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观鸟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42|回复: 7

讨论下禽流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16 01: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老早就想讨论这个话题,仅限网络内,不对外公布,也不会转给媒体,毕竟比较敏感。</p><p>但是即使敏感,也不能不面对。</p><p>关于禽流感的耸人消息,是从世界卫生组织传出来的,意思大约是全球要因为这次禽流感死亡500万人!靠,那个时候每天都有安利的朋友打电话给我,推销“牛催来”,说喝了增强体质与抵抗力,预防禽流感——当然,那个时候国内外的几个治疗流感的药厂也大发特发了,这不必赘言。</p><p>世界卫生组织是什么个组织呢?跟我们差不多的一个非政府组织,也是一个专业的组织。很多组织的幕后具有很强的政治影子,世卫也不例外,从接受台湾以一个国家的名义申请加入,可以看出,有时候也不是什么好鸟。</p><p>到现在为止,全世界因“禽流感”死亡人数在100多人,出乎世卫的意料,也让药厂失望了。</p>
 楼主| 发表于 2006-3-16 01: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p>先转下WWF的帖子:<a href="http://www.wwfchina.org/bbs/bottomtest.shtm?channelid=7&amp;ddd=437672&amp;id=437674">http://www.wwfchina.org/bbs/bottomtest.shtm?channelid=7&amp;ddd=437672&amp;id=437674</a></p><p>资料来源:国际鸟盟<br/>2006年2月28日更新<br/><br/>1. 甚幺是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HPAI) H5N1? <br/>2. 为甚么有这么多人关注这种病毒?<br/>3. 野鸟与禽流感有甚么关系?<br/>3.1. 野鸟会感染H5N1吗?<br/>3.2. 野鸟在传播HPAI H5N1扮演着甚么角色?<br/>3.3. 对野鸟保育方面的影响<br/>3.4. 哪些研究有需要进一步进行?<br/>3.5. 为了防止病毒传播,有需要杀掉野鸟吗?<br/>3.6. 湿地有需要排干以防范水鸟吗?<br/>4. 我仍可以进行观鸟活动吗?<br/>5. 我仍可以在花园内喂养雀鸟吗?<br/>6. 这病毒如何传播?<br/>7. 如要防止HPAI H5N1传播,应如何做?<br/><br/><br/>--------------------------------------------------------------------------------<br/><br/>1. 甚么是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HPAI) H5N1? <br/><br/>禽流感有很多种不同的病毒种类,只有很少会对动物或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影响。大多病毒种类都在野鸟,尤其是水鸟当中存在,不过这些种病毒的影响属较低层次,只会使鸟类发生轻微疾病。这些病毒种类,我们称为 "低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LAPI)",对禽畜影响亦很轻微。<br/><br/>相反,有些病毒的变化会引致禽畜广泛死亡,例如H5和H7 "亚型",我们称这些为 "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HAPI)"。在正常情况下,<font color="#ff3300" size="4">HAPI不存在于野鸟身上,它们只在禽畜身上发生。</font>这种病毒<font color="#f70909" size="4">主要来自高密度的禽畜养殖的环境</font>,因至导致变异形成为高病原性病毒(HAPI),因此HAPI又被称为 "禽流感"。<br/><br/>野鸟也有机会受到HAPI病毒感染或杀害,原因是牠们有可能曾接触家禽、或受感染的食料、垃圾或食水。<br/><br/>H5N1病毒现时是一种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HAPI),这种病毒首次于1997年在香港发现,由家禽感染的的低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LAPI)演变而成,而LAPI有可能从野鸟而来。这种病毒在2003年起在东南亚一带相继爆发。 <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2. 为甚么有这么多人关注这种病毒? <br/><br/>现时在家禽身上爆发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的规模是从来未发生过的的。H5N1引致很大的经济损失,这种病毒在家禽之间快速传播,例如鸡、鸭、火鸡,以至能杀害所有鸟类。现时已有相应行动杀死禽畜以防止病毒蔓延,并进行适度控制鸟类运输和贸易,不过这些已构成农业、商业以及国家经济上的损失。<br/><br/>现时,H5N1不容易传播至人类。事实上,在近期发生爆发的地区,有很多人曾逗留在雀鸟受感染地方,不过实际染病的人数却低于200人。无论如何,感染到H5N1病毒的人,都有超过一半死亡。<br/><br/>H5N1不容易透过人与人之间传播,可是这种病毒却会不断变种,只要一种能在人类之间持续传播,就会演变成全球流行的感冒。这类病毒会经过 “基因重组(reassortment)”的过程而变演出来(即当人流感与禽流感两种病毒同时感染猪或人时,其遗传物质进行交换),另一方式是一种渐进式的适应性突变。H5N1不继爆发,病毒突变而逐渐增强。<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3. 野鸟与禽流感有甚么关系? <br/><br/>3.1. 野鸟会感染H5N1吗?<br/><br/>是,现时的病毒已构成大量野鸟死亡,尤其是水鸟。大部份发生的地点,都是发生在水体或与农地相邻的地方,而这些都是与雀鸟群集或繁殖地点。其它有记载的例子,包括雀鸟曾在市镇或农村附一些受污染的水道觅食,亦有一举例指出食杂食性的雀鸟例如乌鸦或喜鹊,曾在禽畜养殖场附近觅食。<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3.2野鸟在传播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HPAI) H5N1扮演着甚么角色? <br/><br/>2006年近期,发生在欧洲和中东的野鸟H5N1的事件指出,野鸟受感染后有可能将病毒带至其它远距离地方──至少在病毒潜伏期的数天内发生。<br/><br/>于此,我们有一个很重要、但至今仍未得答案的问题:究竟受感染的野鸟会否容易传播病毒?克罗地亚的数据指出,水禽与受感染的天鹅同在一个湖泊活动,但未有受到感染;不过在澳洲一所动物拯救中心内,一只受感染的天鹅却将病毒传播给同一所房子内的鸡只。<br/><br/>较早前发生的爆发,与近期发生在欧洲的事件,有很不同的模式。这些地区的死鸟都没有与迁徙路线有任可关连,与我们预期的野鸟蔓延病毒至整个大陆的想法不同,比方说在亚洲没录得有死亡的天鹅。很多以亚洲国家作起点的迁徙路线,至今仍没有未受流感影响,不过在这些国家的邻近地区接二连三发生感染。这指出<font color="#ff0000" size="4">野鸟迁徙的规模、时间、与发生在禽鸟之间爆发的流感没有关系</font>。<br/><br/>曾经有许多H5N1检测工作在迁徙野鸟身上进行,可是只有极少量的雀鸟曾受感染。在中国,曾对超过13,000只野鸟进行检测,只有6只呈阳性反应,以及3%对H5N1带有抗体。在其它地区方面,以往全球总共检验了100,000只野鸟,仍未发现有健康雀鸟带有病毒,这包括香港在过去10年进行的16,000只雀鸟检测。香港位于中国大陆旁边,十分接近受感染的禽畜地区,至今仍未有个别活鸟被发现带有禽流感病毒。在现今一些未受感染的地区,例如在纽西兰、澳洲和加拿大,这些地区曾对数千只迁徙候鸟进行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测试,结果是全部呈阴性反应。<br/><br/>在欧洲的事件指出,野鸟能传播病毒,或将病毒带至更远地区。而以往H5N1的事件,亦指出出其它的传播途径(见下文)的存在,这包括运输未经处理的禽畜或禽畜产品、重复使用不够清洁的运输货箱、使用受感染的禽畜粪便作为农业肥料、或用作为鱼场或猪场的饲料、以及野鸟买卖。<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3.3 对野鸟保育方面的影响 <br/><br/>这种病毒几乎会杀害所有受感染的野鸟,现时已知有两种全球受胁鸟类正受影响。在希腊已有一只红胸黑雁Branta ruficollis要受病毒隔离,而另一只亦正接受的样本测试;现时全球90%、约88,000只的红胸黑雁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个受影响国家内的5片栖息地活动。至于数只死去了的卷羽鹈鹕Pelecanus crispus,现正在保加利亚进行样本测试;这种受胁鸟种主要在淡水湿地和海岸地区繁殖,现时全球已知种群是15,000只,主要分布于波罗的海和黑海地区,可是在这一带有牠们繁殖地的地国家都受到H5N1病毒影响。<br/><br/>此外,据估计全球约有5%至10%的斑头雁Anser indicus(列为低度关注鸟种)在2005年春季,在中国青海湖一带因病毒爆发而死亡。<br/><br/>尝试捕杀野鸟之举,可能会加重某些鸟类面临威胁的状况。有些国家,政客要求捕猎者彻底消灭进入境内的野鸟。据报导,有些政府再次行实施排干湿地的计划,以防范水鸟着陆或在有关地点繁殖;也有些人类活动范围的地区,有人将家燕Hirundo rustica的鸟巢破坏,以为可以减低受禽流感传染的机会。<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3.4. 哪些研究有需要进一步进行? <br/><br/>很明显,我们对野鸟的H5N1病毒的认识仍有很多空白。我们需要更多资料,例如雀鸟如何受到感染、潜伏期有多久、甚幺时候或需要多少时间散播病毒(以及病毒份量?)、病毒使雀鸟发病程度(个别雀鸟之间的差异、以及影响迁徙的情况)、会影响哪些鸟种?<br/><br/>我们也需要更佳的系统检测和监测迁徙鸟类──作为保育目标,帮助预测和防控,以备未来发现在迁徙鸟中带有H5N1病毒的情况。<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3.5. 为了防止病毒传播,有需要杀掉野鸟吗? <br/><br/>不需要。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都说明控制野鸟的禽流感是不可能以及不应尝试。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负责动物传染病的高级官员Juan Lubroth评论说:「(捕杀野鸟)这种做法于保护人类免受禽流感影响不太可能产生多大作用,还有其它可考虑的更重要措施值得优先关注。」<br/><br/>如发现野鸟带有HPAI H5N1,任何捕杀野鸟的尝试,都会使病毒蔓延更广。幸存的雀鸟会分散至其它新地点,因而增加对当地健康雀鸟的压力,甚至造成感染。<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3.6. 湿地有需要排干以防范水鸟吗? <br/><br/>绝对不需要。湿地除了拥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外,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有防洪、净化水源、让营养物质循环、以及是湿地环境生活的社区赖以维生的地方。<font color="#ff0000" size="4">排干湿地</font>不但对环境构成严重影响,而且会弄巧成拙──结果与捕杀野鸟一样,增加传播H5N1病毒的可能多于防控。雀鸟会在迁徙路线中寻找其它合适的逗留地点,如<font color="#f70909" size="4">鸟类被迫分散至迁徙路线上其它更远地点,有机会引致拥挤或过度损耗,增加传播感染的机会</font>。<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4. 我仍可以进行观鸟活动吗? <br/><br/>是。因为从野鸟感染的风险很低。不过,<font size="4">最重要的是要时常关注卫生常识</font>,避免前往已知爆发H5N1的地区。无论你身在何处,都要避免接触野鸟、鸟粪和牠们活动的水体:在进食前或与任何动物接触后,请谨记要洗手。<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5. 我仍可以在花园内喂养雀鸟吗? <br/><br/>在花园使用喂食器或喂食桌的鸟类带有H5N1病毒的机会很低。最重要是依照正常和合理的卫生操施:在接触沾有鸟粪的器具后要洗手。<br/><br/>此外要定期清洁和消毒喂食器、喂食桌和给雀鸟使用的浴池,使用10%的消毒药水清洗,并在清洗数次以确保这些消毒剂完全清除。在和暖的天气,所有盛水的容器要每日清洗。<br/><br/>不要将喂食器带入屋内清洁,这些工作应在户外进行,并且应使用其它器具。在清洁喂食器和喂食桌时,应戴上手套,并于清理完后立即洗手。这些喂食地方要定期更换至不同的地点,可选择在一年内更换数次,以防食物残留和鸟粪积聚。如这些放置在容器或地面的食物数天内不吃光的话,请减低放置食物的份量。<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6. 这病毒如何传播? <br/><br/>目前已知有4个主要传播途径:<br/><br/>运输未经处理的禽畜或禽畜产品、世界性的禽畜贸易; <br/>野鸟贸易; <br/>使用受感染的禽畜粪便作为农业肥料、或用作为鱼场或猪场的饲料; <br/>野鸟运输;<br/><font color="#ff3300" size="4">大部份在东南亚地区的爆发都与运输禽畜或禽畜产品有关连</font>(或来自养殖场受污染的物料、如汽车或鞋子沾到的泥土)。活动物或湿市场贩卖是东南亚一带传播病毒的主要因素:1997年在香港,20%活家禽市场的鸡只受到感染,因而这些市场被点为鸡只养殖场传播H5N1的主要源头。<br/><br/>此外,国际间有大型的禽畜贸易进行──有合法和非法贸易。有记录的合法的贸易,包括过百万只的可孵化的蛋和家畜被送往世界各地。例如在埃及爆发禽流感之前,这地录得每年出口量达1亿8千万日龄的鸡只、以及有50万水禽成鸟。2004年,约1千200万只活鸡运往乌克兰,有超过1千600万只运到罗马尼亚。在土耳其,一家工厂每年有能力生产1亿只可孵化的蛋,并会运往东欧和中东的国家。近期在印度、尼日利亚和埃及的病毒爆发都是源自禽畜产业。这些间接的参考证据指出,禽畜和禽畜产品运输对禽流感传播亦要负上责任。<br/><br/>很明显的原因,现时只有很少关于非法贸易的资料。近期有被揭发由亚洲地区非法输入美国的家禽肉类;在2005年10月,意大利截获3,000只从中国走私偷运入境的鸡只;在2005年11月,英国部门揭发数以百吨鸡肉,以非法方式由中国大量入口,并以欺骗方式重新卷标再售予全国的食品制造商;2006年2月,20公斤中国鸡舌被巴西里约热内卢海关发现、21吨中国家禽肉类在西班牙被充公。虽然这些危机事件受广泛传媒报告,边防管制的疏忽的情况仍然持续。在亚洲中部地区,亦更广泛报告非法禽畜运输的事件,例如2005年乌克兰市兽医学部门指出曾有大量非法肉类由乌克兰经第三世界国家转口至俄罗斯。<br/><br/>至于广泛进行的非法笼鸟贸易,有关贸易的远程运输,是目前是已知流感病毒传播的途径。台湾海关最近截获两只受感染的雀鸟,这些雀鸟以托运方式从中国大陆走私入口。在英国一个雀鸟病毒隔离站,爆发了H5N1流感,这归因于有人以合法托运方式走私偷运雀鸟「赃物」。最可能的感染流感的途径是在湿市场贩卖笼鸟,市场内的家禽和野外捕捉的鸟摆放得十分接近,因而增加了雀鸟交叉感染的风险。<br/><br/>在亚洲和东欧,现时仍广泛使用未经处理的鸡、鸭和其它家禽粪便作为肥料,以及作为猪只、鱼类或其它家畜饲料。受H5N1病毒感染的雀鸟,牠们的粪便会留有带病毒的分泌物:如将这些受来自感染鸟类而未经处理的粪便倒入鱼塘,会构成新的感染途径。如这些肥料运送到遥远地区使用或出售,会形成危险而快速传播病毒的途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建议:「受到禽流感影响及威胁的地区,应禁制使用禽畜肥料或废料作为饲料,就算是使用正确制造堆肥的方法、储存和以热力处理弄干的肥料,都应该禁制使用。」<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7. 如要防止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HPAI) H5N1传播,应如何做? <br/><br/>由于H5N1病毒不继传播,实在有需要作出谨慎、持平、实时和有效的反应,并采取广泛和相关的操施。全球性禽畜工业、以及大量禽畜产品运输运往世界各地的过程中,野生鸟类确实占了一个重要的角色。<br/><br/>只单一集中注视迁徙鸟类其实是错误的,这个有可能导致能量、所作的努力甚至资源错配。<br/><br/>国际鸟盟相信应采取以下操施:<br/><br/>加强监察迁徙野鸟类,特别是在确定爆发流感的地方,尽量收集生态方面的资料; <br/>加强禽畜工业中各个层次的生物安全; <br/>与执法部门协调,加强管制禽畜产品的运输,包括肥料及以禽畜废料生产的饲料; <br/>持续和暂时停止来自受影响地区的野生鸟类贸易; <br/>兽医学、病理学、农业和环境专家通加合作,交流信息。 <br/>兽医专家建议应限制牲畜自由活动,并为牠们接种有效的疫苖。有效的疫苗内有足够的抗体,效果也佳;相反效低素质的疫苗虽然可以缓和病情,但仍容许病毒继续复制、传播和变化。现时的病毒学家、兽医学的专家和政客仍在争论关于接种疫苗的意义。<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5 18:03:3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3-16 01: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p>给观鸟者:<a href="http://www.wwfchina.org/bbs/bottomtest.shtm?channelid=7&amp;ddd=437672&amp;id=437675">http://www.wwfchina.org/bbs/bottomtest.shtm?channelid=7&amp;ddd=437672&amp;id=437675</a></p><p>资料来源:国际鸟盟<br/>2006年3月1日更新<br/><br/>1. 禽流感与观鸟者<br/>1.1. 野鸟至人类之间的传播<br/>1.2. 观鸟是否安全?<br/>1.3. 协助监察野鸟<br/>1.4. 喂饲鸟类<br/>1.5. 观鸟旅游<br/>2. 政府及官员对禽流感的反应<br/>2.1. 捕杀野鸟<br/>2.2. 作出破坏生境环境的遏制方法<br/><br/><br/><br/>--------------------------------------------------------------------------------<br/><br/>1. 禽流感与观鸟者 <br/><br/>1.1 野鸟至人类之间的传播<br/><br/>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HPAI) H5N1 主要由鼻腔分泌及粪便传播,以往发生的例子,机乎所有都是人类密切以及长期性接触禽畜所引致的。就算是这样,病毒由禽畜传播至人类的机会仍属罕有:主要原因是受H5N1病毒感染的人类的数量,仍远低于在经常接触受感染的禽畜的人类数量。<br/><br/>除了一椿发生在土耳其但目前仍未证实的事例外,现时已知仍未有由野鸟传播人类的事件发生。因此,野鸟带有禽流感而影响人类健康的危机仍属佷低。<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br/>1.2. 观鸟是否安全? <br/><br/>是。因为从野鸟感染的风险很低。不过,最重要的是要时常注意卫生的常识,要避免前往已知爆发H5N1的地区。无论你在何处,都要避免接触野鸟、鸟粪和牠们活动的水体:在进食前或与任何动物接触后,请谨记要洗手:还有不要捡拾动物尸体。注意这些简单的事项,都可以减低我们感染任何流行疾病以至禽流感的风险。<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br/>1.3. 协助监察野鸟 <br/><br/>很多国家现时正在进行野鸟的监察计划,这包括检测湿地及其它地区以找出病鸟或死鸟,收集活鸟和健康鸟类的粪便样本。现时国际鸟盟伙伴与各地鸟类保育组织合作进行检测工作,观鸟者和水禽饲养者都可以为这些计划作出贡献。无论进行任何协助,要经常依照有关地区或国家性的指引和方案,样本抽样要由曾受训练的人员进行并要穿著合适的衣物。<br/><br/>观鸟者在野外可协助监察鸟类疾病或死亡的可疑迹象。事实上,观鸟者找到死鸟的机会亦只是偶然,鸟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寒冷天气和饥饿,这属自然界正常现象。不过如你目睹不寻常的事情,请实时与有关部门例如政府办公室联系。<br/><br/>在甚么情况下的事件才需要报告?这要靠你的常识。例如,英国政府的建议是如你发现在同一地点有一只或以上的天鹅、鸭或鹅死亡、同种类雀鸟有超过三只以上死亡、或不同种类雀鸟有超过五只以上死亡,都应立即报告。<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br/>1.4. 喂饲鸟类 <br/><br/>在花园使用喂食器或喂食桌的鸟类带有H5N1病毒的机会很低。最重要是依照正常和合理的卫生操施:在接触沾有鸟粪的器具后要洗手。<br/><br/>此外要定期清洁和消毒喂食器、喂食桌和给雀鸟使用的浴池,使用10%的消毒药水清洗,并在清洗数次以确保这些消毒剂完全清除。在和暖的天气,所有盛水的容器要每日清洗。<br/><br/>不要将喂食器带入屋内清洁,这些工作应在户外进行,并且应使用其它器具。在清洁喂食器和喂食桌时,应戴上手套,并于清理完后立即洗手。这些喂食地方要定期更换至不同的地点,可选择在一年内更换数次,以防食物残留和鸟粪积聚。如这些放置在容器或地面的食物数天内不吃光的话,请减低放置食物的份量。<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br/>1.5. 观鸟旅游 <br/><br/>无论你在哪里进行观鸟旅游时,也需要采取相同的预防操施。当你前往曾发生禽流感的地方,更要提高警觉,例如避免前往活动物市场和禽畜养殖场,以及避免进食未经煮熟或生吃禽畜或蛋类食品。<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br/>2. 政府及观员对禽流感的反应 <br/><br/>2.1. 捕杀鸟类<br/><br/>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都说明捕杀野鸟以防止的禽流感是不可能以及不应尝试。<br/><br/>根据以往经验所得,捕杀野鸟以控制问题罕有成效。虽然野鸟也会有机会带有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H5N1,但是任何杀鸟尝试方法都会导致鸟类更广泛分散和传播病毒。幸存的雀鸟会分散至其它新地点,因而增加对当地健康雀鸟的压力,甚至造成感染。<br/><br/>杀鸟不单不见成效,甚至会弄巧成拙,造成资源错配,使有效的防控操施得不到支持。<br/><br/>如果你的地区或国家政府或相关的机关宣布捕杀野鸟,请立即与他们联系,指出FAO、WHO和OIE都证实有关方法带来反效果,并会造成受感染的鸟类更广泛分散。还有请你与你的地区的国际鸟盟伙伴联系,以采取适当反应或行动以正视这失当的举措。<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br/>2.2. 作出破坏生境环境的遏制方法 <br/><br/>曾有些地方的政府官员提出要将湿地的水排干、破坏植被(例如芦苇) 、繁殖和晚栖地,以防止迁徙鸟类回来聚居。<br/><br/>蓄意的环境破坏,不单对鸟类和生物多样性带来危机,也将人类福利和经济方面置于损失的境地。湿地除了拥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外,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有防洪、净化水源、让营养物质循环、以及是湿地环境生活的社区赖以维生的地方。<br/><br/>如果你的地区或国家政府或相关的机关宣布排干湿地,或破坏繁殖、觅食或晚栖地点,请立即与他们联系,并指出这并不是理想的方法,甚至会弄巧成拙。雀鸟离开了原来的地点后,要监察牠们会否受到感染是相当困难。鸟类离开至其它地点成群结集,有机会引致拥挤情况,增加传播感染的机会。<br/></p>
 楼主| 发表于 2006-3-16 01: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p>其他资料:<a href="http://www.wwfchina.org/bbs/bottomtest.shtm?channelid=7&amp;ddd=437672&amp;id=437676">http://www.wwfchina.org/bbs/bottomtest.shtm?channelid=7&amp;ddd=437672&amp;id=437676</a></p><p>资料来源:国际鸟盟<br/>2006年3月7日<br/><br/>1. 背景<br/>2. 检察与监察<br/>3.1 不适当的反应: 杀掉野鸟<br/>3.2 不适当的反应: 破坏生境<br/>4. 给与喂饲野鸟、观鸟及其它相关康乐活动的公众的建议<br/>5. 过去发生禽流感爆发的资料记录 <br/><br/><br/><br/><br/>--------------------------------------------------------------------------------<br/><br/><br/>1. 背景<br/><br/>H5N1基本上是禽畜的疾病,但近期发现在野鸟身上爆发。由禽畜、禽畜产品或候鸟存在带病毒的危机,进而影响目前爆发仍未波及的国家。这种H5N1病毒已在多种不同的野鸟身上录得,不过,水鸟特别是天鹅、鸭和鹅都特别容易受到感染或带有病毒。受H5N1病毒感染的野鸟,通常会很快发病和死亡,不过亦有一些受感染后,在病毒潜伏时期间仍能飞行一段长距离、或只有很少病征。以往发生在野鸟的H5N1事件中,受影响的只有少量雀鸟,而且只发生在个别地点。至于大规模爆发、以至病鸟和死鸟的数量快速上升,至今仍属罕见。<br/><br/>这种病毒只要靠排泄物、唾液以及鼻腔分泌物传播,而且可以直接传染给人类。不过,至今仍未有证实人类与野鸟接触而受病毒感染的事件;而所有有记载的事例,都是与受感染的禽畜处于密切接触的环境有关。<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br/><br/>2. 检察与监察<br/><br/>定期性监察野鸟死亡、以及有水鸟活动的湿地是十分重要。这需要地方管理机关、观鸟者、猎人、农民和广大市民通力合作。<br/><br/>这有需要由合适的国家机关担任统筹力量,吸引各方专业,包括兽医和医护机构、鸟类学家、生态学家和其它科学家,共同设计全国监察项目或指引。<br/><br/>对于监察的需要性,是有必要对外公布。同时也需要有清晰的程序,以报告不寻常的鸟类疾病或死亡、进行检测样本、收集结果和采取跟进行动。<br/><br/>除了带病和死亡的鸟种和数量需要记录外,其它与有关爆发相关的资料也需要尽量记录,包括重要生态特征(见以下表格)。例如在保护区或捕猎区,有关职员或志愿者可进行定期性的检测,最理想的是每两星期进行一次。<br/><br/>其它湿地地区,进尽量设立检验程序,当地的观鸟者、搜猎者、农民和郊野使用者应时刻保持警觉,如发现鸟类不寻常地死亡,应立即报告。<br/><br/>在休憩地带例如公园和装饰花园,要特别监察鸭、鹅和天鹅等鸟类。<br/><br/>鸟类死亡其实有很多不同原因,如饥饿和感染肉毒杆菌等。不过如发现鸟类有不寻常疾病或死亡的事情都应报告,如有需要,让兽医或相关的人士进行评估和调查。例如,英国政府的建议是如发现在同一地点有一只或以上的天鹅、鸭或鹅死亡、同种类雀鸟有超过三只以上死亡、或不同种类雀鸟有超过五只以上死亡,都应向有关部门报告。如有明显数量(如5只以上)的死亡、发病或死亡的数字快速上升,都会考虑为H5N1爆发的拟似个案,并会立即采取操施并同时进行监察。<br/><br/>如有这样情怳发生,有关地点(包括受影响鸟类的所有觅食和晚栖地)应该立即封闭,禁止公众进入,以防人类与鸟类、以及牠们的粪便和活动的水体接触而受到感染。在有关地方亦需要张贴告示,警告公众不要接触雀鸟,并提醒要在进食或抽烟前,以及接触口、鼻之前,要小心清洁和消毒。<br/><br/>请留意有些鸟种的日间在不同的地点觅食、休息和栖息,而这些地点之间之亦有一定距离。了解鸟类生态,会帮助减低在这些未察觉的地点受感染的风险。当地的鸟类学家、全国性的鸟类保护组织可协助点出这些地点。<br/><br/>如H5N1的监察呈阳性结果,有关地点需要保持关闭。凡是有机会接触该地的泥土和水的车辆、器材和鞋,都必需要彻底洗净(例如以高压射水)和消毒,以防以传播病毒。<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br/><br/>3.1. 不适当的反应: 捕杀野鸟<br/><br/>我们不鼓励以捕杀大量野鸟的方法控制H5N1病毒散播,主要的原因是:<br/><br/>这做法很昂贵且成效成疑; <br/>这做法可能会导致受感染的鸟类分散至更广泛地区; <br/>这做法会杀掉其它非目标鸟种,更有可能会影响受保育关注的鸟种; <br/>这做法更会做成资源错配,使有效防控病毒的方法(例如提升生物安全性、管制现时非法或不受监管的禽畜运输)得不到支持。 <br/>要彻底清除H5N1病毒的可能感染途径,理论上是在传播疾病之前,快速捕杀所有受感染的野鸟种群。可是目前仍未有这种杀鸟的技术,鸟类会很快在其它合适的地点再次群集,受感染的会继续接触其它鸟类。<br/><br/>现时大部份的杀鸟技术都会引起极大的干扰(枪击、捕捉、引爆炸药),没有一种是完全有效。幸存的雀鸟会很快反应并迅速飞往较低干扰的环境,并形成感染的新焦点。要监察和控制这些离开原来地点的雀鸟,会变得更困难,特别是对于一些缺乏生境资料的地点。所以捕杀或干扰野鸟,会导致问题明显恶化。<br/><br/>使用化学方法例如毒药去杀掉野鸟,造成的干扰较低,迫使仍生存鸟类移到其它地点的机会亦较低。可是,这个做法会衍生其它问题,例如持续性的环境污染、以及其它非目标鸟种死亡的问题。<br/><br/>现时捕杀野鸟的方法会导致大量鸟类及任何鸟种死亡,并会导致濒危鸟种或其它非目标鸟种面临更重大的危机。<br/><br/>现时禽流感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运输禽畜和禽畜产品、受运输途径感染的人及车辆、受感染的禽畜饲养设施、以及有关水源。最有效控制病毒的途径,是要确保禽畜、或有关产品运送过程的任何阶段,作出充足的生物安全操施。此外,还要隔离禽畜与野鸟的接触,以减低野鸟将病毒传播至禽畜、或由受感染的禽畜将疾病经野鸟传播至野外。<br/><br/>现时主要监察H5N1病毒的国际机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都说明捕杀野鸟以控制禽流感是不可能以及不应尝试。<br/><br/>野鸟对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控制虫害方面(可参考从前中国杀害麻雀的严重后果),野鸟也为捕猎或生态旅游带来利润。鸟类有康乐、文化和提升精神的值价,提升生活素质、促进人类身体上及和精神上的建康。捕杀野鸟以防控禽流感,会导致丧失这些利益,并会加重这高昂而缺乏方向的支出的负担。<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br/><br/>3.2. 不适当的反应:破坏生境<br/><br/>以住曾有人提出要将湿地的水排干、破坏植被(例如芦苇) 、繁殖地和栖息地,以防止迁徙鸟类回来聚居。从好的方向想,这种行动的成效不明显;从坏处想,这种行动会带来严重、广泛和影响长远的后果,包括增加速传播感染的危机。<br/><br/>蓄意的环境破坏,不单对鸟类和现行的生物安全操施带来危机,也会带来人类福利和经济上的影响。湿地除了拥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外,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有防洪、净化水源、让营养物质循环、以及是湿地环境生活的社区赖以维生的地方<br/><br/>。 <br/>雀鸟离开原来的地点,要监察牠们会否受到感染是相当困难。鸟类会在其它地点成群结集,有机会引致拥挤情况,增加传播感染的机会。<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br/><br/>4. 给与喂饲野鸟、观鸟及其它相关康乐活动的公众的建议<br/><br/>「一般性」接触,包括在有鸟类 (例如鸭或鸽子) 的公园或市集行走,这些野生或饲养的鸟类所带的疾病包括H5N1的传播风险很低。无论H5N1会否造成危机,事实上人们勤洗手保持清洁是必要的,尤其是在接触野生或饲养动物、或牠们的粪便和食水后、进食前、抽烟前或接触口鼻之前。<br/><br/>给予公众的建议需要强调从野鸟身上感染H5N1病毒的风险是很低的,现时仍未有记录证实由人类直接由野鸟感染禽流感的事例。很多动物(例如猫和狗)的粪便都带有人畜共同传染的疾病,特别是呼吸道感染,不过这些都是人们不重视卫生常识所导致的后果。<br/><br/>如发生H5N1爆发,需要禁止公众进入受感染地区的水体或其边缘地带。这些进出入限制地区要扩展至有鸭鹅活动和排便的草被,因为病毒会停留在粪便并保持活跃约至少2-3星期。<br/><br/>观鸟是安全的活动,人们需要避免接触鸟类、鸟粪和牠们活动的水体。同样地,在花园继续饲养鸟类也是安全的,使用喂食器或喂食桌的鸟类带有H5N1病毒的机会亦很低。最重要的是依照正常和合理的卫生操施:在接触沾有鸟粪的器具后要洗手、定期清洁和消毒喂食器和喂食桌。<br/><br/>返回上面<br/><br/><br/><br/>--------------------------------------------------------------------------------<br/><br/><br/>5. 过去发生禽流感爆发的资料记录<br/><br/>虽然最近发生过多次H5N1禽流感爆发事件,可是现时对野生鸟类受感染的途径、以及对环境影响的资料仍然很少。关于对野鸟受感染方面,仍缺乏鸟种、捡获数量、确定地点等资料。如需要更佳地预防这种疾病,需要具有标准性的资料,重点放于在防范、预期将来爆发、以及对有效政策提出指引,以减低禽流感对经济和保育方面的影响。<br/><br/>在爆发禽流感的地区的所需要的资料,其实是可实时作记录。以下提供多类别需要收集的资料,无论H5N1检测结果呈阳性或阴性反应,收集这些资料都是十分重要的。</p>
 楼主| 发表于 2006-3-16 01: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p>福建因“禽流感”致病有3例,但至今没有查明病源——</p><p>2月份,福建沿海水鸟调查一结束,成绩一公布,我就想可以讨论下禽流感了。</p><p>15万只水鸟在福建啊!但是聚集地区域的人与家禽、牲畜均安全无恙,意料之外,情理之中。</p><p>2005年12月29日《参考消息》曾经刊登欧洲方面的研究,说明禽流感主要传播途径在养殖和运输过程,候鸟不是主要携带者。</p><p>我比较同意以上看法——因为这是经<font color="#ff0000">实践调查</font>的结果!</p><p>到现在为止,没有人去寻找源头——或者说正在寻找,也或者说找到了而没有公布,都有种种可能。</p><p>我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是:</p><p>1、一开始我们就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世卫一嚷嚷,全球乱了摊。我们国家仍然是缺乏以科学而自信态度做事的专家,大家心都虚了......</p><p>2、认真对待疫情,但不能制造恐慌!刚开始的时候,各个媒体肆意(我不知道是不是故意)转载,肆意炒作,没有任何主管部门出来协调,而在疫情爆发后,又全面封杀,反正有关鸟的,一律不报道,包括口头禁止组织观鸟活动等等——又一心虚表现。</p><p>3、规范养殖企业最重要!这是不要去回避的问题,我作过养殖,新城疫苗非常的便宜,一般中大型养殖企业都会在禽苗出壳24小时内鼻滴,但是小型养殖企业就未必了——为了省这2、3毛而忽视了禽流感的危险,都有侥幸心理。</p><p>4、不捕捉和食用野鸟,不接触野外鸟、禽粪便,保持个人卫生很关键。</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5 18:04:52编辑过]

发表于 2006-3-20 08: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说了这么多禽流感,看看真身吧! 2wuJ6JLU.jpg <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0 0:35:3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3-20 17: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条状的还是圆圈状的?
发表于 2006-8-3 19: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福建省观鸟协会 ( 闽ICP备19009696号-1 联网备案号:35010202000962 )

GMT+8, 2025-4-19 05:01 , Processed in 0.07508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