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观鸟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95|回复: 8

看白鹡鸰的卵及雏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7 16: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2007.5产的一窝白鹡鸰.相机不好,见笑.

[ 本帖最后由 晚成鸟 于 2007-6-7 16:46 编辑 ]
孵出第6天白鹡鸰-2.jpg
白鹡鸰卵-2.jpg
白鹡鸰雏鸟(5只).jpg

头上的小绒毛很酷,像前卫男孩竖起的头发

头上的小绒毛很酷,像前卫男孩竖起的头发
酷.jpg
发表于 2007-6-7 20: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小的蛋呀
把雏鸟捉在手上是不是会遗留人的气味,会使亲鸟遗弃它?
发表于 2007-6-7 21: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千万别这么干了

希望亲鸟不会因此而弃巢。
发表于 2007-6-7 22: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泥娃 于 2007-6-7 20:50 发表
好小的蛋呀
把雏鸟捉在手上是不是会遗留人的气味,会使亲鸟遗弃它?


  这种做法好象不妥。
发表于 2007-6-7 23: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以为戒

转贴
鸟版版规:
一、避免在标题或文章内容提及详细鸟点,以保护野鸟安全及避免造成过度的干扰。

虽然公布鸟点可以更多各地鸟友在第一时间知道可以到哪里去观察该鸟种,但是相对的也可能造成不良的影响:
1、对野鸟的生命造成危害。因为某些稀有的种类(例如猛禽),即使有野生动物保育法保护,台湾还是有人在违法捕捉、贩卖、饲养。公布详细地点很容易对它们造成直接的威胁。
2、对野鸟造成过多的干扰。因为台湾地小,在过去数十年的快速开发下,野鸟的栖地面积相对也都减少。若是短时间涌入太多人到一个小区域观察某鸟种,对该鸟造成的压力很大,对当地的地主(如果该处是私有地的话)也可能会造成困扰。
3、所以我们建议对某些特殊鸟种有兴趣的鸟友,私底下透过短讯息或电话询问。而知悉鸟点的朋友也详细考虑考虑:一旦公布特殊鸟况讯息,可能会面对被许多人询问的人情压力,但是一方面又担心对鸟造成太多干扰。
4、不同鸟种出现在不同地点,对于干扰的敏感度不同,越小的栖地与越敏感的鸟种越容易受到干扰,如果不确定是否适合告诉他人,建议可以询问资深鸟友的意见。而巢位的地点是绝对不适宜公布的。

二、巢位里的育雏照片请不要在繁殖成功(幼鸟离巢)前发表,以免危及鸟类繁殖。

鸟类巢位的摄影虽然可以轻易的取得亲鸟的照片(因为亲鸟必须得在巢中照顾雏鸟),也可以捕捉到平日不易取得的画面。但是拍摄巢位育雏的照片也有可能造成不良的影响:
1、造成鸟类弃巢:每种野鸟对于巢位被观察、摄影的敏感度不同。通常越是习性隐蔽的鸟种,因为被观察、摄影而弃巢的机率越高。弃巢的机率高不代表绝对会弃巢,只是机率上由低变高。所以在决定要拍摄巢位前,建议先谨慎小心的观察,确定亲鸟可以容忍被观察后,再尝试进行干扰会更大的拍摄活动。一旦发现亲鸟『可能』因为被观察或摄影而不愿回巢,请尽速放弃观察与摄影,以免亲鸟最后真的弃巢,让幼鸟失去双亲而丧命。
2、鸟类巢位通常构筑在隐蔽的地方,有些摄影者为了取得较好的摄影角度与光线,会对巢位附近遮蔽的天然障碍物进行修剪与美化。这样的行动固然可以取得更美丽的照片,但是也同时让鸟巢丧失了较良好的遮掩。后果是该巢位被其它天敌(猛禽、蛇、猫...等等)发现的机率升高,相对的亲鸟弃巢的机率也会变高。我们站在鼓励大家观察自然、不干扰自然的立场,对这样修剪巢位的行为是非常反对的。
3、在拍摄的过程中,可能偶尔会遇到幼鸟即将离巢却还无法独立时,从巢位中掉落的情况。这时候,建议观察者、摄影者先静观其变。大多数的时候亲鸟会循着幼鸟的呼唤声找到幼鸟,将它们引导带回巢中。如果观察摄影者在亲鸟救援之前就先动手去把幼鸟放回巢中,有时候反而会因为幼鸟沾染了人类的气味,而使亲鸟弃巢弃子。又若是观察摄影者没有等待亲鸟救援,就误以为幼鸟落巢被遗弃而迅速带走饲养(希望日后野放),也往往会造成幼鸟的死亡及亲鸟的悲痛。所以,建议大家在自然环境里,以静观自然为原则,不要干扰其自然的演变。
4、我们竭诚的希望,育雏的照片,请在幼鸟离巢后再发表。如果您和我们一样,考虑到张贴后可能引起模仿的效应的话,也可以在野鸟繁殖季节高峰(三月到七月)以后再行张贴。
5、在拍摄育雏野鸟前,请慎重评估拍摄地点与巢位之间的距离以及观察拍摄时自身的隐蔽程度。对于保育类鸟种,更需特别谨慎,以免害了巢中幼鸟,也同时触犯了野生动物保育法。

三、喂食的鸟类照片请尽量避免张贴。
喂食可以让野鸟与人类更加亲近,也可以让野鸟降低对人类的戒心以及更容易被观察与摄影,在欧美国家尤其是纬度高、冬季会下雪的严寒地区,喂食是很普遍的。然而这样的活动也是有其负面影响存在的可能性:
1、喂食会改变野生鸟类的习性,使其失去野性及觅食的天性,尤其是原本习性隐蔽的鸟种。在野生动物保护区或是国家公园、国家风景区这种生态丰富的地区,不需要也不适宜以喂食来刻意制造野鸟或是野生动物与人类亲近的情况。欧美地区的喂食几乎都是在家中庭院,以仔细设计的喂食平台固定每天喂食,吸引的也多是原本就不怕人与人类亲近的鸟种,用意除了亲近鸟类以外,也希望因为人类开发而被剥夺生存环境的鸟类能得到一些补偿,或是在提供觅食困难的寒冬中提供一些食物来源。但是,绝大多数的欧美民众不会刻意到生态敏感与生态丰富的地区,例如国家公园或是国家风景区内去喂食野鸟。即使在国家公园内由主管机关主导的喂食野鸟也是需要经过详细评估,以原本就不怕人的鸟种为吸引游客的目标(以增加收入)。对于习性隐蔽不易观察的鸟种,经由喂食将其引诱到公路边或是人多的地方,对其野性的改变最大,也最容易造成伤害(例如被机动车辆撞击)。希望大家在喂食之前能仔细考虑这些正面负面的因素。
2、台湾目前并未禁止捕捉野生鸟类,只禁止捕捉保育类鸟类,所以对于未列入保育类鸟类的鸟种,一旦习惯被喂食就亲近人类后,在台湾很有可能被有心人士捉走。
3、『生态摄影』的本意应该是以观察自然、记录自然美丽真实的一面为主旨,喂食这类以追求摄影成果为目的的方法,本站并不鼓励。因为在利用喂食、鸟音取得满意照片的同时,摄影者往往也失去了观察与记录野鸟在自然环境状况下活动觅食的机会,非常可惜。
4、同时,在喂食由人类从都市携带到野外的非自然食物时,也要小心别因此让某些都市常见的病毒或细菌在野地开始蔓延。许多新种病毒的产生,往往都在这类不经意的情况下出现,例如AIDS病毒、禽流感病毒、SARS病毒等等,都是由于人类与野生动物、家禽过度密切的接触,使病毒有机会基因突变成为前所未见的新种病毒。

四、使用人工光源的照片请尽量避免张贴。
人工光源(闪光灯、探照灯...等等)的使用,可以帮助摄影者在光线不够的地方,例如夜间,或是树林底层,取得清楚的照片。但是,在使用人工光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可能对鸟带来的干扰:
1、瞬间强烈的灯光对于任何动物都会造成短时间视力上的影响,鸟类在阴暗处或是夜间被亮光照射眼睛后,对周遭的环境会无法辨识(看起来一片黑暗),即使亮光移开后,也需要几秒钟到十几秒钟的适应期才能恢复视力。这对持续飞行中,或是正要飞离原处的鸟类很危险,有可能会撞击到原本可以避开的物体。许多迁徙的鸟类在飞行中会撞到人造建筑物,正是因为人造建筑物上人工光源的关系。
2、处于阴暗的鸟类或是夜行性会利用其栖地阴暗这个优点来掩藏自己的行踪,以躲避天敌或捕捉猎物。以人工光源照射对它来说都是干扰,可能会让猎物因此发现其踪影而得以逃开,或是会让天敌更容易发现该鸟种的行踪而将之猎捕成功。
3、本版希望人工光源照片尽量不要张贴的用意在于:希望同一只鸟被干扰的次数能够降低(因为有兴趣的人通常会去询问被张贴出来的鸟是否为稳定出现的『保证班』个体,然后再前去观察或摄影),也希望对鸟类习性还不了解的鸟友不会因为看到网络上的许多人工光源得到的照片而去设法找到该鸟,并且在不够了解的状况下做出对鸟过度或不当的干扰。举例来说,我们认为同一只猫头鹰被两三个人在几天内去观察摄影两三次(每次几分钟),和被两三百人在一两个月内几乎天天去观察摄影,而时间都长达几小时甚至延续整晚,这样的干扰程度是大不相同的。我们相信爱好野鸟观察与摄影的朋友大多都是很愿意为鸟着想的朋友,不会希望野鸟出现被过度干扰的情况。

五、使用鸟音诱鸟拍照的照片请尽量避免张贴。
使用鸟音吸引野鸟接近,对一部分的鸟种是很有效果的方法。某些稀有、怕人或是习性隐蔽的鸟种,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使用鸟音者更容易达到观察或摄影的目的,而免于无法达成目标的失望。但是,鸟音的使用,对野鸟还是有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在使用之前请审慎评估:
1、声音是鸟类沟通的重要工具,包括互相呼唤、求偶、争夺地盘、威吓天敌等等。而鸟音的效果也正式建立在这些特别的行为之上。当使用鸟音时,被吸引而来的鸟是为了『寻找同伴』、『求偶』、『驱赶情敌』、『保护巢中子女』等目的而出现,所以它们通常也会相对应的鸣唱,以便赶走不欢迎的情敌,或是对着不存在的情人唱情歌。但若是它们正处于育雏的阶段却花了太多的精力与时间在与不存在的对象鸣唱,有可能会使筑巢或育雏的成功率减低,或是精神一直处于过度紧绷的状态(因为它不知道被欺骗了),甚至也可能因为持续的鸣唱而更容易被天敌发现。
2、某些鸟类的声音对其他鸟类而言可能是威胁,例如猛禽的叫声对大多数的鸟种是生存的威胁,持续的放猛禽叫声会让附近的鸟类压力大增,不敢出来行动,或是会为了保护附近的幼鸟而试图出来驱赶(实际上不存在)的猛禽。所以,当使用猛禽的鸟音时,附近的其它鸟种通常会不出来或是活动力大为降低。
3、与喂食相似,当一个方法几乎可以保证能看到、拍到时,往往也失去享受过程中寻寻觅觅的乐趣。同时,因为喂食与鸟音拍到的鸟与自然状况下出现的鸟的行为还是不同,这些细节上的差异,都会让这样的『生态摄影』越来越往『摄影』靠近,但是却也越远离『自然生态』,也越来越不用辛苦等待与寻觅多年。同时,随着网络的信息发达、大家对野鸟生态的了解越多,这类特殊方法拍到的照片是否还能继续引起社会大众共鸣?社会大众是否还会以欣赏及敬佩的眼光看待生态摄影者?这是值得我们在使用这些成功率很高的特殊方法前,可以仔细思量的。

六、相同场景的同一种鸟类图片,请适度的筛选张贴,避免重复性过高。
为了不浪费网络资源,建议各位会员在张贴照片前先沉淀与思考一下,再把精华的照片贴上并适度的加上文字说明,谢谢!
发表于 2007-6-14 11: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互勉

爱!!!请勿打搅
 楼主| 发表于 2007-7-5 17: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freeman 的帖子

下不为例:confused 谨记
好在这些小鸟5只已全部长大飞走了,要不我真不安心。

[ 本帖最后由 晚成鸟 于 2007-7-5 17:34 编辑 ]
发表于 2007-7-5 17: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ly :heart :fd :cool
发表于 2007-7-10 13: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心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福建省观鸟协会 ( 闽ICP备19009696号-1 联网备案号:35010202000962 )

GMT+8, 2025-9-10 01:38 , Processed in 0.07100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