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观鸟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箱底

南方有嘉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20: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0383.JPG

IMG_0398.JPG

梅花的桑梓在中国,上古《诗经》里有“山有嘉卉,侯栗侯梅”之句。古琴曲《梅花三弄》,以梅喻士。唐张九龄在大瘐岭拓梅,延植“梅关古道”。林和靖终生结庐居,植梅为妻,蓄鹤作子,留下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绝唱。

在古典文学的大观园里,梅是与寂寞结伴而行的,古人咏梅花的“艳”,总会透露一片冷意。咏梅枝的“硬”,更要刻画几番瘦趣。 咏梅树的“傲”,又在渲染百种孤僻。于是有了“玉雪为骨冰为魂”,“枯健犹如贾岛诗”等诗句,活脱脱飘逸出冰雪世界里一个踽踽独步的寂寞灵魂来。

中国的文人对梅花一直是情有独钟,历代墨客中以梅作画的也是不计其数。宋代画梅大家杨无咎留有《雪梅图》,布局清新自然,笔致隽秀,尽显疏落清远之气。元代王冕,自号梅花屋主,变宋人稀疏冷猗之习,繁花密蕊,却疏密有绪,存世名作《南枝春早图》,烂漫至极。清代“扬州八怪”之金农,嗜奇好古,尤擅墨梅,声望极高。其友汪士慎,一目失明,画上所留的闲章是“尚余一目看梅花”,足见也是爱梅之人。

我的一位堂哥是数学老师,读师范时兼修过美术。年幼的我时常趴在他的书案前观摩作画,也曾帮他洗过诸多颜料盘和画笔。堂哥擅国画,花鸟鱼虫皆他所好。牡丹、紫藤、白玉兰、梅花,很多我没见过的花都是通过堂哥的画来初识。堂哥为人,率性刻薄,对我,却是例外。他曾送过我一幅梅花图,画上写着“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峭”之句。当年的我不解其意,亦不敢多问,这幅画一直在我父亲的书柜里躺着。我的堂哥至今仍在乡下的中学当老师,经常醉酒,现在的他应该不再画梅了。

我见过很多梅花图,却一直没见过梅,对年少的我来说,梅花只是一个遥远的向往。94年春节,我回福州过年。一日傍晚,姐姐忽然说要带我去见一个朋友。当时的农大还没有映辉楼,那片山脚下是一个小花园。姐姐拉着我往花圃里窜,然后指着一棵小灌木对我说:这是梅树,可是花还没开呢。我细细看了一回,零零星星几个花骨朵,无精打采地挂在树枝上。这真的是梅?春假很快就结束了,没能等到那棵梅树开花,我又重新回到了上海。后来,听说那片小花园变成了映辉楼。再后来,我的姐姐也出国了。

95年春,我终于有了一次前往南京梅花山赏梅的机会。花即谢,人如海,颇为失望。又一年,我独自前往西子湖畔的孤山,徘徊在放鹤亭边的梅林,看着那星星点点的梅花,清幽到了极点。天仿佛要下雪,杭州的早春,气温真是低。多年后忆起,心里仍然胆怯着那一片江南的春寒。

这几年,福州的园林引种了很多梅树,只要出门,处处可见梅的影子。不知道,现代的人面对梅花会不会有寂寞的感觉,我是断然没有的。梅花的韵致,不过是在自己的想象中罢了。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谈梅花,难免显得矫情。不过,每年寒冬,我仍然想一个人到郊外,安安静静地看一回梅花开。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21: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箱底 于 2014-1-13 21:15 编辑

榆树盆景:
1.jpg

年少的时候,依稀有过成堆的梦想,莳花弄草算是其一。十岁左右的光景,我在院子里掌管着数十盆的花草。父亲是爱花之人,花苗花盆由他出面调理,其余之事均交付予我。春暮夏初,满院子红飞翠舞,是童年记忆中最美的一幅画。记得那时还有一个盆景置于厅内,一棵小小的榕树,树干虬曲,扎片结顶,父亲视若珍宝,小孩轻易碰触不得。年少时的我心有疑惑:盆景并不好看,何以赢得父亲的尊重?  

盆景起源于中国,约形成于汉唐时代。章怀太子李贤墓的甬道东壁上,有侍女手捧盆景的壁画。唐时画家商立本所绘的《职贡》图中,也有手托浅盆的进贡者,盆中的造型是优美的山石,与现代山水盆景极为相似。 

盆景与盆栽不同,除了供四时欣赏,还必须通过精心的艺术造型,表达无穷的诗情画意。“缩地千里”,“缩龙成寸”,竟显一片大好风光,所以有人把盆景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高不盈尺的树木,却有虬曲苍古的风姿,犹如参天的百年古木。一勺盆水内,巧妙地布置几块石头,却能显示出广阔的水域和起伏的峰峦。如中国山水画中所云,“飓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

唐人冯贽《记事珠》中记载:“王维以黄瓷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盛。”摩诘能诗善画,不禁想问,这盆景是从他的画里来,还是回到他的诗里去?白居易笔下的盆景平淡简洁,不失清新可爱。“青石一二片,白莲三四枝,寄给东络去,心与物相随”。杜甫诗中的盆景是个大写意,充满天然野趣。“一匮功盈尺,三峰意出群。望中疑在野,幽处欲生云”。在历代盆景爱好者中,自然少不了苏东坡,他对盆景的挚爱,简直是痴态可掬,《双石》诗中云:“梦时良是觉时非,汲水埋盆故自痴。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眉。。。。。。。”

至明清,中国盆景艺术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文人墨客的笔下处处有盆景的影子。《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就有很多描写盆景的文字。“点缀盆中花石,小景可以入画,大景可以入神。一瓯清茗,神能趋入其中,方可供幽斋之玩。”对盆景的喜好在当时已形成一种风气。爱花成痴,喜剪盆树的沈三白,有一个叫芸的女子作伴,不知羡煞了多少后人。

近代的周瘦鹃,先以写作鸣世,继以盆景成家。1935年他以卖文所得在苏州王长河头买到一片园地建成紫兰小筑,招兵买马似的在苏州各园圃中百方搜求盆景。爱花成癖,还剪栽有术,大凡一花一木,经其运思,便成佳构。周瘦鹃的盆栽,一方面出自心裁的创作,一方面是取法手上,依照古人的名画来做,他的作品曾多次在上海莳花会上获奖,为此写下了“愿君休薄闲花草,万国衣冠拜下风”之句。十年浩劫,周老跳井身亡,紫兰庭院,夷为废墟,诗文书画,流离失散,令人怅惘。

西湖公园里有个盆景园,人少,清静。女儿小的时候,我时常带她去那里玩耍。园子里的盆景疏于打理,孩子没有兴趣,她更喜欢外头池塘里又肥又笨的红鲤鱼。我经常坐在盆景园里发呆,眼前这些榕树、榆树、赤楠都是制作盆景的好树材,当年如果它们是被种在别的地方,根连着大地里,现在会是什么模样呢?

前几年,父母回国定居,我把学校的老房子重新装修了一番,期间曾把父亲的榕树盆景弄丢了。父亲回来后,为此唠叨过好几回。我信誓旦旦地说:日后一定赔你一盆!去年秋天,西湖有盆景展,曾陪父亲逛展览,父亲对园中的盆景啧啧称赞。当时我便想,我欠爸爸的盆景还没还呢。

“仿佛烟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壶天,旁人莫讶胸襟隘,毫发从来立大千。”被誉为江苏盆景之王的《秦汉遗韵》,在全国盆坛艺苑中属传世珍品。盆中的圆柏有五百年的树龄,因管理不当,这棵柏树于公元二00二年在虎丘盆景园寿终。五百年的寂寞,五百年的底韵,现时代的人步履匆匆,有谁愿意慢下步子来,回头看一看这些不被尊重的精灵呢?
发表于 2014-1-13 22: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得金奖的盆景,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作品。应当是2012年的事了,曾颇费心思,想找一个好角度排它,可并不如愿:总是有干扰。
我的牧童还在山坡上,你的已经下山了

盆景

盆景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17: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闲云老师,我和我爸爸也觉得这个盆景好,当时随意按了两张。
这么一看,差别可真大,我的是早春,你的分明是初夏了:)
发表于 2014-1-16 01: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每每看箱底的文章总是停不下来,却又快不起来,不知不觉就过了半夜
亏得我现在老了性子慢了许多,否则还真要把我急死
哪位是急性子要治的话,那就请他读箱底的文章吧
哎,别说,花鸟鱼虫,人文典故,他还赚了一大箩筐呢
发表于 2014-1-16 19: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真有文采真好!我是绝写不出这么好的文章的,上学时作文全是3分只有1个5分!
发表于 2014-1-16 22: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猜那个5分的是——体育
发表于 2014-3-14 11: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箱底美文,一看再看。
《寒花葬志》很吸引我,一定去找来读一读。
乌桕树那张有宋画之美。还不认识乌桕树,福州哪里能看到?
发表于 2014-3-14 12: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扶苏

福州到处都有,森公也有。
北峰公路边也有不少,这一阵还没吐叶,再暖些时候你去看,乌桕新叶很漂亮。
发表于 2014-3-26 08: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简单的桥

谢谢桥姐指点,周末去找找。
发表于 2014-4-4 22: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扶苏
扶苏,昨天我在森公拍的乌桕新叶。

DSC_4702_副本.jpg
发表于 2014-4-8 15: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文
发表于 2014-4-8 15: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原野随想 于 2014-4-8 15:05 编辑

美文
发表于 2014-4-11 16: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扶苏 于 2014-4-11 16:15 编辑

回复 26# 简单的桥

新叶让人眼前一亮!
发表于 2014-5-29 06: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箱底

佛徒们认为,韭菜是蔬菜里的荤,吃斋的人是碰不得的。
什么典故?
亦或因韭酒谐音而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福建省观鸟协会 ( 闽ICP备19009696号-1 联网备案号:35010202000962 )

GMT+8, 2024-4-30 16:58 , Processed in 0.05523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