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观鸟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17|回复: 2

[推荐]中国观鸟与中国新鸟类摄影(转自中国观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4 05: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观鸟与中国新鸟类摄影  
作    者: 金俊
上传日期: .2004-11-27  
 

    2004年6月2日,是中国鸟类摄影人值得纪念的日子。
    从拍鸟是极少数专业摄影人士的专利发展成民间普及性的摄鸟活动,中国经历了十几年的努力。从艺术地表现鹭、鹤、大雁、天鹅等少数几种体型较大的漂亮鸟儿,过渡到科学全面地记录成百上千种鸟类活动,中国鸟类摄影开始了一个质的飞跃。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人们曾零星地见过张词祖、祁云、周海翔、奚志农、宫正、吴秀山、边缘、王克举等人的优秀作品,在我们的印象里,摄影杂志中的鸟儿大多在绚丽的光照里显示出精彩的瞬间和温情的姿态,仿佛夕阳下丹顶鹤的壮美,鸿雁振翅翱翔的雄姿,家燕嗷嗷待哺的画面,鹰隼俯冲猎食的瞬间才是鸟类摄影的正宗。艺术地看待鸟儿,艺术地表现鸟儿,把现实生活艺术化,是中国摄影界以往的鸟类摄影主线。高昂的相机设备,耗资巨大的差旅费用,仙踪难觅的鸟儿身影,让人闻而却步,不敢涉足。
    2004年6月2~6日,一群通过网络交流集结起来的摄鸟爱好者,在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网站的号召下,从全国各地赶到河南信阳,热热闹闹地举办了中国首届鸟类摄影年会。在风景秀丽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董寨自然保护区,大家实地创作,共同交流,彼此欣赏作品,交流摄影心得。投影仪播放出近百种鸟儿形象,既有科学的价值,又富艺术的感染力。珍稀的鸟种,绝妙的姿态,让以前教科书中枯燥难记的鸟儿立刻鲜活起来,在场的鸟类学者感到激动,在场的观鸟者振奋不已,在场的摄影师更是吃惊,没想到中国大地潜藏着一支力量如此雄厚的拍鸟队伍,仅仅在一两年的时间里,就从南方、北方,从东边、西边,突然间成长汇聚起来一支鸟类摄影新军,以朴素的热情和崭新拍摄方式,推动中国新鸟类摄影诞生与发展。
    新鸟类摄影以自然界丰富多姿的鸟类为题材,以记录各种野生鸟类生态特征与野外生存状态为主要形式,它强调科学与艺术并重,既能为生物学研究提供大量的图片资料,同时也开拓了更广阔的摄影创作空间。
    这种较大规模的新鸟类摄影活动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中国业余观鸟运动。</P>
<>    </P>
<>
</P>
<>中国观鸟运动的兴起
    全世界有近1万种鸟类,每年有近百亿只鸟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往来迁徙,它们穿越大海、沙漠、丛林、城镇,从欧亚大陆飞向非洲,从遥远的西伯利飞向澳洲;而小小的北极燕鸥一年要飞行几万公里,在南北极间往返穿梭,且能准确地回到繁殖地。大自然造就了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鸟儿,吸引了世界无数爱鸟人的目光。一个多世纪前,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就诞生了高雅的观鸟运动。如今,它已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户外运动之一。英国的观鸟活动历史极为悠久,许多观鸟者远足非洲、南美、印度尼西亚、中国,专为一睹珍稀鸟种的芳颜;美国每年观鸟人数达6000万人次;日本有5万观鸟人;台湾有四五万人,各个县都有正式的民间鸟会组织。
    中国大陆观鸟活动萌芽于1996年,一些鸟类专家、新闻工作者、环保志愿者受港台、欧美观鸟活动的启发,结合中国民间环保普及教育工作,率先在北京发起观鸟活动。通过户外观鸟、鸟类调查、鸟类环志、课堂辅导、鸟类摄影展览、参加国际观鸟比赛等活动,把观鸟活动一步步引向深入,发展壮大。许多教师、学生、记者、编辑、离退休人员,以及IT电脑、房地产、医疗、金融界从业人员等,先后接触观鸟并酷爱上这一运动。坚持8年的北师大“周三课堂”成为观鸟者学习鸟类知识,介绍观鸟心得的“圣地”,一批中国观鸟能手从这里培养出来;“绿家园”、“自然之友”等环保组织的鸟类专题讲座,广东教育学院的观鸟教育和活动唤醒许多人的爱鸟意识;尤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网站中的观鸟论坛开通,更成为全国观鸟人交流信息和心得的地方,成为扩大普及传播鸟类知识,组织观鸟和摄鸟活动的一个中心。如今,北京、广州、深圳、上海、大连、天津、太原、洛阳、武汉、南京、重庆、杭州、厦门、福州、岳阳、汕头、昆明等地,活跃着成百上千的鸟人身影,他们扛着望远镜四处观鸟,扛着长枪短炮四处拍鸟,两三年的时间,一种新型的鸟类摄影群体悄悄地在中国大地上萌生。
</P>
<>   </P>
<>
   </P>
<P>
    </P>
<P>中国新鸟类摄影的兴起
    在中国有记录的鸟种达1300多种。很久以来,一些鸟类专家一直都在拍摄鸟类照片,用于科学研究,虽然器材非常简单,摄影技术也有很多缺陷,但是他们一直坚持不懈。另外,有些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为了搞好科普教育工作,也在认真地拍摄,为鸟类摄影积累了一定的资料。随着业余观鸟活动的普及,一些观鸟人也拿起相机拍鸟,尤其是一些具有专业摄影知识的观鸟者积极参与,很快就在观鸟圈内产生了一批摄影痴迷者,他们从观鸟入门,边观边拍,经常上网交流,从摄鸟的乐趣中找到艺术的享受,从不断拍出的“杰作”中发现自己新的人生价值。鸟类专家和业余摄鸟人虽然摄影技术欠佳,但他们熟悉鸟类的生活动规律,容易发现,容易拍到,是一般人望尘莫及的。有些摄影人从其他方面转过来拍鸟,不一定是为了追求认识很多鸟种,更多的目的是想拍出优秀的鸟类摄影专题节目。如此一来,喜欢观鸟的,喜欢摄鸟的,业余观鸟的,专业摄鸟的,通过网络的交流沟通,经过几年的酝酿,终于以独特的群体艺术成就在董寨集体亮相,形成中国新鸟类摄影的群体。
    与以往鸟类摄影不同的是,从业余观鸟界兴起的新鸟类摄影涉及面非常广泛,各种野生鸟儿都是拍摄的对象,其中有些小鸟只有10厘米左右长,活泼乱动,发现辨认尚且不易,拍摄就更难了,因此,这种鸟类摄影图片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它以广泛的实用性,以内涵丰富的鸟类生活信息,展示着新鸟类摄影的魅力和生命力。同时,许多构图奇特、光影丰富、瞬间动人的鸟类真实活动景象,也以一种全新的画面,给观者带来惊喜和视觉上的享受。
    数码相机的发展为鸟类摄影提供了物质条件。过去使用传统相机拍摄,成本非常高昂,置办一套相机和长焦镜头,需要10多万元,每次拍摄所需的大量胶卷更令人望而生畏,几千元成本极为正常,而且几十张几百张照片里有时才能挑出1~2张较好的。与之相反,数码相机提供了几乎“零成本”拍摄费用的便利,为摄影爱好者消除了后顾之忧,摄影者只要拥有长焦镜头和自动聚焦、自动曝光数码单反相机,就可以像专业摄影师那样随心所欲地按动快门,拍摄结果立刻就可以看到,不好重新再拍,丝毫没有额外费用的担心,从而使许多人的拍鸟梦想成为现实。
    另外,结合单筒望远镜,观鸟人发明了望远镜摄影,镜头焦距可达数千毫米,即使鸟儿远在上百米开外,数码相机也能将它们拉到眼前。这种更加低廉的成本使许多观鸟人纷纷加入到摄鸟的行列,把发现和记录的乐趣一同享受。
    所谓望远镜摄影就是使用专用接圈,将轻便型的数码相机与单筒望远镜组合起来拍摄,人们调整望远镜对焦钮,便能清晰地从LCD显示屏上取景对焦,按动快门可以记录下镜头中的影像。通常,人们选用尼康4500相机接望远镜拍摄,焦距可达2000~3000毫米。
望远镜摄影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它通过专用的接环,可以同尼康、佳能、徕卡等传统的单镜头反光相机连接使用,镜头焦距达到800毫米,操作方式与使用长焦镜头基本一样,在色彩和层次表现上也基本能够达到摄影的要求。据了解1支传统的600mm镜头售价为5万元左右,而1台单筒望远镜仅1万元左右,良好的性能价格比让越来越多的观鸟摄影爱好者选用后者,并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
    根据不同的题材,人们可以选用不同的摄影器材。一般来说拍摄多动的林鸟,人们多使用传统单反数码相机和长焦镜头(或接望远镜);拍摄距离遥远的水鸟,拍摄静止时间稍长的鸟儿,就可以使用望远镜加轻便型的小数码相机。长短兼备,各显其能。
     </P>
<P>新鸟类摄影的欣赏和思考
    在中国首届鸟类摄影年会上,有80多种鸟被收录到镜头中,其中便有极其珍贵的仙八色鸫、白冠长尾雉等。摄鸟人刚刚放下相机,就忙着将照片传到网上,互相交流,切磋技艺,探讨得失。对于如何衡量作品的高下,如何确定艺术水平优劣,大家仿佛都不太在意,兴之所至地展示着各自的成果。鸟类摄影的发烧友展示了激情,也在观众间唤起了摄鸟的激情。
    我们一遍遍地欣赏着网上的摄影作品,发现新鸟类摄影具有科学和艺术的双重性,它显示记录到一些濒危的鸟种与抓取到常见鸟儿的精彩瞬间同样重要;捕捉住普通鸟种的罕见行为与追求光线和构图效果等量齐观。科学图片必须清晰真实,艺术照片必须生动感人。抓住鸟的气质,鸟的精神状态,鸟的肢体语言,有利于表现出摄影的艺术性。同时,对于科学研究来说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以前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小鸟直观地展现在面前,立刻就让许多人感到新鲜,感到好奇。在活灵活现的影像前,再多的文字也成为多余的赘述,再难记的数据也很容易留在记忆中。它更利于将鸟类知识普及化、全民化,更能从现实的角度唤醒世人对鸟类的热爱,对自然的珍惜。
    综合分析国内外优秀的鸟类摄影作品,我们认为中国新鸟类摄影必须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是科学的鸟类摄影;第二是艺术的鸟类摄影;第三是人文的和“鸟文”的鸟类摄影。它们之间既有发展的阶段性,也有互相融合性和互补性。
    科学的鸟类摄影是新鸟类摄影的基础,也是我们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需要努力完善的工作。鸟种越丰富,形象越具体,色彩越真实,科学价值越大,越能全面地勾勒出中国鸟类分布、生态的规律,因此,拍到拍好拍全的意义尤为重要。地域广博的中国大陆有太多的飞鸟等待人们去拍;成百上千的自然保护区有诸多珍稀的鸟种等待摄鸟人去捕捉,现有的照片已让中国鸟类专家惊喜不已,但这只是开头,还需要经过很多年的努力。最关键的问题是中国还没有一支足够人数和足够水平的摄鸟队伍。在日本,有一个摄影师潜心拍摄了十几年,认认真真地给鸟儿拍摄“标准照”,才形成一套相当完整的日本鸟类图鉴。在今后的5年时间内,中国如果能培养出一支通力合作的全国性鸟类摄影爱好者队伍,相信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能积累起相当丰富的鸟类科学摄影图片库。
    艺术的鸟类摄影是人们心中崇高的目标,在着力表现图片的科学性时,还要学会用艺术的眼光构图、用光、抓取瞬间。鸟类摄影照片必须具有艺术的震撼力,才能成为优秀的图片,才能百看不厌。也正由于此,新鸟类摄影才具有进入摄影艺术领域的资格,才会为更多的人们所接受、所欣赏,也才能有成千上万的摄影爱好者投身进来,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人文的、“鸟文”的鸟类摄影是最高的境界,以人为本,认识自然,关爱自然的呼声唱响多年后,鸟类摄影用生动的图像语言反映着鸟与鸟之间,鸟与自然之间,鸟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然而,由观鸟者唤醒的全民爱鸟意识,更倡导以鸟为本的鸟文摄影理念,摄影师更应该从鸟的角度出发认识自然,认识世界。摄影师要充分地尊重鸟,自觉地在不惊扰鸟的正常生活状态下再给它们拍照。摄影人没有权力干扰、侵害鸟类的生活,不能仅为了得到一张自鸣得意的照片,就不顾一切地向前冲,摆布巢中雏鸟等等,那种故意吓飞鸟儿,制造满天惊鸿的做法是新鸟类摄影人深恶痛绝的!
随着鸟类摄影魅力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大规模的摄鸟活动也许会于不久的将来在中国普及开来。今天,我们在庆祝中国新鸟类摄影萌生之际,也许我们更应该呼吁尽快“立法”(或者是“鸟类摄影的道德法庭”),提醒后起的摄鸟人一定要树立环保意识,要想方设法多给动物创造点安全距离和安全心理,让鸟儿自由自在地觅食,平平安安地筑巢育雏,在保护好鸟儿的情况下再按下快门。
</P>
发表于 2005-8-24 20: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金先生突出单桶的作用有广告之嫌[em07][em02][em01]
发表于 2014-11-25 17: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福建省观鸟协会 ( 闽ICP备19009696号-1 联网备案号:35010202000962 )

GMT+8, 2024-12-11 19:03 , Processed in 0.06916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