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观鸟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63|回复: 1

转:南孚的厄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3 20: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h align="left"><p><span class="style6">本来要跟在《疯狂的石头》后面,但后来想想,还是独立发这个帖子吧,让我们看看触目惊心的资产营运策略。</span></p><p><span class="style6">转自<a href="http://www.xjtublog.com/user1/1414/archives/2005/45042.shtml">http://www.xjtublog.com/user1/1414/archives/2005/45042.shtml</a></span></p><p><span class="style6">南孚的厄运</span></p></th></tr><tr><td class="style3" valign="middle" align="right">美丽的卡布理岛 发表于 2005-10-10 23:35:00 </td></tr><tr><td class="style3" valign="top" align="left" bgcolor="#f2fbf2" height="16"><br/>福建省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在全国电池生产行业可以说是首屈一指。2003年,南孚占据全国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亿6千万。南孚已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 <br/><br/>  2003年8月,南孚突然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收购。这一事件当时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个曾经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力量”――南孚电池怎么一夜之间就落入美国人手里了? <br/><br/>  2004年7月,也就是南孚被吞并将近一年之后,做为厦门大学经济系南平考察组的成员,我参加了与南孚CEO丁曦明先生以及其他高层领导的座谈会,从而详细了解到“南孚并购案”这一事件的事件的始末。 <br/><br/>  1988年,南平电池厂与福建兴业银行、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福建分公司(简称“基地福建公司”)、香港华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公司的子公司)合资组建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1999年,南孚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南平市政府吸引外资政策的要求下,上述股东以南孚69%股份作为出资与摩根士丹利、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波政府投资公司合资组成中国电池有限公司。其中,外方持股49%,中方持股51%。新成立的中国电池有限公司掌握了南孚的绝对控股权,也就是说外方股东只要再增加2%的股份,就可通过中国电池间接控股南孚。 <br/><br/>  丁曦明总经理向我们吐露了当时合资的苦衷:“南孚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相反,我们的资金很充裕。南孚当时是被迫合资的!”谈到南孚被迫引入外资,南孚的另一位高层管理人员激动地说:“摩根士丹利是一只狼,与它合资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br/><br/>  做为国际风险投资大鳄,摩根士丹利要入股一家企业的理由很简单,无非是看中其潜在的市场价值,时机一到便将其所持股份抛售,从股票升值中赚取巨额利润。南平市政府引进国际风险投资的举动无疑是“引狼入室”,南孚后来被出卖给竞争对手的厄运便由此开始了:首先是百孚公司由于经营不善,造成巨额亏损,被迫向摩根士丹利出让了中国电池8.25\%的股份。接着,摩根士丹利以1500万美元获得了原属基地福建公司的20%中国电池股份。2002年,外方股东又收购多达1000万美元的中国电池股份。至此,中国电池有限公司的绝大部分股份基本上都已转入外方股东手中,而它们对南孚的控股也已达到了72%。本来摩根士丹利希望中国电池有限公司能够在海外上市,从而给它带来巨额的股票收益, <br/><br/>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电池迟迟未能上市。外方股东等不及了,它们以1亿美元的价格将中国电池的全部股份出售给美国吉列公司。外方股东的总投资约为4200万美元,一下子?赚了5800万美元!。2003年8月11日,生产“Mach3”剃须刀和金霸王电池等消费产品的美国吉列公司宣布,已经买下中国电池生产商南孚电池的多数股权――南孚成了它的子公司了。 <br/><br/>  短短几年时间,南孚由中国电池生产业的巨头变成了其竞争对手的子公司,而且这个竞争对手曾是它的手下败将。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十年,却始终无法打开局面,市场份额不到南孚的1/10。现在好了,最大的竞争对手消失了,而且还得到了一家年利润8000万美元,拥有300多万个销售点的电池生产企业,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大半个中国市场。本来南孚的优质碱性电池已打入国际市场,此时正是向海外发展的大好时机,可是为了避免和母公司争夺市场份额,南孚只好匆匆鸣金收兵。由于不能与金霸王正面冲突,现在南孚有一半的生产能力被闲置着。南孚正渐渐地失去活力。南孚被并购,不仅对其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对其员工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南孚被收购后不久,原总经理陈来茂便黯然辞职。他用十几年的辛勤奋斗换来的知名品牌―“南孚”,已经是别人的了。南孚的员工们心里都感到了极大的失落――南孚已经不属于他们了,南孚已经不是中国的了。南孚的明天在哪里?自己究竟在为谁工作? <br/><br/>  当年,孙雯那句铿锵有利的“民族力量!”曾让“南孚”这个响亮的品牌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现在呢?“现在这条广告我们已经不能再用了。”丁曦明悲愤地说,“如果我们还称自己是‘民族力量\',国人会戳我们的脊梁骨!” <br/><br/>  离开南孚时,我的心情很沉重。据说当初南孚与摩根士丹利合资时是某位领导极力促成的,这位领导因为给南平吸引了巨额外资,政绩卓著,得到了提升。后来南孚成了美国人的了,不过这是他离任之后的事情――自然不关他什么事了。不管这种说法是否属实,总之通过出卖南孚,外国风险投资的收益翻了一倍还多,赚了个盆溢钵满。美国吉列公司也轻而易举地除掉了它在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然而,据说当初南孚与摩根士丹利合资时是某位领导极力促成的,这位领导因为给南平吸引了巨额外资,政绩卓著,得到了提升。后来南孚成了美国人的了,不过这是他离任之后的事情――自然不关他什么事了。 <br/></td></tr></tbody></table>
 楼主| 发表于 2006-8-3 20: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p>节选:有感于新时代的卖国<a href="http://www.globrand.com/2006/01/10/20060110-112810-1.shtml">http://www.globrand.com/2006/01/10/20060110-112810-1.shtml</a></p><p>然后,就是在今年、在江苏的徐州,又发生了一件非常类似而又愚蠢的行为:中国最大的重型机械企业——徐州重工机械集团,把自己85%股权卖给了凯雷投资公司(3.75亿美元)。看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震惊。又一个以引资名义下的“出卖”国家资产和国家利益的行为。报道愚蠢地写道:徐工所以选择了这个凯雷公司,是因为它愿意保留“徐工”两个字,愿意通过海外上市的方式“为徐工筹集资金,把徐工打造成<a href="http://www.globrand.com/list/9-16.s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国际品牌</font></a>”。 </p><p>  各位看官,一个公司85%股份已经是凯雷这个国际投资公司的了,也就是说这个“徐工”已经不是中国的徐工而是这个外国公司的“徐工”,保留不保留又有什么意义呢?品牌死了,亏的是凯雷的钱,如果这个品牌活的很好,一个真正的<a href="http://www.globrand.com/list/9-16.s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国际品牌</font></a>,那也是这个凯雷公司的,与你这个徐州政府、徐州百姓和“徐工员工们”又有能有什么关系呢? </p><p>  因此,我们认为“出卖”徐工85%的股份的行为是出卖国有资产的行为,出卖“徐工”国内市场份额给外国公司的行为。所以我们这里简称为“卖国”行为。 </p><p>  这个事件让我想起了另外的两件事:一个是福建的“南孚”电池事件和新浪的王志东事件。 </p><p>  福建的南孚电池,作为中国的民族品牌,表现非常优秀,是在与美国<a href="http://www.globrand.com/list/3-26-16.s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吉列</font></a>的<a href="http://www.globrand.com/list/3-26-53.s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金霸王</font></a>竞争重取得了全胜的品牌,先是政府以“引资名义,成立一个合资公司,合资方同样是一个投资公司,叫斯坦利”。南孚公司的一个经理非常气愤地骂它是一条狼。斯坦利后来费了不少劲才取得了南孚的控股权,后来发生的事情时——斯坦利把自己的股权卖给了<a href="http://www.globrand.com/list/3-26-16.s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吉列</font></a>——南孚的原来的竞争对手,自己的手下败将。 </p><p>  这个事件非常令国人痛心。同样的事件再次发生在了“徐工”身上,而且更加干脆——一次性让投资公司控股(85%)。说不定经过1-2后,“徐工”的东家就是——徐工也在的竞争对手,卡特彼勒了。如果真是这样,那完全是南孚的再现,中国人的悲哀!!! </p><p>  王志东的事件说明了这样一个真理——资本的话语权。不论你对公司的创建做过什么贡献,只要我是控股者,我就有权利发言。何伯权的离开说明了同样的道理——资本的决定权。 </p><p>  因此,无论“徐工”会不会海外上市,会不会保留这个品牌,会不会成为一个<a href="http://www.globrand.com/list/9-16.s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国际品牌</font></a>(我认为根本没有这个可能性!),有一点是肯定的——凯雷已经获得的对“徐工”的绝对控制权,今日的协议对公司未来将没有什么约束力,就象达能对何伯权的承诺没有约束力一样,就像纳斯达克股市投资者最后赶走其创始人一样,王志东也没有话语权。凯雷如果真的在国际市场上市,那么徐州政府15%的“徐工”股份更加没有影响力了。 </p><p>  “徐工”已经沦落。今年年初发生的枪击“徐工”董事长的行为,也许就是国人对这个当时未成为现实的出卖行为的激烈反映。   </p><p>  中国的政府官员们,呼吁你们不要再在引资名义下“卖国”了!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福建省观鸟协会 ( 闽ICP备19009696号-1 联网备案号:35010202000962 )

GMT+8, 2024-12-2 09:17 , Processed in 0.05918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