世界少年经典文学丛书”中的“卷首语”还有趣些。末尾只提“贽见”不提钱,足见高明。
         广告虽然风趣,孩子却未必能够看到,这份《文学周报》的主要读者应该还是成人。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能够打动大人,孩子当然不在话下。
         广告后面,还有一条预告:
        
        在印刷中的
        世界少年文学丛刊
        
        木偶奇遇记 徐调孚
        挪威民间故事 顾均正
        无画的画贴 赵景深
        ……
        
         这条预告,可以为陈先生在《风先生和雨太太》序中所言的“继续与徐调孚、赵景深等同志勤勤恳恳地翻译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做补充,还透露了这两条信息:
        
         1.顾均正后来还翻译出版了“挪威民间故事”。
         2.“挪威民间故事”与《风先生和雨太太》都属于开明书店的“世界少年文学丛刊”之一,而“世界少年文学丛刊”这个名目,与大众文艺出版社的“世界少年经典文学丛书”像孪生兄弟。        
         据《文学周报》合订本第5卷P573页前广告,“挪威民间故事”由开明书店正式出版时名为《挪威民间故事集》,著者“阿斯皮尔孙”,是“一个有名的民间故事记录者,除了格林就要算他了。”广告还说,这本书中“所附插图极多”。从该期的一篇诗歌的写作时期推断,《挪威民间故事集》的初版时间当在1928年3月前后。
         这部顾译《挪威民间故事集》,大众文艺版不知收录了没有,它出版的《风先生和雨太太》中肯定没有,在《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中收入的武庆云等译《烛芯汤姆》中,找到一篇不明译者的《乡绅的新娘》,开头写道:
         
         “很久很久以前,在挪威有一个有钱的乡绅,他有许多许多土地,还有一幢漂亮的房子。……因为他是个鳏夫。”
         
         《文学周报》合订本第四卷第762页收有一篇顾均正译《富农的妻子》,副标题为“挪威民间故事”,首句云:
         
         “从前有一个豪富的农人,拥有很大的家产;他的银子都用箱子包装起来,……因为他是一个鳏夫……”
         
         虽然名目与译文不同,但它们显然是一个故事,可惜,这篇顾译没有配图,《风先生和雨太太》的插图,我倒是看见了,着实有趣得很。《文学周报》合订本第三卷第45页收录了一篇“三幕傀儡剧”《骑士杰珊明和公主爱格兰丁》,亦见大众文艺版《风先生和雨太太》的P42,由于译文曾由顾先生修订过,这里就不做比较了。
         顾均正译的其他挪威民间故事,《文学周报》里还有,也不再一一同《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中的《烛芯汤姆》比较了(这个写法实在太别扭了,但怪不得我)。也许,顾均正译《挪威民间故事集》收入了“世界少年经典文学丛书”的另外一种分册?也不是没有可能。迫于现实,不把这100种书翻遍,我不能骤下断语。
         
         陈伯吹《风先生和雨太太》序中提到的顾均正编《安徒生传》,与郑振铎译《高加索民间故事》一样,初版于1928年9月,详见《文学周报》合订本第六卷P461“九月份新出文学书目录”:
         
         “安徒生论 顾均正 五角 开明”。
         
         陈伯吹《风先生和雨太太》序中提到的“原作者自己在这本童话的《序》”,全文见《文学周报》合订本第三卷第257页,题为《风先生和雨太太》序,其中并无“我亲爱的孩子啊,我想,这篇童话能使你们快乐……”这样的话,但末尾是这样写的:  
           
         “我亲爱的小孩子们,我想,这个童话之使你们愉悦,会比大芬加耳的历史之于拿破仑皇更其深一层呢!”
         
         我想,陈先生当时大约是凭记忆而言。顾均正所译的其他童话、故事,及其撰写的儿童文学论文,《文学周报》中还收了许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往往更加值得敬佩。有空,我要把它们辑成一本集子,算作对顾均正先生的一点纪念。
         
         从《上海出版志》中,还能找到一些顾均正著译书目(不知哪里有卖《上海出版志》,估计很贵,如果打三折,说什么也要买一本,这是我目前见过的最好的中国出版志,虽然还不能说它很完善),与陈伯吹序及《文学周报》中提到的各种单行本一起摘编到这里吧:
         
         A 顾均正编著
         
         1.《安徒生传》(编),开明书店1928年9月初版,实价五角
         2.《物理世界漫游》(科学小品),开明书店1934年初版
        3.《和平之梦》(科学幻想小说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0年初版,中国第一部创作科幻小说单行本
        4.《科学之惊异》(科学小品),开明书店1941年初版
        5.《电子姑娘》(科学小品),开明书店1941年初版
       6.《从原子时代到海洋时代》(科学小品),开明书店1948年初版
        7.《飞行科学》(科学小品),开明书店1950年初版
        8.《乌拉波拉的故事》(科学小品)
        
       B 顾均正译作
      
        1.《风先生和雨太太》(世界少年文学丛刊),法国缪塞著,开明书店1927年5月初版,实价五角
        2.《挪威民间故事集》(世界少年文学丛刊),阿斯皮尔孙著,开明书店1928年3月前后初版,实价五角(插图极多)
        3.《化学奇谈》,法布尔著,开明书店1933年初版
        4.《科学趣味》,开明书店《开明青年丛书》或《开明少年丛书》之一,初版时间不详
       5.《玫瑰与指环》(童话),萨克雷著
        6.《宝岛》,斯蒂文生著
      
        另,陈伯吹序中还提到顾均正译《白猫》、《三公主》、《水莲花》、《夜莺》,不知是单篇童话译文还是单行本,待考。
        
         
                           6.百里挑“八”之《是与非的故事》
         
        《是与非的故事》,[俄]乔治·巴巴斯维莱、海伦·巴巴斯维莱著,金近译
        
         金近先生的童话,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就看过,却不知道他还翻译过儿童文学作品,因为我对他的情况了解得很少,只从人文社1979年版的《春风吹来的童话》中知道,早在1936年左右,金近先生就开始发表童话了。
         所以,见这本《是与非的故事》为金近所译,就不能不买下。
         “译后记”中说,书是根据“英文本译出”,原名为“《是和否的故事》(Yes and No stories”,副题“乔治亚民间故事”,“但作为一种民间故事集,还不如采用后者……,所以中译本不用前者做书名”。
         可是,大众文艺出版社的新版却没照译者本意来,另采用了一个新书名。“译后记”末尾的写作日期为1949年4月6日——1949年时,哪个出版社会出这种书呢?好奇。
         
         《是与非的故事》中附录的《野地主》等六篇故事,应该也是旧译。既然前五篇都是王汶所译,恐怕出自同一本译文集,具体却不清楚;末一种汝龙译《卡希旦卡》则比较好查,就收在《爱情集》的最末,如果是安徽文艺1996年重印的平明版,可以在第197页上找到它——单行本我也没买到呢。
         
 楼主| 发表于 2004-8-11 23: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7.百里挑“八”之《奇怪的大鸡蛋》
      
        《奇怪的大鸡蛋》,巴斯沃斯等著,唐志明等译
         
         该书前有孟长麟1980年作的序,可见它的中译本是在1980年左右出版的,但不知出版社为哪一家。
         书中另外所收的《小红马》,译者为潘辛、吴焱煌,前面还有一篇很正式的前言(田虹作)。从序文末尾的日期看,竟然作于1982年8月,这是十分奇怪的。
         1982年7月,《愤怒的葡萄》刚刚列入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重印,人文社的《斯坦贝克选集》才开始出版,选集中收有《小红马》的《中短篇小说选(一)》到1983年4月才出,收有《小红马》的漓江版《人鼠之间》要等到1988年才出版!难道,《小红马》是建国后的第一个中译本?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但我无法回答。
         以前,我只有一种收在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斯坦贝克作品精粹》中的漓江88年版《人鼠之间》中的《小红马》译文,石枚译;昨天刚刚得到人文社1983年版《斯坦贝克选集·中短篇小说选(一)》,其中的《小红马》竟然也是石枚译。或许,《小红马》只有这两种版本吧。潘辛、吴焱煌的译本是哪个出版社的呢?不知道。只能比较一下两种译文了。
         
         比较第一页,感觉潘辛等人的译文似乎更加生动、典雅。如这两句:
         
         “他是一个矮个子,身材宽阔,两条罗圈腿,一撮海象胡子,一双手四四方方,厚厚实实,肌肉发达。他那双浅灰色的眼睛,老是带着沉思的目光。一头饱经风霜的蒜发,像钉子一样从斯特森牌高顶宽边帽底下戳出来。”(潘辛等译)
         
         “他是一个小个子,宽肩膀,两条腿向外弯曲,长长的胡子,两只手很宽厚,手掌肌肉发达。他的眼睛是浅灰色的,象在沉思,头戴斯特逊帽,从帽子底下伸出来的、银灰色的头发,硬得跟钉子似的。”(石枚译)
         
         译文中的“蒜发”一词,比较典雅,但用来代替“银灰色的头发”却很合适。“像钉子一样……戳出来”这样的译法,实在再生动不过,比“硬得跟钉子似的”好听多了。不是大众文艺社,我还看不到这样生动的译文呢,这一点,也是值得感谢的。
         
         
                        8.所见的其余“世界少年经典文学丛书”
         
         这套“世界少年经典文学丛书”没有总目,仅在“每辑”末页附印了十种书目。所谓“每辑”,只是我的想当然,因为“卷首语”中只说“共选编100卷”,虽然这是其中仅有的几个有阅读价值的汉字及数字,也还看不出他们究竟打算怎样“选编”,是不是已经印出了100卷。
         
         从我买到的八种里面,能够看到30种书目,分别列入这三个系列(我买到的八种不再列入):
         
         A《海豹历险记》《奥茨国的强盗》《大草原上的小房子》《绿林女儿》《苦儿流浪记》
         B《公正的法官》《金钥匙》《雄狮女巫和衣橱》《快乐王子》《聪明的小傻熊》《板油姑娘》《小人国和大人国》
         C《小王子》《柳树风声》《水孩子》《丹麦人荷尔格》《小鹿班贝》《小灰色人》
         
         让我分别给它们做一些免费广告。
         
         《海豹历险记》为“法国黎达等”著,“严大椿等”译,译者为名家,似乎值得期待,但没见到原书;《公正的法官》也没有见到,作者“托尔斯泰等”“王汶等”译,译者也非庸手,似乎值得期待。《小鹿班贝》是名著,范信龙译,翻了翻,没有动画片有趣,只好错过它。《大草原上的小房子》也是名著,但译文没有给我什么感觉。《聪明的小傻熊》有趣吗?翻不出来。
         
        《奥茨国的强盗》就是《绿野仙踪》(或者说《OZ国历险记》,日本曾拍摄过动画片),上海译文早已出版过不同版本的,就算买不到旧版,新版也好找,如果再去买别的译本,那是钱太多了。最近,还有几家出版社出版了不同译本的《绿野仙踪》,书名也不仅仅是什么“强盗”而已,反正这书已经没有版权了,就尽情糟蹋吧。上译的本子是多人合译的,但其中的一位译者是吴岩——如果认为这个名字不代表什么,我无话可说。
        《绿林女儿》是林格伦作品,译者也是李之义。林格伦的作者,这套丛书中还有几本。我没有说译文不好,只想提醒一下:别的社是否还有更好且插图丰富的同名译本呀?别的不必说。对《苦儿流浪记》《快乐王子》《小人国和大人国》《柳树风声》《水孩子》,此提示同样有效。
        
         顺便说一句,我绝不反对重译,所以,如果我要出一种《The wind in the willows》的新译本,中文名可以叫《柽风吹》,管保新鲜。
         
         《小灰色人》如同《美丽的海仑娜》,都是子虚乌有的书名,其中的一半内容来自《<噼-啪>及其它故事》,拉布莱依著,陈学昭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初版。《<噼-啪>及其它故事》中的译文多多,插图多多,《小灰色人》中所收,很像某种残本。
        《丹麦人荷尔格》为叶君健译,这两个名字很眼熟吧?的确,《丹麦人荷尔格》乃上译《安徒生童话全集》之五《母亲的故事》中的一篇。如果这种16册一套的买不到,还有四本一套的合订本可以选择。除《丹麦人荷尔格》外,大众文艺版还有多种叶君健译安徒生童话,以各种面目安插到不同地方,但其出处绝非秘密。
         《金钥匙》为另一个托尔斯泰的作品,很多儿童文学丛书都不愿忽略它;《板油姑娘》为非洲童话,而上海文艺出版社似乎出过更全,更有意思的各国童话、民间故事,图文并茂,装帧上乘,有钱不买,实在可惜——我没买,只因定价的关系。
         《雄狮女巫和衣橱》的名字,其实也很眼熟,译林不是出过一套刘易斯的《纳尼亚王国传奇》吗?50多块一套,贵得我没法买,但我敢说,《雄狮女巫和衣橱》就是译林那套书的第一卷。也不知译林是否买下了它们的独家中文版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福建省观鸟协会 ( 闽ICP备19009696号-1 联网备案号:35010202000962 )

GMT+8, 2024-12-2 03:04 , Processed in 0.0558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