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先转下WWF的帖子:<a href="http://www.wwfchina.org/bbs/bottomtest.shtm?channelid=7&ddd=437672&id=437674">http://www.wwfchina.org/bbs/bottomtest.shtm?channelid=7&ddd=437672&id=437674</a></p><p>资料来源:国际鸟盟<br/>2006年2月28日更新<br/><br/>1. 甚幺是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HPAI) H5N1? <br/>2. 为甚么有这么多人关注这种病毒?<br/>3. 野鸟与禽流感有甚么关系?<br/>3.1. 野鸟会感染H5N1吗?<br/>3.2. 野鸟在传播HPAI H5N1扮演着甚么角色?<br/>3.3. 对野鸟保育方面的影响<br/>3.4. 哪些研究有需要进一步进行?<br/>3.5. 为了防止病毒传播,有需要杀掉野鸟吗?<br/>3.6. 湿地有需要排干以防范水鸟吗?<br/>4. 我仍可以进行观鸟活动吗?<br/>5. 我仍可以在花园内喂养雀鸟吗?<br/>6. 这病毒如何传播?<br/>7. 如要防止HPAI H5N1传播,应如何做?<br/><br/><br/>--------------------------------------------------------------------------------<br/><br/>1. 甚么是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HPAI) H5N1? <br/><br/>禽流感有很多种不同的病毒种类,只有很少会对动物或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影响。大多病毒种类都在野鸟,尤其是水鸟当中存在,不过这些种病毒的影响属较低层次,只会使鸟类发生轻微疾病。这些病毒种类,我们称为 "低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LAPI)",对禽畜影响亦很轻微。<br/><br/>相反,有些病毒的变化会引致禽畜广泛死亡,例如H5和H7 "亚型",我们称这些为 "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HAPI)"。在正常情况下,<font color="#ff3300" size="4">HAPI不存在于野鸟身上,它们只在禽畜身上发生。</font>这种病毒<font color="#f70909" size="4">主要来自高密度的禽畜养殖的环境</font>,因至导致变异形成为高病原性病毒(HAPI),因此HAPI又被称为 "禽流感"。<br/><br/>野鸟也有机会受到HAPI病毒感染或杀害,原因是牠们有可能曾接触家禽、或受感染的食料、垃圾或食水。<br/><br/>H5N1病毒现时是一种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HAPI),这种病毒首次于1997年在香港发现,由家禽感染的的低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LAPI)演变而成,而LAPI有可能从野鸟而来。这种病毒在2003年起在东南亚一带相继爆发。 <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2. 为甚么有这么多人关注这种病毒? <br/><br/>现时在家禽身上爆发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的规模是从来未发生过的的。H5N1引致很大的经济损失,这种病毒在家禽之间快速传播,例如鸡、鸭、火鸡,以至能杀害所有鸟类。现时已有相应行动杀死禽畜以防止病毒蔓延,并进行适度控制鸟类运输和贸易,不过这些已构成农业、商业以及国家经济上的损失。<br/><br/>现时,H5N1不容易传播至人类。事实上,在近期发生爆发的地区,有很多人曾逗留在雀鸟受感染地方,不过实际染病的人数却低于200人。无论如何,感染到H5N1病毒的人,都有超过一半死亡。<br/><br/>H5N1不容易透过人与人之间传播,可是这种病毒却会不断变种,只要一种能在人类之间持续传播,就会演变成全球流行的感冒。这类病毒会经过 “基因重组(reassortment)”的过程而变演出来(即当人流感与禽流感两种病毒同时感染猪或人时,其遗传物质进行交换),另一方式是一种渐进式的适应性突变。H5N1不继爆发,病毒突变而逐渐增强。<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3. 野鸟与禽流感有甚么关系? <br/><br/>3.1. 野鸟会感染H5N1吗?<br/><br/>是,现时的病毒已构成大量野鸟死亡,尤其是水鸟。大部份发生的地点,都是发生在水体或与农地相邻的地方,而这些都是与雀鸟群集或繁殖地点。其它有记载的例子,包括雀鸟曾在市镇或农村附一些受污染的水道觅食,亦有一举例指出食杂食性的雀鸟例如乌鸦或喜鹊,曾在禽畜养殖场附近觅食。<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3.2野鸟在传播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HPAI) H5N1扮演着甚么角色? <br/><br/>2006年近期,发生在欧洲和中东的野鸟H5N1的事件指出,野鸟受感染后有可能将病毒带至其它远距离地方──至少在病毒潜伏期的数天内发生。<br/><br/>于此,我们有一个很重要、但至今仍未得答案的问题:究竟受感染的野鸟会否容易传播病毒?克罗地亚的数据指出,水禽与受感染的天鹅同在一个湖泊活动,但未有受到感染;不过在澳洲一所动物拯救中心内,一只受感染的天鹅却将病毒传播给同一所房子内的鸡只。<br/><br/>较早前发生的爆发,与近期发生在欧洲的事件,有很不同的模式。这些地区的死鸟都没有与迁徙路线有任可关连,与我们预期的野鸟蔓延病毒至整个大陆的想法不同,比方说在亚洲没录得有死亡的天鹅。很多以亚洲国家作起点的迁徙路线,至今仍没有未受流感影响,不过在这些国家的邻近地区接二连三发生感染。这指出<font color="#ff0000" size="4">野鸟迁徙的规模、时间、与发生在禽鸟之间爆发的流感没有关系</font>。<br/><br/>曾经有许多H5N1检测工作在迁徙野鸟身上进行,可是只有极少量的雀鸟曾受感染。在中国,曾对超过13,000只野鸟进行检测,只有6只呈阳性反应,以及3%对H5N1带有抗体。在其它地区方面,以往全球总共检验了100,000只野鸟,仍未发现有健康雀鸟带有病毒,这包括香港在过去10年进行的16,000只雀鸟检测。香港位于中国大陆旁边,十分接近受感染的禽畜地区,至今仍未有个别活鸟被发现带有禽流感病毒。在现今一些未受感染的地区,例如在纽西兰、澳洲和加拿大,这些地区曾对数千只迁徙候鸟进行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测试,结果是全部呈阴性反应。<br/><br/>在欧洲的事件指出,野鸟能传播病毒,或将病毒带至更远地区。而以往H5N1的事件,亦指出出其它的传播途径(见下文)的存在,这包括运输未经处理的禽畜或禽畜产品、重复使用不够清洁的运输货箱、使用受感染的禽畜粪便作为农业肥料、或用作为鱼场或猪场的饲料、以及野鸟买卖。<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3.3 对野鸟保育方面的影响 <br/><br/>这种病毒几乎会杀害所有受感染的野鸟,现时已知有两种全球受胁鸟类正受影响。在希腊已有一只红胸黑雁Branta ruficollis要受病毒隔离,而另一只亦正接受的样本测试;现时全球90%、约88,000只的红胸黑雁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个受影响国家内的5片栖息地活动。至于数只死去了的卷羽鹈鹕Pelecanus crispus,现正在保加利亚进行样本测试;这种受胁鸟种主要在淡水湿地和海岸地区繁殖,现时全球已知种群是15,000只,主要分布于波罗的海和黑海地区,可是在这一带有牠们繁殖地的地国家都受到H5N1病毒影响。<br/><br/>此外,据估计全球约有5%至10%的斑头雁Anser indicus(列为低度关注鸟种)在2005年春季,在中国青海湖一带因病毒爆发而死亡。<br/><br/>尝试捕杀野鸟之举,可能会加重某些鸟类面临威胁的状况。有些国家,政客要求捕猎者彻底消灭进入境内的野鸟。据报导,有些政府再次行实施排干湿地的计划,以防范水鸟着陆或在有关地点繁殖;也有些人类活动范围的地区,有人将家燕Hirundo rustica的鸟巢破坏,以为可以减低受禽流感传染的机会。<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3.4. 哪些研究有需要进一步进行? <br/><br/>很明显,我们对野鸟的H5N1病毒的认识仍有很多空白。我们需要更多资料,例如雀鸟如何受到感染、潜伏期有多久、甚幺时候或需要多少时间散播病毒(以及病毒份量?)、病毒使雀鸟发病程度(个别雀鸟之间的差异、以及影响迁徙的情况)、会影响哪些鸟种?<br/><br/>我们也需要更佳的系统检测和监测迁徙鸟类──作为保育目标,帮助预测和防控,以备未来发现在迁徙鸟中带有H5N1病毒的情况。<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3.5. 为了防止病毒传播,有需要杀掉野鸟吗? <br/><br/>不需要。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都说明控制野鸟的禽流感是不可能以及不应尝试。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负责动物传染病的高级官员Juan Lubroth评论说:「(捕杀野鸟)这种做法于保护人类免受禽流感影响不太可能产生多大作用,还有其它可考虑的更重要措施值得优先关注。」<br/><br/>如发现野鸟带有HPAI H5N1,任何捕杀野鸟的尝试,都会使病毒蔓延更广。幸存的雀鸟会分散至其它新地点,因而增加对当地健康雀鸟的压力,甚至造成感染。<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3.6. 湿地有需要排干以防范水鸟吗? <br/><br/>绝对不需要。湿地除了拥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外,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有防洪、净化水源、让营养物质循环、以及是湿地环境生活的社区赖以维生的地方。<font color="#ff0000" size="4">排干湿地</font>不但对环境构成严重影响,而且会弄巧成拙──结果与捕杀野鸟一样,增加传播H5N1病毒的可能多于防控。雀鸟会在迁徙路线中寻找其它合适的逗留地点,如<font color="#f70909" size="4">鸟类被迫分散至迁徙路线上其它更远地点,有机会引致拥挤或过度损耗,增加传播感染的机会</font>。<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4. 我仍可以进行观鸟活动吗? <br/><br/>是。因为从野鸟感染的风险很低。不过,<font size="4">最重要的是要时常关注卫生常识</font>,避免前往已知爆发H5N1的地区。无论你身在何处,都要避免接触野鸟、鸟粪和牠们活动的水体:在进食前或与任何动物接触后,请谨记要洗手。<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5. 我仍可以在花园内喂养雀鸟吗? <br/><br/>在花园使用喂食器或喂食桌的鸟类带有H5N1病毒的机会很低。最重要是依照正常和合理的卫生操施:在接触沾有鸟粪的器具后要洗手。<br/><br/>此外要定期清洁和消毒喂食器、喂食桌和给雀鸟使用的浴池,使用10%的消毒药水清洗,并在清洗数次以确保这些消毒剂完全清除。在和暖的天气,所有盛水的容器要每日清洗。<br/><br/>不要将喂食器带入屋内清洁,这些工作应在户外进行,并且应使用其它器具。在清洁喂食器和喂食桌时,应戴上手套,并于清理完后立即洗手。这些喂食地方要定期更换至不同的地点,可选择在一年内更换数次,以防食物残留和鸟粪积聚。如这些放置在容器或地面的食物数天内不吃光的话,请减低放置食物的份量。<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6. 这病毒如何传播? <br/><br/>目前已知有4个主要传播途径:<br/><br/>运输未经处理的禽畜或禽畜产品、世界性的禽畜贸易; <br/>野鸟贸易; <br/>使用受感染的禽畜粪便作为农业肥料、或用作为鱼场或猪场的饲料; <br/>野鸟运输;<br/><font color="#ff3300" size="4">大部份在东南亚地区的爆发都与运输禽畜或禽畜产品有关连</font>(或来自养殖场受污染的物料、如汽车或鞋子沾到的泥土)。活动物或湿市场贩卖是东南亚一带传播病毒的主要因素:1997年在香港,20%活家禽市场的鸡只受到感染,因而这些市场被点为鸡只养殖场传播H5N1的主要源头。<br/><br/>此外,国际间有大型的禽畜贸易进行──有合法和非法贸易。有记录的合法的贸易,包括过百万只的可孵化的蛋和家畜被送往世界各地。例如在埃及爆发禽流感之前,这地录得每年出口量达1亿8千万日龄的鸡只、以及有50万水禽成鸟。2004年,约1千200万只活鸡运往乌克兰,有超过1千600万只运到罗马尼亚。在土耳其,一家工厂每年有能力生产1亿只可孵化的蛋,并会运往东欧和中东的国家。近期在印度、尼日利亚和埃及的病毒爆发都是源自禽畜产业。这些间接的参考证据指出,禽畜和禽畜产品运输对禽流感传播亦要负上责任。<br/><br/>很明显的原因,现时只有很少关于非法贸易的资料。近期有被揭发由亚洲地区非法输入美国的家禽肉类;在2005年10月,意大利截获3,000只从中国走私偷运入境的鸡只;在2005年11月,英国部门揭发数以百吨鸡肉,以非法方式由中国大量入口,并以欺骗方式重新卷标再售予全国的食品制造商;2006年2月,20公斤中国鸡舌被巴西里约热内卢海关发现、21吨中国家禽肉类在西班牙被充公。虽然这些危机事件受广泛传媒报告,边防管制的疏忽的情况仍然持续。在亚洲中部地区,亦更广泛报告非法禽畜运输的事件,例如2005年乌克兰市兽医学部门指出曾有大量非法肉类由乌克兰经第三世界国家转口至俄罗斯。<br/><br/>至于广泛进行的非法笼鸟贸易,有关贸易的远程运输,是目前是已知流感病毒传播的途径。台湾海关最近截获两只受感染的雀鸟,这些雀鸟以托运方式从中国大陆走私入口。在英国一个雀鸟病毒隔离站,爆发了H5N1流感,这归因于有人以合法托运方式走私偷运雀鸟「赃物」。最可能的感染流感的途径是在湿市场贩卖笼鸟,市场内的家禽和野外捕捉的鸟摆放得十分接近,因而增加了雀鸟交叉感染的风险。<br/><br/>在亚洲和东欧,现时仍广泛使用未经处理的鸡、鸭和其它家禽粪便作为肥料,以及作为猪只、鱼类或其它家畜饲料。受H5N1病毒感染的雀鸟,牠们的粪便会留有带病毒的分泌物:如将这些受来自感染鸟类而未经处理的粪便倒入鱼塘,会构成新的感染途径。如这些肥料运送到遥远地区使用或出售,会形成危险而快速传播病毒的途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建议:「受到禽流感影响及威胁的地区,应禁制使用禽畜肥料或废料作为饲料,就算是使用正确制造堆肥的方法、储存和以热力处理弄干的肥料,都应该禁制使用。」<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7. 如要防止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HPAI) H5N1传播,应如何做? <br/><br/>由于H5N1病毒不继传播,实在有需要作出谨慎、持平、实时和有效的反应,并采取广泛和相关的操施。全球性禽畜工业、以及大量禽畜产品运输运往世界各地的过程中,野生鸟类确实占了一个重要的角色。<br/><br/>只单一集中注视迁徙鸟类其实是错误的,这个有可能导致能量、所作的努力甚至资源错配。<br/><br/>国际鸟盟相信应采取以下操施:<br/><br/>加强监察迁徙野鸟类,特别是在确定爆发流感的地方,尽量收集生态方面的资料; <br/>加强禽畜工业中各个层次的生物安全; <br/>与执法部门协调,加强管制禽畜产品的运输,包括肥料及以禽畜废料生产的饲料; <br/>持续和暂时停止来自受影响地区的野生鸟类贸易; <br/>兽医学、病理学、农业和环境专家通加合作,交流信息。 <br/>兽医专家建议应限制牲畜自由活动,并为牠们接种有效的疫苖。有效的疫苗内有足够的抗体,效果也佳;相反效低素质的疫苗虽然可以缓和病情,但仍容许病毒继续复制、传播和变化。现时的病毒学家、兽医学的专家和政客仍在争论关于接种疫苗的意义。<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5 18:03:3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