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观鸟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63|回复: 44

回忆崇明东滩,回忆东滩的四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12 23: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离开生我养我的崇明,到上海市区内工作已有一年了,在离开崇明后的这一年多里,虽然也偶有回去,但总是那么的匆匆忙忙,没有了原有的那种感觉,可能步入中年的我心态正在渐渐地变老。时不时坐在办公室里,眼前会浮现出东滩,于是便有了以下的文字。</P>
< align=center>引子</P>
<>  东滩,是上海的唯一一块尚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在高速发展、喧闹非常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中,有着这么一块未被世人所认识的水与鸟的天堂,不能不让人向往,而东滩的四季,又有着各不相同的景象。赤、橙、黄、绿、青、蓝;江、河、沼、泽、湖、泊;鹤、鹭、雁、鹳、鸻、鹬,丰富的色彩、多变的生态环境,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候鸟,同时也吸引了众多鸟类爱好者。放眼东滩,水滞水流,禽来禽往。或孤栖独宿,迎风伫立,形单影只,寂寞中呈现静的宁谧;或众聚群集,列队横空,数多类广,喧噪间展示动的熙攘。</P>
<>黄海生态区

回忆崇明东滩,回忆东滩的四季

回忆崇明东滩,回忆东滩的四季
</P>
<>长江口
</P>
<>

回忆崇明东滩,回忆东滩的四季

回忆崇明东滩,回忆东滩的四季

</P>
<P>崇明东滩</P>

回忆崇明东滩,回忆东滩的四季

回忆崇明东滩,回忆东滩的四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12 19:59:32编辑过]

回忆崇明东滩,回忆东滩的四季

回忆崇明东滩,回忆东滩的四季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3 00: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  align=center>春  篇<p></p></P>
<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FONT></p></P>
< ><FONT size=3>春季的东滩充满了生机,一切都在生长,一切都在更新。</FONT></P>
< ><FONT size=3>清晨,太阳还没有露出它那温暖的笑脸,在大地的表面浮着一层薄薄的水雾,慢慢地往上升腾,远处的房屋隐隐约约,好似罩上一层薄纱。初春的东滩乍暖还寒,堤岸一侧的芦竹刚刚露出尖尖的嫩芽,带着晶亮的露珠,嫩黄中带嫩绿,似一支支小小的短剑,直刺天空。</FONT></P>滩涂上的芦苇已是窜得很高,为滩涂盖上了一层绿意;小草也露出了它嫩嫩的绿芽,到处一片绿色。而鸟儿更为春意盎然的东滩增添了无限的活力。南来北往的迁徙候鸟云集在此,时而如乌云在空中翻滚,时而似彩云降落滩涂;时而喧噪鸣叫,时而低头觅食,说不尽的千变万化,道不完的百态千姿。

回忆崇明东滩,回忆东滩的四季

回忆崇明东滩,回忆东滩的四季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3 00: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办公室里的网络真是一个破网,30多人(可能还不止)共用1M的带宽,上网真如蜗牛爬,我已失去了那份心情。</P><>还是等晚上吧,回家去独享2M的带宽,应该会爽!</P><>不过,有点对不起大家了。</P>[em04][em04]
发表于 2005-10-13 01: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黑皮</I>在2005-10-12 16:37:01的发言:</B>

<>办公室里的网络真是一个破网,30多人(可能还不止)共用1M的带宽,上网真如蜗牛爬,我已失去了那份心情。</P>
<>还是等晚上吧,回家去独享2M的带宽,应该会爽!</P>
<>不过,有点对不起大家了。</P>[em04][em04]</DIV>
<>呵呵,现在是人多地少啊</P>[em01][em01][em01][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3 04: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上文字吧,图片穿插着放些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3 04: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 0cm 0cm 0pt;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潮 沟</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潮沟是在潮汐的作用下,由于滩后落潮流的较强冲刷作用造成的,源于岸边低洼地区,由岸向海,浅而窄的树枝状小潮间不断汇聚成宽深的大潮沟。在东滩上随地形弯曲幽深,时隐时现,同时潮沟又随水文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里不仅是鸟类栖息的好地方,也为鸟类带来丰富的食源。<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滩涂上有当地渔民经常行走的滩涂小路,沿着自然潮沟弯蜒向前,伸向远方的水线。因为在潮沟边上相对其它地方而言地势较高或不会积水,小路有的地方很硬,当然也有的地方因为走得人多了而泥泞不堪。</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崇明东滩较大的潮沟在当地人的口中都有名称,如白港、二通港、小南港、捕鱼港、牛场港等等,这些名称都是当地老百姓根据各条潮沟的不同特点而给起的名字:白港最早是由团结沙与崇明岛之间的一条泓道,以白茫茫的一条港汊而得名;而崇明二通港是指一条潮沟在通往大海的过程中,突然一分为二,变成了二通通往大海的潮沟等等。这些潮沟长可达<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st1:chmetcnv w:st="on" UnitName="千米" SourceValue="5"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千米</st1:chmetcnv>,宽<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st1:chmetcnv w:st="on" UnitName="米" SourceValue="60"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0</FONT>米</st1:chmetcnv>,沟深可达<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st1:chmetcnv w:st="on" UnitName="米" SourceValue="3"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米</st1:chmetcnv>。而另有沟长仅几十米至几百米,宽一到几米,深仅几十厘米小型潮沟。这些潮沟是浮沙的聚集地,有些潮沟的淤泥更是数米,穿越这些潮沟是在东滩行走最为危险的行动。我就遇到过一次至今仍有点害怕的经历:</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一开始走在渔民经常行走的小路上,心中不禁想起了张明敏唱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踏在湿滑的泥路上,脚下不时发出踩断芦苇的“噼啪”声,眼望着远方翠绿的广褒滩涂,时不时又留意安全的落脚之处,那份心情随着和旭的春风,想随着春风而飞,与远处的候鸟对话,又不得不一步一挪地慢呑呑,说不尽的矛盾,说不尽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突然,一条大潮沟横在当前,为了节约宝贵的时间,趁着现在是退潮时间,我决定直接涉水穿过潮沟。</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慢慢地下到潮沟下部,用三角架试探一下水到底有多深,还好,水很浅<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正在退潮<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但水下有不浅的淤泥,勇敢地跨出了大大的第一步,还好,底下很硬,第二步、第三步,一切顺利,回头一看,已越过了潮沟的将近一半。就在这时,突然觉得我的双脚正在慢慢下沉,不得了,我陷入淤泥中了,一瞬间,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完了,今天要出事。马上用三角架支住淤泥,总算暂时止住了双脚的下陷,慢慢地、用力地往上拔脚,可笨重的水裤又不帮忙,并不随着脚一起出来,而此时另一只脚又陷得更深了些。怎么办?在一无办法的情况下,我只能跪了下来,就在这时,我的一只脚脱离了淤泥的束缚,而另一只脚的情况也好了许多,稍一用力,双脚均彻底摆脱了淤泥的困扰,就这样,慢慢地,一点一点地,跪着挪出了潮沟中间。</P>离开潮沟,挑选了一块较为高亢的地方,席地而坐,喝点水,稍作休整,刚才的紧张与害怕,使我的体力消耗过度,真是心有余悸。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3 04: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潮沟</P>
<>

回忆崇明东滩,回忆东滩的四季

回忆崇明东滩,回忆东滩的四季

回忆崇明东滩,回忆东滩的四季

回忆崇明东滩,回忆东滩的四季

回忆崇明东滩,回忆东滩的四季

回忆崇明东滩,回忆东滩的四季

回忆崇明东滩,回忆东滩的四季

回忆崇明东滩,回忆东滩的四季

</P>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3 04: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 0cm 0cm 0pt;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旗  标</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旗标是最近几年刚开展实行的一种研究鸟类迁徙的手段,是指在迁徙鸟类的腿上带上一片或几片彩色的旗状塑料片,而在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路线上,已对每个国家的各个地区都进行了颜色的规定,然后通过野外对旗标颜色的辨别,可以知道该鸟来自何处,以了解鸟类的迁徙路径。</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为了了解迁徙鸟类的情况,切实履行国际间的协议,每年春秋二季,我们都会在东滩观察、记录。</P>滩涂外侧是一片的铁板沙,鱼鳞状的滩涂在阳光下发出蓝灰色的光亮,一望无际,人站在滩涂上,显得格外的渺小。回头而看,一行歪歪斜斜的脚印伸向远方,在滩涂上格外醒目。水线边上,一群鸥在翻腾嬉水,找到一个较为高亢的地方,支好单筒望远镜,先对整个视野进行了一个粗略的扫描,对视力所及的鸟类有了一个初步的估计,然后逐一进行辩认、统计。忽而,一群飞翔的小鸟从望远镜的视野中一闪而过,密密麻麻,好大的数量!在空中转了几圈后,鸟儿降落的一条大潮沟的边上,通过望远镜的帮助,我可以清晰地看个明白,这是一群大滨鹬,数量不少于3000只,正在滩涂上觅食,一步一啄,样子煞是可爱。忽然,一抺亮丽的黄色掠过我的眼帘,这种黄不是滩涂上或者水鸟应有颜色,忙不迭转过望远镜,仔细地寻找刚才那黄色,对!就是它,细细的小腿上箍着一枚黄色的旗状标志物,噢!这是一只来自遥远的澳大利亚西部的小鸟,经过了漫长的空中飞行,它的体重已消耗得差不多了,怪不得,一停下来就拼命地吃,看来是得好好慰劳自已,否则会对不起东滩的慷慨馈赠。再找找,别遗漏了任何重要的信息,果然,在这群鸟中,我观察到了三只带有黄色旗标的大滨鹬,另有二只橙色、一只白色旗标,那是来自澳大利亚西部和新西兰的远方来客。更惊喜的是,发现了一只带有绿色旗标的斑尾塍鹬,那可是来自澳大利亚东海岸,非常少见,只因澳大利亚东部的迁徙鸟类,很少在崇明东滩出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3 04: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忆崇明东滩,回忆东滩的四季

回忆崇明东滩,回忆东滩的四季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3 04: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 0cm 0cm 0pt;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插  网</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崇明东滩是当地渔民捕鱼的主要场所,他们主要采用插网、蒸网、推网和网络子等方面进行捕捉。而在东滩的外侧,当地渔民主要采用的是插网。</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插网是指在滩涂上每间隔一定的距离,竖一根<st1:chmetcnv w:st="on" UnitName="米" SourceValue="1.5"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FONT>米</st1:chmetcnv>至<st1:chmetcnv w:st="on" UnitName="米" SourceValue="2"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米</st1:chmetcnv>高的毛竹,然后在毛竹之间系上塑料制的渔网,网的下端被固定的滩涂里,远远看去,蜿蜿延延、长达几百米,甚至几公里的网就象是农村里常见的篱笆,只不过是在滩涂上罢了。渔民主要采用守株待兔的方式,利用每天二次的潮水来进行收获。当潮水开始上涨时,潮水会淹没整个插网,很多生活在潮水的鱼儿就会顺着潮水进入到插网的内侧,而当潮水开始退落时,鱼儿特有的本能,会使它们渐渐地随潮水而降低活动高度,终于,插网又露出了水面,而这时,在插网所控制的一大片范围内的鱼、虾、蟹等一古脑的生物全部被那条无情的网隔了开去,从而成为人类的盘中餐、袋中钱。由于这样的捕捉没有任何的选择性,因此对自然资源的破坏程度可想而知,据说,在插网中经常能发现中华鲟的幼鱼。</P>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3 04: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 0cm 0cm 0pt;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捕  鳗</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鳗苗被誉为“水中的软黄金”,早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FONT>世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0</FONT>年代初期,在崇明东滩及长江口就暴发过“鳗苗大战”。经过多年的掠夺性捕捞,现在的鳗苗已不能成汛,因此现在的捕鳗船数量以比往年少了很多。但是在滩涂外侧的水域中,有着数不清的渔船,竖着高高的桅杆,在船体两侧,横挑着二张大网,在茫茫的长江水中捕捉长仅<st1:chmetcnv w:st="on" UnitName="cm" SourceValue="10"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cm</FONT></st1:chmetcnv>,粗似纱线的鳗苗。</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每年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FONT>月起,这些主要来自苏、皖、浙、赣、闽等地的捕鳗大军,浩浩荡荡,在长江口水域中抢夺最佳的捕捉位置,待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月初鳗苗从东海中返回长江时,利用比窗纱更密的渔网,在茫茫的水中“捞钱”。</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现在经过多年的休整,今年的鳗苗又旺发,据当地捕鳗人讲,运气好的话,每次涨潮,一艘捕鳗船可以至少捕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FONT>条以上的鳗苗,按目前市场价每条<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4</FONT>元计算,可得收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400</FONT>多元,扣除柴油等成本外,可净赚<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0</FONT>多元,怪不得,有这么多人云集长江口为此拼命。根据当地有关部门的统计,今年在长江口地区捕鳗的船只与网具多达上千艘,捕鳗的网具又是如此之多,网眼又是如此之细,使得进入网中每一个生命都难逃厄运,很多对渔民而言毫无价值的小鱼小虾,因在网中时间过长而窒息死亡,又被捕鳗者很随意地丢入水中、抛弃在滩涂上,而这些恰恰是迁徙鸟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更有甚者,很多水鸟在无意中误入渔网,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1</FONT>年就发生过一只小天鹅误入捕鳗网而被捕的事件,幸运的是这只天鹅因渔民发现及时,获得救治并重返蓝天。</P>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3 04: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忆崇明东滩,回忆东滩的四季

回忆崇明东滩,回忆东滩的四季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3 04: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 0cm 0cm 0pt;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夏    篇<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夏季,是东滩最宁静的季节。</P>< 0cm 0cm 0pt">初夏,温暖的阳光照在东滩,使东滩显得格外的绿,在蔚蓝天空的衬映下,发出迷人的翠绿,是那么的诱人,使人产生想拥抱大自然的遐想。湿地来客使荒烟衰草的偏僻之处,生意盎然;给露地漫水的滩涂浅泽,情趣洋溢。天然风物,自然景观,发人情思,动人感兴,入诗、入文、入曲、入乐,入歌、入舞,入情、入俗。</P>仲夏,强烈的阳光,使滩涂泛出点点星光,在阳光下,屏障般的芦苇在微风的摇曳,地毯似的草地一直延伸到远方,泥涂水涂,鹬蚌相争;沙滩海岸,鸻鹬混处。此刻浪急风高,波澜壮阔;移时风住水静,潮退潮显。天籁虚渺沉寂,自然空旷落寞。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3 04: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忆崇明东滩,回忆东滩的四季

回忆崇明东滩,回忆东滩的四季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3 04: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 0cm 0cm 0pt;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黑脸琵鹭</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黑脸琵鹭,在台湾称之为黑面琵鹭,因其形似琵琶的长嘴而得名,我们更是给它起了个更为直观的小名“调羹柄”,它是一种大型涉禽,属鹳形目、鹮科、琵鹭属。主要在我国东北、朝鲜和韩国等地繁殖,大多在我国东南沿海、台湾、香港、日本、韩国、柬埔寨和越南北部沿海越冬。60年代曾广泛分布东南亚地区,近年来由于环境的破坏和人为的干扰,它们的栖息地日益缩小,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据“国际鸟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于2001年的统计,目前全球数量仅存980 余只。由于种群数量极其稀少,被认为是全球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入极度濒危的物种而收录于红皮书名录,在我国被列入二级保护动物,同时它也是中日两国候鸟保护协定中的鸟类。<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0.4pt">在东滩1998年围垦的土地内,是一整片的人工湿地,当地的农民承包后,在此养殖中华绒螯蟹。而现在的蟹塘,经过一个春季的修整,已是一片的绿意。翠绿的芦苇已是一人多高,清清的水面微微泛着波浪,迁徙路过崇明东滩黑脸琵鹭就主要栖息在此。<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0.4pt">每年的4月初,黑脸琵鹭就会从中国南部及东南亚一带开始往北方迁徙而经过崇明东滩,在初期只会出现零星的几只,至4月中旬,黑脸琵鹭的数量达到最高峰,最多时,在崇明东滩有130只,占到了目前世界种群数量的13%强。而后,黑脸琵鹭的数量就会逐渐减少,直至5月初全部飞离。<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0.4pt">在对黑脸琵鹭生活习性的跟踪观察中,发现黑脸琵鹭白天时间大多在歇息,每隔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盘飞一次,移动栖息地,稍事觅食、走动、理羽后又大多歇息,偶见有求偶行为。尤其是遇上恶劣天气,几乎整日驻足歇息。由于黑脸琵鹭主食的都是去年渔获后残留的、无经济价值的小鱼、小虾,因而未对以养蟹为主业的蟹塘构成危害。因此,渔民对其驻足歇息也不太关注;况且,每个蟹塘周围都设置了两道隔离屏障,并有专人24小时看管,外人难以涉足。所以,蟹塘内人为干扰因素极小,成了黑脸琵鹭安全栖息的一个较为理想的场所。<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0.4pt">黑脸琵鹭在崇明东滩的主要栖息地——蟹塘,4、5月份正是蟹苗放养后急需灌水的时间,蟹塘的水位每日增加2~3公分,直至50~60公分的水深为止。因而,发现栖息在崇明东滩的黑脸琵鹭已连续更换了多处栖息地。好在崇明东滩蟹塘面积多达3万多亩,各个蟹塘开始灌水时间有先后,所以蟹塘水位高度不一。虽然,黑脸琵鹭还能选择到其适合的生境,然而栖息地的不稳定性和生境质量脆弱性的特点对迁徙中的黑脸琵鹭在崇明东滩的逗留中转的场所和时间构成了很大的不利因素!<p></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福建省观鸟协会 ( 闽ICP备19009696号-1 联网备案号:35010202000962 )

GMT+8, 2025-4-21 20:32 , Processed in 0.08421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