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观鸟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61|回复: 1

思考:鸟会的义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0 02: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FONT color=#ff0066>观鸟可以是纯粹的娱乐,也可以成为社会责任。如何让我们在满足感观需求的同时,也为给我们这美景的自然一些回馈呢?我们的鸟会是否要去承担这样的义务呢?我们的力量有多大?</FONT></b></P>
<>这里有自然之友的朋友的一篇文章做参考:</P>
<>自然之友观鸟组提供的圆明园环境变化(02-05年)证言
</P>
< >
< >我们见到的圆明园的环境变化(2002—2005)<p></p></P>
< > <p></p></P>
<P > <p></p></P>
<P > <p></p></P>
<P >“自然之友”观鸟组在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高武的指导和参与下,于2002年下半年至今在圆明园进行鸟类调查。此间,我们看到了圆明园的环境因人为干扰带来的变化。<p></p></P>
<P > <p></p></P>
<P >一、湖底防渗前后<p></p></P>
<P >2004年初圆明园对长春园西南水域进行防渗试验,在湖底铺了塑料膜。4月下旬完工后上水。<p></p></P>
<P >5月底其他水域中的植物纷纷长出,但做过防渗的水域的植物稀疏可数。5月29日在湖边堆放着香蒲、芦苇,准备栽种。<p></p></P>
<P >6月中下旬,未做防渗区域的水生植物已是茂盛一片,而做了防渗的水域水生植物依然寥寥无几,新长出的荷叶明显弱小,许多嫩叶长出后没几天,来不及长大就枯萎了。<p></p></P>
<P >7月下旬,防渗水域中的荷花依然较少,荷叶易枯,连不成片;香蒲、芦苇虽经种植,但依然较少。新修的水榭旁有少量盆栽的莲花开得较好。原来的多种挺水植物均未见,水中长着绿苔,水体绿色。而其他没做过防渗的湖水因植物茂密而水较清。<p></p></P>
<P >8月下旬,做防渗的水域有了较茂盛的荷花,我们认为是经过栽种的。即便如此,与上一年6月比荷花仍少很多。<p></p></P>
<P >2003年(做防渗前)的这块水域,荷花满池,荷叶壮硕;北岸边一片芦苇、香蒲茂密,经常有鸟藏身其中见不到踪影;岸边浅水处生长着多种水生植物:慈姑、荇菜、茭白、菱角、槐叶萍、水葱等等。水中繁殖的小??(一种水鸟)在此有3巢,其中1巢6月21日就有雏鸟出巢,是圆明园中最早的;而防渗后见到2巢:1巢未孵化弃巢,1巢孵化不成功。<p></p></P>
<P >由此对比可以看出,湖底铺防渗对水生植物及赖以生存的动物影响极大。<p></p></P>
<P > <p></p></P>
<P >二、圆明园管理应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p></p></P>
<P >圆明园东区(开放区)虽经过整治人工化植被已很多,但因为面积大有些地方还保留着自然植被,有着较为丰富的多样性生物,许多本地物种在其他公园难以见到。<p></p></P>
<P >2002年时,我们见到的圆明园(尤其是西区)应该是北京平原公园中自然植被最丰富的。正因为有了丰富的植被,在2002年下半年至2004年上半年,我们曾见到过野兔、五花鼠、岩松鼠、多种蛇,还有北京几近灭绝的珍稀动物金线蛙。鸟类记录2002年底至2003年底共135种。<p></p></P>
<P >在这135种鸟类中国家二级保护的9种,国家保护的三有动物116种,北京市一级保护的11种,北京市二级保护45种,只有3种没有被列入保护名单中。<p></p></P>
<P >这135种鸟类中主要依赖湿地生活的34种,占25.2% ;部分依赖湿地的8种,占33.3%;不依赖湿地的93种,占68.9% 。<p></p></P>
<P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西区(圆明园)的整治工程大量砍掉自然植被(乔木、灌木、本地草),而种上人工草坪和观赏树。2004年部分完工,如今大面积的施工仍在进行。<p></p></P>
<P >东区的管理也是单一方法,尤其是2004年,林下灌草大面积砍掉,以至中大雨时造成坡上土流入湖中。一年至少两次在山坡和平地大面积割草,一些生长了20年以上的乔木也被砍掉。<p></p></P>
<P >人为活动的影响使环境变化较大,2004年记录的鸟类种类下降,种群数量明显减少。很多鸟友的感觉是:圆明园的鸟怎么少了?特别是几种在圆明园繁殖的水鸟数量减少有一半。<p></p></P>
<P >鸟类是环境的一个指标,鸟种及数量的下降说明植被多样性的降低。<p></p></P>
<P > <p></p></P>
<P >三、几点建议<p></p></P>
<P >1.撤掉防渗膜。2003年的防渗膜已经证明对自然水生植被影响极大,千万别再继续毁掉2000亩水域。虽然湖底经过翻腾生态系统已被破坏,但没有了衬砌应该恢复得快一些。<p></p></P>
<P >2.保留自然植被,减少人工痕迹。 记得20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人春季踏青的一个去处就是圆明园,一是因其面积大,二是因其自然植被的野趣。<p></p></P>
<P >开放后的圆明园已有不少人工痕迹,与整体景观有着不够和谐的感觉。如能请生态学家和景观学家共同参与规划,对本地物种进行鉴别、选留,让圆明园的植被既显出多样性的勃勃生机,又不显得杂乱无章,衬托出遗址公园的历史沧桑,那圆明园将会别具一格。美的感受不仅仅是桃红柳绿、莺歌燕舞。<p></p></P>
<P >留下自然植被,不仅可以使鸟类和其他动物留下甚至增多,而且可以将圆明园开辟为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的生物课课外时间基地。<p></p></P>
<P >3.增加科普宣传内容。 圆明园现已有一些植物的宣传标牌,可再增加一些本地特有植物物种和鸟类知识的标牌。另可建一个科普展室,展示圆明园的植物、动物(以鸟类为主),圆明园的自然风光、观鸟、休闲活动。随时播放,为游人提供更多美的享受。<p></p></P>
<P >4.圆明园作为被毁掉的最大的皇家园林,光是图纸、绘画就会让人浮想联翩。然而实地更多空旷的景点让游人不免心存遗憾。如果能在每个景点摆放上按比例制作的精致的微缩模型,哪有人将会既能欣赏到旧日的辉煌,又能增加爱国主义的情怀。<p></p></P>
<P > <p></p></P>
<P >衷心地希望圆明园能够恢复、保持完整的自然风貌,成为别具一格的典范公园。<p></p></P>
<P > <p></p></P>
<P >相关问题可以联系我们,联系人:付建平fujianping2004@tom.com<p></p></P>
<P > <p></p></P>
<P > <p></p></P>
<P > <p></p></P>
<P > <p></p></P>
<P > <p></p></P>
<P > <p></p></P>
<P >                                                     “自然之友”观鸟组<p></p></P>
<P >                                                     2005年4月12日 北京<p></p></P>
发表于 2005-9-21 04: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生态点出了鸟会成立的初衷,即使我们现在很拮据,但我们也在承担社会义务,比如生态道德教育,环境保护宣传,福州城区鸟类调查项目,三湾鸟类调查,其他调查等等。</P>
<>行动是基于现实与执行力,我们也是走均衡的路,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需力所能及。</P>
<>资金的支持也很重要,这样才会有人专门办公与统筹,更快的发展。寻找社会支援,也是我今年的任务,呵呵。</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1 9:50:05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福建省观鸟协会 ( 闽ICP备19009696号-1 联网备案号:35010202000962 )

GMT+8, 2024-6-26 16:43 , Processed in 0.05538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