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水华 ①③ 丁 平 ② 郑光美 ① 诸葛阳 ②<br/>(①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0875) (②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 310012)<br/><br/> 城市野生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 ,特别是鸟类,因其美丽的羽饰、动听的鸣声以及轻灵活泼的体态而受到城市居民的喜爱。同时也已引起了生态学家和城市自然保护者的关注 (Goode,1990;Adams,1994)。然而城市栖息地有其不同于自然栖息地的特点:<strong>异质程度高、人类的干扰频繁等,这就决定了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容。</strong>城市鸟类群落是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Mulsow,1982)。随着城市化过程的加剧,城市污染以及城市景观的变迁对鸟类群落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城市鸟类的关注可以追溯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一时期的文章和出版物学术研究的因素较少,主要从自然爱好者的角度论述城市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的教育、娱乐等社会学功能。自 70年代至今的近 30年间,城市自然保护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并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成了自然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Goode,1990;Heywood,1996)。与此同时,鸟类群落生态学经过五六十年代的酝酿和发展,已逐渐成为群落生态学中独立的分支 (Wiens,1989;丁平,1998)。在大量有关鸟类群落与其栖息地关系的研究基础上,部分研究者开始把目光从自然栖息地转向了城市。然而,在总体上,与自然栖息地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相比,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明显不足。令人鼓舞的是,现有的研究已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启发性的探索,并随着人们对鸟类群落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作用的认识提高而不断深化。<br/>1 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现有的研究内容<br/>1.1城市鸟类群落的基础性研究<br/>通过对城市鸟类的调查,确定该城市或城市公园的鸟类名录、群落结构以及季节变化等 (Hounsome,1979;Simms,1975;诸葛阳等, 1983;Adams,1994)。这往往是城市鸟类群落研究的早期工作,也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br/>1.2城市化对鸟类群落的影响<br/>城市化是一个由原来相对自然的土地向城市用地转化的过程。<strong><u>城市作为鸟类的栖息地来说,具有以下特征:①人造景观逐渐取代了自然景观,特别是建筑和人工树木取代了自然林地;②景观丰富,边界众多,异质程度高;城市中往往具有多种景观类型,不同景观的密集排列和组合,产生了丰富多样的边界,也导致了城市栖息地高度的异质状态;③干扰频繁,污染严重。</u></strong><br/>城市化是一个连续的梯度过程,研究者往往只能选取这个梯度中的片段进行考虑。多数研究基于同一地点城市化前后鸟类群落的比较 (Walcott,1974;Aldrich等,1980;诸葛阳等,1983),或同一时间城市和自然两类栖息地的比较 (Tomialojc ,1970;Emlen,1974;Beissinger等,1982;Rosenberg等,1987),通过这种两点比较法可以确定城市鸟类群落的特征。部分研究者沿城市化梯度选取一系列样点,比较同一栖息地不同城市化时期 (Guthrie,1974;Vale等,1976;胡鸿兴,1984),或同一时期不同城市化程度的栖息地类型 (Lancaste等,1979;Jokimaki等,1993;Blair,1996,1999),通过这种多点比较法可以确定沿城市化梯度鸟类群落的特征变化。<br/>总结起来 ,<strong>城市化对鸟类群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br/>①城市化导致鸟类群落的组成发生变化。</strong>自然林地中常见的食虫鸟类、筑地面巢或者树洞巢鸟类沿城市化梯度种类和数量都呈减少趋势 (Geis,1974;Walcott,1974) ,而一些外来种,如麻雀 (Passer montanus)、原鸽 (Columbalivia)、楼燕 (Apusapus)等,其数量则随着城市化而上升,并逐渐成为优势种 (Emlen , 1974)。城市建筑取代了自然林地是前者减少的主要原因,而大量的城市垃圾则为地面取食的杂食性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这些鸟类多数是外来种,它们放弃了原先的岩面栖息地转而在城市的建筑中安家落户,并很快适应了城市栖息地的生活 ,包括人为干扰。干扰对某些鸟类可能具有抑制作用,即使是同一集团的鸟类,适应能力也不相同 ,因而城市化常也导致同一集团之间鸟类的替换(Emlen, 1974;Beissinger等,1982)。<br/><strong>②多数研究者认为,鸟类群落的丰富度 (物种数 )和物种多样性随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而下降</strong>(Emlen,1974;Guthrie,1974;Walcott,1974;Vale等,1976;DeGraaf等,1986;Beissinger等,1982;诸葛阳等,1983;胡鸿兴,1984;Rosenberg等,1987);而另一部分研究者则认为,适度的城市化有助于提高鸟类<br/>群落的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 (Lancaster等,1979;Aldrich等,1980;Jokimaki等 , 1993;Blair,1996,1999)。后一结论实质上在城市鸟类群落中验证了中度干扰理论 (Connell,1978)。<br/><strong>③研究者一致认为 ,鸟类的密度和多度随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而上升。</strong><u>但分析原因时观点不尽一致,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A.城市中具有丰富的食物来源;B.城市中天敌相对稀少,缺乏捕食压力(Tomialojc,1982);C.人为干扰抑制了竞争物种(Beissinger等,1982)。<br/></u>1.3鸟类群落与城市栖息地结构的关系<br/>在城市化对鸟类群落的影响研究中,城市栖息地仅作为一个整体或者梯度系列中的端点与自然栖息地进行比较。而实际上,城市是一个高度复杂、高度异质的区域,大尺度上存在景观的异质性,小尺度上存在包括叶高多样性 (foliageheightdiversity)在内的微栖息地异质性。城市化所带来栖息地的梯度变化仅反映了这种复杂性的一个方面,鸟类群落与城市栖息地结构的关系还有许多城市化研究所无法包含的内容。对城市栖息地空间结构复杂性的认识存在一个过程,不同的研究者关注于它的不同方面。城市环境的宏观结构和鸟类生态分布的关系较早地引起了生态学家的关注(郑光美 , 1962, 1984;Witt,1982;魏湘岳等, 1987),他们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城市生境类型具有不同的鸟类群落结构 ,城市栖息地的空间异质性对鸟类群落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影响。Gold stein等 ( 1986)发现,在所有的栖息地参数中,植被盖度可以解释 50%城市不同区域繁殖鸟类的物种数差异。即便在植被盖度很高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高的鸟类丰度 ,因而认为自然林木的增加对于城市鸟类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弊。而Lancaster等(1979)和Beissinger等( 1982)的研究则表明:城市鸟类群落的多样性与其栖息地的叶高多样性呈正线性关系。而与其栖息地的人为异质性呈负的线性关系。因而他认为,人为异质性所提供的生态位是有限的,它的主要贡献在于为已适应了的洞巢鸟类和杂食性鸟类提供了丰富的营巢场所或食物来源。多数研究发现,不同的鸟类类群与不同的城市栖息地结构相关联。因而,对城市鸟类进行相应的归类划分是研究中常见的内容。按具体栖息地类型划分,如:山地针阔混交林鸟类、田野鸟类、城市公园鸟类、居民点鸟类、水域鸟类等 (郑光美,1962) ;按出现频次划分,如:优势种、常见种、偶见种 (Goldstein等,1986) ;按适应性划分 ,如:城市鸟类和非城市鸟类 (Gavareski, 1976) ;按来源划分 ,如:原生鸟类 (na <br/>tivebird)和外来鸟类 (exoticbird) (Emlen,1974;Mills等 , 1989);按领域要求划分,如:领域鸟类和非领域鸟类 (Mills等,1989);按繁殖集团划分,如:地面巢鸟类、灌木巢鸟类、树枝巢鸟类、树干巢鸟类、树洞或裂隙巢鸟类、建筑巢鸟类 (Lancaster等,1979;Witt, 1982;Tzilkowski等 , 1986;Degraaf等,1986;Degraaf,1991) ;按取食集团划分,如:食种子鸟类、食果实鸟类、食虫鸟类、杂食性鸟类、肉食鸟类、地面取食鸟类、树皮取食鸟类、树冠取食鸟类、空中取食鸟类、水中取食鸟类等。<br/>2 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目前的研究热点<br/>传统生态学关注于野生动物与栖息地内部(withinhabitat或local scale)异质性 (如叶高多样性、树种、盖度等 )的关系 ,而忽视了栖息地间<br/>(betweenhabitat或landscape scale)异质性 (如周<br/>围环境或栖息地间的隔离和连通效应等 )的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结果的正确性和预测效果,所产生的偏差随着栖息地空间异质性的增大而增大(Bolger等, 1997)。城市鸟类群落多歧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了关注景观水平异质性的重要性。早期的研究者往往把城市作为单一的栖息地,而把植被盖度、叶高多样性、人工化程度等栖息地内异质性特征作为样方选择唯一的异质标准,这自然无法涵盖全部甚至是主要的城市异质性。人们在研究城市这一单一的栖息地时,往往只能选择城市的部分地区或地点进行研究 ,也即是常说的样方法。栖息地在水平结构上的相对同质性是样方法的前提条件,在相对异质的区域 ,增加样方外的异质特征是对样方法的一种有效修正。景观生态学因强调景观水平的异质性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与栖息地片断化相关的保护生物学领域 ,已成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研究方法。近几年,已有相当一部分学者把它应用到了城市鸟类群落的研究中 (Buechner,1987;Tilghman,1987;Cicero, 1989;Smith等,1992;Wood,1993;Bolger等 ,1997;Rottenborn,1999)。在景观的水平上进行研究是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他们在研究方法上与早期研究者相比,更注重鸟类群落的景观效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br/><strong>①异质效应。<br/>景观的异质性对鸟类群落具有许多重要的影响。</strong>他们在研究中 ,一方面尽可能考虑样方外的异质特征,另一方面尽可能增加样方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异质性对研究结果所带来的偏差,一般情况下,尽可能不用两两比较的方法。<br/><strong>②尺度 (scale)效应。<br/>尺度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它不同于面积或者长度,而更接近于等级的概念,主要用于衡量异质性的等级。</strong>等级理论(hierarchy theory)对于理解和认识复杂性很有帮助 (Allen等,1982;O’Neill等,1989)。景观生态学把复杂的景观结构简化为3种基本的单元:斑块( patch)、廊道 (corridor)和底模 (matrix)。一般把同一单元之内称为局部尺度 (localscale),单元之外或单元之间称为景观尺度 (landscape scale)。不同尺度的异质特征对鸟类群落有不同的影响。对应于3种景观单元,城市栖息地可划分为:栖息地斑块 (包括林地斑块、公园、农田斑块、湖泊等 ),廊道结构 (包括行道树、河流等)和城市底模 (包括斑块和廊道以外的大片相对同质的城市区域 )。对城市景观结构的关注是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新动向 (Gavareski, 1976;Buechner, 1987;Tilghman,1987;Cicero,1989;Smith等,1992;Wood,1993;Bolger等,1997;Rottenborn,1999)。<br/><strong>③边缘效应。<br/>景观是景观单元的组合,景观单元之间以边界相连,边界是一种重要的景观特征。在城市这种景观结构相对复杂的区域,边缘效应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从景观的尺度进行考察,边缘的效应绝不仅局限于边缘本身,它具有与传统意义上所不同的内容,更准确地说,边缘效应是一种景观水平上的效应</strong>(Buechner,1987;Bolger等,1997)。<br/><strong>④连通 (connectivity)效应。<br/></strong>连通性是景观的特征之一,它的反义词是隔离度 (isolation),它们共同组成了斑块栖息地 (如城市公园、林地等 )一对相反特性的景观参数。对连通性的忽视,是早期<br/>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中对某些结果的解释存在困难的重要原因。<br/><strong>⑤干扰效应。<br/>干扰的存在改变了栖息地质量的异质状况,打乱了存在于自然栖息地中鸟类与栖息地的关系,使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更加复杂化。干扰是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不可回避的影响因素。</strong>干扰的传播和影响作用与景观的结构密切相关。只有把干扰置于景观中考虑才能对它有更正确的理解。<br/>3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今后的发展趋势<br/>3.1<u>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br/>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br/>①随着工业化的加剧,全球城市化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它所带来的后果背离了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标准由原来实用的、美学的开始向生态学方面发展(Adams,1994)。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终将成为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重要依据。<br/>②长期以来,生态学家把研究集中在有限的原始地区,而忽视了人这一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有时甚至起重要作用的因素(McDonnell等,1990)。特别是在保护生物学领域,我们所面临的许多问题都带有人为的因素。城市化是人类改造环境影响环境的极端例子,我们应该对它的泛化影响保持警惕,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更深一层的意义。<br/>3.2发展空间<br/>到目前为止,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在内容上还仅涉及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的一小部分。特别是理论性的研究还没有引起生态学家足够的重视。假如把周围区域作为对照区域,城市将是研究人、栖息地和野生动物三者关系的理想的“实验室”(Tomialojc,1982)。城市栖息地的复杂性为鸟类提供了广阔的生态位 (Adams,1994),也为城市鸟<br/>类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同时,空间结构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深入提供了极大的可能。<br/></u><strong><font color="#6b1ae6">3.3今后发展的趋势及重要的研究领域<br/>①城市化对鸟类的影响以及城市栖息地结构与鸟类群落的关系依然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不过其内容将更加广泛,研究方法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br/>②理论性研究和理论探讨将会加强。特别是人、栖息地和鸟类三者关系的研究,其中包括城市鸟类对城市栖息地的选择和利用,城市鸟类对城市环境和人的适应性等。<br/>③研究方法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传统的鸟类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高度异质的城市环境中已显得力不从心。而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在实用性和普适性方面还需<br/>作更多的探索和改进。<br/></font></strong>3.4我国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的现状及前景展望<br/>我国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的起点较早 (郑光美,1962,1984),但发展缓慢,在研究方法上仍以定性描述为主。近二三十年以来,国外一些国家在鸟类群落生态学方面的发展非常迅速,伴随着大量新理论、新方法的形成和应用。相比之下,我国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整体水平较低。这一局面应该引起我国鸟类生态学研究者的重视,并共同作出努力。一方面,应致力于介绍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尽快开展我们自己的工作。<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