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观鸟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38|回复: 0

【转】救救鸭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8 22:24: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22237gln27z6i5uir2llr.jpg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1164-保护中华秋沙鸭
作者:乃一姆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的四年,英国动物学家古尔德(John Gould)来到中国。这或许已经不是他第一次与中国的事情打交道,在30多年前他就已经在伦敦得到过一些来自喜马拉雅山脉的禽类标本。这一次,在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后的20年,已经有着丰硕科研成果的他来到中国进行一项新的研究,并在无意之间获取了一种他从未见过的禽类标本。估计这位与达尔文一同工作过的动物学家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这次中国之行,影响至今。
鸭鸭喜欢在哪里过冬?在古尔德眼中,这是一只从未见过的雄性野鸭。他根据其身体两侧的鱼鳞状花纹,将其命名为“鳞胁秋沙鸭”。不过这个拗口的名字并不怎么好记忆,于是他根据鸭子脑后那像清朝官员顶戴花翎一样的长长冠羽,将其命名为“中华秋沙鸭”。
鱼鳞状花纹+长长冠羽的中华秋沙鸭雄鸟(图片:摄影师@杜卿)▼
222237xv2u7cf0fc3ws32f.jpg
中华秋沙鸭的重要特征——长而明显的羽冠,就这样被巧妙地记录了下来。
不过雌鸟和雄鸟还不太一样,冠羽不明显,颜色也不同(图片@图虫·创意)▼
222237bi3har8552bhw8a8.jpg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但因历史久远的原因部分细节已不可考,但有一点,正如当时多灾多难的中国一样,中华秋沙鸭的命运也并不顺利。从那时开始,这个比人类历史早出现在地球上1000多万年的物种,种群数量和栖息地范围都迅速下降。一直到上世纪30年代,中华秋沙鸭在中国的繁殖种群才由之前“迅速下降”转变为“稳定下降”的状态。
成群结队的中华秋沙鸭(图片:摄影师@杜卿)▼
222237vxgo5n5odxin8dgz.jpg
而那时的国人也对此知之甚少。直到新中国建立前一年,祁天锡等三人所著的《Chinese Birds(中国鸟类)》再版发行,书中终于提到了中华秋沙鸭。但这也不过是寥寥数笔,对其越冬地的介绍仅仅局限于东部长江下游、东南部的福建、西南部四川、华中湖北这几个地区,这些早期记录也均来自可怜的少量零星记录。其实是在东北与南方省份之间迁徙▼
222238vi2ibxrrrx55qixx.jpg
新中国成立后,新一代科研工作者们继续对中华秋沙鸭进行研究,获取了大量成果。在他们的侧写中,中华秋沙鸭是一种分布仅仅局限于东亚的珍稀鸟类。它偏好清澈多鱼的溪流、江河、湖泊和水库,繁殖于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和朝鲜半岛北部,过境经中国东部和中部,越冬于中国中部和南部的黄河、长江以及珠江流域、朝鲜半岛。少量也在东北的不冻河越冬,偶尔也在华南、台湾岛、日本和东南亚越冬。
长白山湿地的中华秋沙鸭雏鸟(图片@图虫·创意)▼
222238daq0s22s3sq7ghs2.jpg
现有的项目成果大多数都是对其繁殖地的研究。结果也是悲哀的:中华秋沙鸭繁殖所必需的原始林已所剩无几。生物学家们对中华秋沙鸭越冬地研究一直相对滞后,在2000年以前,仅在江西省鄱阳湖流域、重庆市江津地区及广东省惠东地区等有研究报道。21世纪之前唯一已知的中华秋沙鸭在南方的最大越冬种群,是赵正阶先生于1990-1991年越冬季在重庆长江万州段所发现的16只中华秋沙鸭。已经是非常小的种群了。
直到21世纪初江西婺源的越冬种群被发现,有了较为系统性数据做支撑,才终于正式确凿地证实了黄河流域以南,特别是长江流域存在中华秋沙鸭的大量越冬种群。
2016年统计的中华秋沙鸭近十年的历史记录点洞庭湖和鄱阳湖周边是最密集的区域(图片@曾晴)▼
222239prrr75rkftooqz2q.jpg
中华秋沙鸭越冬地的研究进展到这一步已经非常难得了,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超长战线的精准调查科研机构的奋发研究,激起了社会责任感,其精神也感染了一大批有担当的民间人士。也是随着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的观鸟活动在民间的发展,中华秋沙鸭越来越多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新的中华秋沙鸭新的分布地也陆续被发现。
中华秋沙鸭雄鸟与雌鸟(图片@图虫·创意)▼
222239tt9bwkvlb7t01tb9.jpg

这其中必须提到一个组织,朱雀会(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它在2014-2018年期间曾联合各地观鸟组织,进行中华秋沙鸭越冬全国同步调查。其成果则是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观测到了超过1000只的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持续刷新我们对中华秋沙鸭越冬地的认识。
2014-2017调查点与中华秋沙鸭记录点的分布图▼
222239pndw8hobf0da5xnu.jpg
可以说,朱雀会对于中华秋沙鸭的保护行动功不可没,而在历次活动中,2016—2017年这次越冬调查的传奇经历可是耐人寻味。
在2016年之前,朱雀会已经组织了两次调查活动,通过超过100个观鸟组织、机构、团体和个人的通力合作,积累了大量的中华秋沙鸭第一手越冬资料。由于对中华秋沙鸭的调查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因此朱雀会在2016年再次出发了。
Tomorrow I will flyTo be by your side(图片:摄影师@韦铭)▼
222240mxqig09ao597nc90.jpg
调查活动极为辛苦,而涉及面相较于之前也更大,共涉及24个省份,覆盖了中国东北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所有中华秋沙鸭越冬记录的省份。如果是下到基层单位“县”,则共涉及到192个县,较2015年调查活动增加17%。
参与中华秋沙鸭调查省份的分布图▼
222240hxdtss0slus8h88n.jpg
“战线”拉得如此之长,却不会阻碍队员们对找鸭的热情。他们以船行、车行和步行的方式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对秋沙鸭进行精确到个位数的统计,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的精确数据。
(图片:摄影师@杜卿)▼
222240vzckxhl3mk9kvokl.jpg
冲鸭,救救小鸭子有着科学的组织和精细的规划,再加上大纵深的调查,这次取得的成果不可谓不丰硕。2017年的调查共记录中华秋沙鸭个体1138只,较2015-2016调查季增加80%,较2014-2015调查季结果增加158%,其中雄鸟453只,较2015-2016年结果增加82%,雌鸟或幼鸟685只,较2015-2016年结果增加74%。鸭子变多,说明中国的自然环境有了改善,这是值得国人欣喜和自豪的事情。
越冬数量变化前五位省份的年度变化▼
222240a99pug9x5bub9gbz.jpg
但隐忧仍然存在。从全部291个调查点来看,97%的中华秋沙鸭的分布区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监测和保护。对于新发现的越冬地及环境威胁因子分两类:一类是水源地和水源保护区,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比如禁止排污和施工等,但此类栖息地的保护措施为从饮用水的角度出发重在保护水质,并不能有效禁止捕鱼和电鱼,以及偷猎水鸟;另一类是枯水期严重少水的河流,主要在陕东和豫西,大量挖沙作业在河道中进行,使得中华秋沙鸭在夹缝中生存。期待天天有鱼吃的日子(图片@图虫·创意)▼
222241pse877e1w7iffqtz.jpg

而对于传统有认识的越冬地,如四川、浙江、福建,在2017年这次调查活动却没有找到中华秋沙鸭,
发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是采砂与施工,包括所谓的“生态旅游”开发,使得河流的栖息地环境几乎每年一变,对河流的原生态生境破坏严重,鸭子都不敢来了。有稳定越冬种群的其他省份年度变化▼
222242g3stg759r1pzw1p6.jpg
多次的调查也越来越多的揭示了中华秋沙鸭栖息地的水环境现状,发现还是有很多河流生态面临的严峻态势。在生态学上,中华秋沙鸭是一种很好的指标生物。它们喜欢清澈的流水,对水域环境非常挑剔,是检测水环境质量的很好标识,它们选择的河流、水库,很多是当地水源地甚至是饮用水水源地,是当地“母亲河”的上游,也是可以直接引发社会各方关注的环境热点。(图片:摄影师@杜卿)▼
222242yvalh665hz3wllwz.jpg
中华秋沙鸭的栖息地,包括越冬地、繁殖地和迁徙经停地,基本是在中国人口密度对比线(胡氏线)以东,都是中国人口密集的省份。相比一些珍稀物种栖息在人口稀少的偏远地区,跟大多数人口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它的栖息水域环境与中国90%以上人口的用水需求息息相关。保护中华秋沙鸭,就是保护中国人自己,这是很多科学家的共识。
冲鸭!冲鸭!冲鸭!(图片@图虫·创意)▼
222243jm7trkgsns7k9sng.jpg
这就是为什么阿拉善SEE基金会旗下的“任鸟飞”项目也出现在了这次活动中。
“任鸟飞”是守护中国最濒危水鸟及其栖息地的一个综合性生态保护项目。该项目将在2016-2026年间,以超过100个亟待保护的湿地和24种珍稀濒危的水鸟为优先保护对象,通过民间机构发起、企业投入、社会公众参与的“社会化参与”模式开展积极的湿地保护工作。
社会力量早就已经是中国动植物观测和保护中的重要力量,更多民众的参与也将弥补政府力量的不足,对珍惜的生物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这种号称“中国国鸭”的可爱生灵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点击下方图片,长按识别二维码,你就可以向阿拉善SEE基金会“任鸟飞”项目捐款,共同守护包括中华秋沙鸭在内的24种中国最濒危水鸟及其栖息地。
222243eeul9z9gi88nnzz5.jpg
让我们一起,“冲鸭!冲鸭!冲鸭!”- 广告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封面图片

@图虫·创意END
222243zzcauvnucxjcxucr.jpg
222243gznzoiddu1fe5eni.jpg
  福建省观鸟会:www.fjbirds.cn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地球知识局」,搜索「diqiuzhishiju」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福建省观鸟协会 ( 闽ICP备19009696号-1 联网备案号:35010202000962 )

GMT+8, 2024-11-29 23:43 , Processed in 0.05750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