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观鸟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原生态

防范于未然:大家一起来观察动物行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1 21: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的帖子

是什么呀?台风。。洪水。。火山。。。太多啦

过好每一天咯~
发表于 2008-5-22 01: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天晚上,我家附近的狗也是狂叫不止!昨晚停下。
也是前天晚上,我家楼下湿地的蛤蟆停止狂叫!昨晚恢复一些,今晚恢复更多了。
发表于 2008-5-22 13: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原生态 于 2008-5-21 13:57 发表
为啥要有收音机呢

收音机的功用:收听外界的受灾的消息及救援消息!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14: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的帖子

20日凌晨仙游发生了4级地震。请继续关注你家的狗。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14: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首个野生动物地震观测站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这些流传在民间的顺口溜都是在说明动物在地震前有异常行为。
记者从北京市大兴区地震局了解到,全国首个野生动物地震宏观观测站在北京野生动物园建成,这也是首次将动物震前异常行为纳人地震系统监测体系,并作为提前进入灾前预警的参照。共有50多种、千余只动物“受命”成为地震前兆预报的重要角色,它们的一举一动都将被全天候观测。
北京野生动物园总工程师刘昕晨介绍说,以往家禽是灾前预警的参照,但是随着家禽饲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家禽自然生长规律被打乱,很难传达真实的情况,“野生动物则不同,还是按照自然规律生长,所以任务落在它们身上”。地震观测员通过对动物日常习性的观测,提前判断地震发生时间,以便最大限度地避免损失。
该园的张文员等5名动物饲养员被聘为地震观测员,而园内的所有“测震”动物按其种类被分为4个大组,每组由一名观测员负责记录动物们每天的饮食、活动等方面的特点,统计后统一上报给区地震局。
目前,该区分别在长子营镇、庞各庄镇等地设立了1 1个宏观和微观观测站。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14: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一篇文章:
动物习性异常作为地震前兆
研究的历史与未来
黄 赞
(中国江苏210095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
摘要地震前动物习性异常在很早就有历史文献记录记载。动物习性异常是海城地震预报中重
要的宏观前兆之一。此后动物习性异常作为地震前兆的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因为地震并不是动物习性异常的唯一原因,这一研究后来基本上被放弃。在生命科学的研究达到分子水平并进入基因层次以后,动物习性异常作为地震前兆的研究又重新开始。现在的研究试图从基因遗传水平上解释动物的地震避险能力是如何遗传与进化的,并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技术解开动物习性异常的机理,找出作为地震前兆的特有反应,从而做出地震预报。
关键词 动物习性异常;地震前兆;地震预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14: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言
在我国的历史文献资料中,很早就有动物习性异常作为地震宏观前兆的记载。唐开元年
问(约公元650年)的《开元占经·地境》一书中,就有“鼠聚朝廷市衢中而鸣,地方屠裂”
的记载。在我国的史籍上甚至还有利用动物习性异常预报地震的记载。1739年宁夏银川平罗
发生了8级大地震。此后当地连年发生地震。清乾隆20年(公元1755年)在《银川小志》一
书中记载:“宁夏地震,每岁小动,民习为常。大约春冬二季居多。如井水忽浑浊,炮声散长,群
犬围吠,即防此患”。这段文字中包含了利用地下水、地声和动物异常3种宏观异常来预报地
震的方法。
在目前能查阅到的现代文献中,1956年出版的《中国地震资料年表》中列出了126条中国
历史上震前生物反应的数据,涉及24种动物。1966年出版的地震专著《地震常识》中就有明
确的动物习性异常是地震前兆的记载。目前能查阅到的专门论述动物习性异常作为震前宏观
前兆的文章是1977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一动物研究所地震生物组撰写的《渤海强震前动物
习性异常反应调查报告》。这篇文章中说明震前动物习性异常是重要的宏观异常之一。《地震
生物学概论》一书是到目前为止所能查到的论述地震与震前动物习性异常问题阶段性成果的
最全面文献。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编的《地震宏观异常预报方法》是处理动物习性异常这一
地震宏观异常的权威指导性文献。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14: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动物习性异常作为地震宏观前兆的研究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966~1976年为第1阶
段。这1阶段,邢台地震中动物习性异常引起中国地震科学家的重视,作为地震宏观前兆进行
了研究,研究的初步结果在海城地震的预报中得到成功运用。这一研究也引起世界各国的重
视,震前动物习性异常研究似乎要成为地震预报研究的突破El。1976年唐山地震后到1991
年是第2阶段。由于动物习性异常的复杂性以及与地震关系的不确定性,动物习性异常这方
面研究的热情很快消退。1991年国际上关于地震是否能预报的争论更浇了一瓢凉水。但仍
然有科学家继续这方面的研究,中国科学家仍然将动物习性异常列为临震预报的宏观前兆。
1991年起为第3个阶段。随生物技术的进步,生物学研究已经进入分子水平。基因学说成为
震前动物习性异常机制的研究突破方向,并有可能从基因层次破解动物习性异常的原因,让动
物习性异常成为地震预报的标志性前兆,解决地震预报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14: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1 动物习性异常作为地震宏观异常研究的发展过程
在震前动物习性异常问题研究的3个阶段中,1966年的邢台地震,1975年的海城地震和
1976年的唐山地震有特殊的时代划分意义(蒋锦昌,1993)。
1966年3月8日,在河北邢台发生了M 6.8地震。这次地震没有前震,又发生在人口较
为稠密的河北,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了损失,引起了举国上下的重视。我国实质意义上的
地震预报研究是从邢台地震开始的。邢台地震中出现了大量的动物习性异常现象。震后,中
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进入震区,对震前的动物习性异常现象进行实地考察。
1967~1970年期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动物研究所,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
究所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地震生物学研究组先后在邢台地震区建立了5个动物观察点,对家鸽,
猪,狗,泥鳅和猫等多种生物物种进行了观察。通过3年多的观察研究,对这些动物的行为活
动特点,以及与季节变化和天气变化等环境因素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取得了某些动物
震前行为反应的实际震例资料。例如,1968年7月24日,在百尺El观察点观察到猫的呼吸频
率和行为活动出现了明显的异常。红山观察点的家鸽也出现明显的视听和惊飞反应,据此认
为在24小时内将有4级左右的地震发生。结果在7月25日07时07分发生了4.8级群震
(震中在37。37.5 N,115。07.5 E)。1968年9月17日,根据鸽、猫等动物的行为异常反应,分
析认为48小时内将有4级左右地震发生,结果9月18日22时38分发生4.2级地震(震中在
37。34 N,114。56 E)。这两次强有感余震前的动物习性异常是在连续数天无3级以上有感余
震期间出现的,具有相当的可靠性。这也应当认为是某种意义上的利用动物的震前行为异常
进行的试验性地震预报。
在这个阶段的实验表明,有58种动物在地震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据观察,野
生动物中的老虎、狼,鹿,熊猫,猴,老鼠,鹰,天鹅,蛇,甲鱼,青蛙,鳝鱼,蚂蚁等,对将要发生的
地震较为敏感;人工饲养动物中的马,牛,驴,狗,猪,羊,猫,兔,鸡,鸽子,蜜蜂等也在地震前有
所反应。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15: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1966年的邢台地震后至1975的海城地震前,我国境内又相继发生4次7级以上地震。
分别是1969年7月48日渤海地震(震中为38.2。N,119.4。E),1970年1月5日通海地震(震
中为24.0。N,102.7。E),1973年2月6日炉霍地震(震中为31.5。N,100.4。E),1974年5月11
日昭通地震(震中28.2。N,103.9。E)。这4次7级以上地震对震前动物习性异常现象的观察
研究提供了极其难得的机会。由于邢台地震后震前动物习性异常现象得到了广泛宣传,并建立起不少动物观察点(哨)。使这些大震前的动物习性异常事件有的在震前观察到,有明确的
记录和相当的可靠性。这4个震例检验了“震前动物习性异常是一种临震前兆”的认识。科研
人员开始意识到震前动物习性异常事件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特点,与未来大震的发震时
间、地区及断裂带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这一些认识不仅促进了对海城地震前的动物习性异常
现象的高度重视,并对分析和判断海城地震前的动物习性异常与海城地震的关系提供基本
依据。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15: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地区发生7.3级地震,震中位置为4O.6。N,122.8。E。这是世
界上第一个在大震前成功发出预报的震例。在海城地震预报过程中,大量的动物习性异常现
象为预报提供了宏观前兆依据。现在的地震群防工作中利用动物习性异常预报地震的做法仍
然是建立在这一经验基础上的。
根据震后的复查和落实,海城地震前有30种动物出现习性异常现象,共约850余起(中国
科学院生物物理~ 动物研究所地震生物组,1977)。在时间和地区分布上呈现临震前和震中区
集中的特征,并与前震活动和人感地动的时空特征密切相关。海城地震前1974年12月
16日~1975年1月31日期间出现的各类动物的习性异常事件进一步表明,海城地震前的动
物习性异常现象,除冬眠动物之外,其他各类动物均为与主震有关的临震前兆现象,其前兆时
间为1~2天,而蛇等冬眠动物复苏在震前一个月(1975年1月1~31日),出现高值异常可能与
主震的孕震过程有关。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15: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1976年,海城地震前的动物习性异常现象及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引起了国际上广泛注
意(Monagan,1981)。中国海城地震的经验打开了西方科学家的眼界,使他们开始考虑物理学
事件和生物学事件之间的关系,这种联系将关系到千百万人的生命。此后,国际地震学界掀起
了一场震前动物异常研究的热潮,试图通过地震前动物异常现象的研究,深入地认识地震前兆
现象,利用有效的监测手段。
美国地质调查局曾数次召开地震前动物异常行为讨论会,介绍和评论中国在动物与地震
方面的研究情况,建立自己的研究计划。主要工作的内容包括:动物对声和振动的探测;电磁
场的震前变化与动物异常;动物行为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研究;震前空气中异味的释放与动物
的探测和识别等。
美国的主要研究成果有:斯坦福大学户外灵长类实验馆在监测地震活动和动物行为的研
究中,建立了一个黑猩猩的行为活动与临震预报的动物行为模型;在对地栖啮齿动物活动性与
地震之间相关性的观测研究中,观察到当地大囊鼠(Kangaroo rat)和小囊鼠(Pocket moUSe)活
动与1975年3月15日兰德斯地震群3.4级主震之前的活动性异常;科罗拉多州大学环境科
学合作研究所观测到在直径为3寸的圆柱形辉长岩样品单轴受压至破裂(2x10 Pa压力)过
程中,在距岩石样品约16寸的地方,4只鼠中有2只在3块样品中的两块破裂前出现明显的
恐惧、惊呆状态。证实了鼠可能感觉到岩石样品临近破裂时,以微破裂形式发射出来的高频声
波、磁场和电场的变化。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15: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柏林弗利茨哈伯研究所的物理化学教授特里布施(Tributsch)在1976年5月6日意
大利弗留利地区6.7级地震期间,搜集到了大量的震前动物异常现象,并考察到一些与静电现
象相联系的临震前兆现象。在分析和比较了其他许多震例资料后,特里布施提出了震前动物
异常与气溶胶关系的假设。
日本的震前动物异常现象的研究,主要是震例资料的搜集和少数的实验研究。其中对鲶鱼在震前异常活动给予较多的关注。
前苏联1975年海城地震后,在塔什干地震高发区已建立起动物观察站,1990年后亚美尼
亚地震区建立动物观察网,特别是对蜥蜴在震前活动异常与感知能力的研究有独特之处。
1976年唐山地震的预报失败不仅给地震预报工作沉重打击,也给震前动物异常现象研究
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是震前动物异常研究进入低谷的起始。唐山大震前3个月内本地
区一直保持着很低的地震活动水平。7月26日的3次地震与平时出现的零星地震没有什么
区别。在5月5日至7月26日的8l天内地震异常平静,连微震都没有记录到。因此,唐山大
地震是在人们处于正常生活秩序中发生的突然事件。唐山地震后的调查表明(中国科学院生
物物理研究所地震组,1977),唐山地震前出现异常现象的动物有30余种,共2 202起。动物
的震前异常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与以往历次强烈地震的调查结果基本类似,主要为惊恐性反
应,少数为忧郁性反应。但是,唐山地震前的动物异常出现时间明显距主震超前。唐山,天津,
廊坊3个地区大牲畜等9种动物异常的时间分布表明,异常量均在震前一天内达到峰值;猪,
羊,狗,猫和鸡等家养动物的异常70 ~80 集中出现在震前半天内,鼠,鱼,鼬也分别约有
60 、37 、25 的异常出现在震前半天内。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震前的这半天内,这些动物
异常量的时间分布具有基本相似的图式,即异常量上升一下降一再上升一发生大震的模式。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15: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的心理状态没有受到预报消息和前震活动的影响,其动物异常出现的上述过程所反
映出的愈接近临震异常愈加剧的特点没有被及时发现。家养动物的震前异常在7月27日20
时左右达到峰值。这正是人们收工回家照料家养动物进窝归圈和喂食时间。有异常但被忽视
的机会必然比其他时间多。7月27日21时至28日O1时异常量呈减少现象。这与动物已进
圈人们开始夜间休息,难以发现有关。临震前正值夜深人静,只有那些反应强烈的动物异常,
才能惊醒人。此外,唐山大震前动物习性异常现象出现时间的超短性,使人们无法汇集这些动
物习性异常现象,只能为少数目睹者提供防震的自救信号。
现在,震前动物异常研究的热潮已经过去,有关震前动物异常的观测和研究处于低落时
期。美国的震前动物异常热已十分冷落,因得不到资助基本上已很少开展。日本,意大利等一
些国家只有极少数的专业人员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中国也只有少数科学家在坚持和开展这方
面的观测和研究工作。
震前动物异常研究从开始发现到成为热点,又再次冷落的过程也充分表明,地震预报仍是
探索中的世界性难题,对地震的孕育过程及可能在地表观测到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前兆,还
缺乏足够的科学认识,作为地震前兆次级反应的动物异常现象具有更加复杂的现象。但是,动
物分布的广泛性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性,决定了强烈地震前所出现的动物习性异常,可能为人
们提供地震发生的警报信号,特别在临震前的短时间内,可起到其他地震前兆监测手段难以替
代的作用。从生物学和地球物理学角度来看,震前动物异常机理的研究,不仅有益于开拓生物
学研究本身的发展,还可能为地球物理学家提供地震预测研究的某些新思想。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15: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2 地震前动物异常的生物学原因
实验和实际观测数据表明,地震的孕育过程,是地壳应力不断积累、传递、集中,直至超过
地壳的承受能力而失稳的过程,地下的岩石在应力作用下,经过均匀破裂,破裂加速和失稳加
速的发展过程,直至快速破裂发震。该过程势必引起当地一系列的宽频带振动,地形变、地球
物理场和地球化学场的变化,一部分能量会转换成电、磁、声、光、气、热和波动等形式释放。环境条件的微小变化通过不同方式作用于动物的不同感觉器官,会刺激动物机体发生行为反常
的变化,由此产生动物宏观异常(蒋锦昌等,1993;王国治等,198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福建省观鸟协会 ( 闽ICP备19009696号-1 联网备案号:35010202000962 )

GMT+8, 2024-11-16 19:46 , Processed in 0.05205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