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12-13 05: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1>翻译得不耐烦了,本文附赠一篇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FONT color=#000000>近代西方对中国生物的研究》,文章来自<a href="http://www.ihns.ac.cn/members/luogh/xfzgsw.htm" target="_blank" >http://www.ihns.ac.cn/members/luogh/xfzgsw.htm</A>,当然原文是中文的。</FONT></FONT></P><FONT color=#000000><p><FONT size=2>< 5pt 36pt"><FONT face=宋体>近代西方对中国生物的研究<p></p></FONT></P>< 5pt 36pt"><FONT face=宋体>无论在那一个国家</FONT>,<FONT face=宋体>鸟都是最引人注目和最可爱的动物类群</FONT>,<FONT face=宋体>对它们的研究总能唤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在近代,西方对我国研究得最多的动物类群正是鸟类。西方在我国收集鸟类是很早的。据说早在</FONT>1735<FONT face=宋体>年,活的白鹇和锦鸡已被送会欧洲。当时白鹇在欧洲被称作“中国白雉鸡”。这两种雉在瑞典博物学家林奈的名著《自然系统》中</FONT>,<FONT face=宋体>该书还记载了不少既见于欧洲</FONT>,<FONT face=宋体>也见于中国的鸟类。<p></p></FONT></P>< 5pt 36pt"><FONT face=宋体>曾在乌拉尔、阿尔泰、吉尔吉斯、伏尔加和贝加尔湖周围的西伯利亚地区旅行考察的德国生物学家帕拉斯</FONT>,<FONT face=宋体>在他去世的那一年</FONT>(1811<FONT face=宋体>年</FONT>)<FONT face=宋体>出版了《俄属亚洲的动物志》</FONT>(Zoographia Russo-Asiatic),<FONT face=宋体>其中记载了不少也见于我国的候鸟。后来德国的鸟类学家卡巴尼斯(</FONT>Cabanis<FONT face=宋体>)曾对穆林德送回的一些鸟类标本进行过研究。<p></p></FONT></P>< 5pt 36pt"><FONT face=宋体>沙俄的博物学家塔克赞诺夫斯基</FONT>(L.Taczanowski)<FONT face=宋体>在</FONT>19<FONT face=宋体>世纪中叶曾到曾到乌苏里江等地考察收集鸟类</FONT>,<FONT face=宋体>并写出有关的研究报告。随后俄军人普热泽瓦尔斯基在我国的东北地区考察收集回到莫斯科后</FONT>,<FONT face=宋体>也曾对所收集的鸟类标本进行了鉴定研究。还根据自己的考察所得给谭微道他们编的《中国的鸟类》加了一个附录。他在我国所得的鸟类标本,部分由彼得堡动物博物馆主任普莱斯克</FONT>(D.Pleske)<FONT face=宋体>进行了整理描述,于</FONT>1888<FONT face=宋体>—</FONT>1894<FONT face=宋体>发表在《普氏成果》卷二中。主要包括鸟类的分类描述、地理分布和生活习性。后来边奇(</FONT>V. Bianchi<FONT face=宋体>)等人也曾对普氏收集的鸟类作过部分整理研究。<p></p></FONT></P>< 5pt 36pt"><FONT face=宋体>与兽类研究的情形相似,</FONT>19<FONT face=宋体>个世纪研究我国鸟类最出众的成果,被认为是法国传教士谭微道与巴黎自然博物馆的奥思塔莱特</FONT>(E.M.Oustalet <FONT face=宋体>)合编,并于</FONT>1877<FONT face=宋体>年在巴黎出版的《中国的鸟类》</FONT>(Les Oiseaus de <st1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la Chine">la Chine</st1ersonName>)<FONT face=宋体>。全书分为两卷</FONT>,<FONT face=宋体>第一卷为文字说明</FONT>,<FONT face=宋体>第二卷为图谱</FONT>,<FONT face=宋体>文字说明部分罗列鸟类达</FONT>807<FONT face=宋体>种(正文</FONT>772<FONT face=宋体>种,附录</FONT>35<FONT face=宋体>种)</FONT>,<FONT face=宋体>其中</FONT>124<FONT face=宋体>种的图构成了第二卷。文字说明包括分类学名称</FONT>,<FONT face=宋体>命名日期</FONT>,<FONT face=宋体>鸟的外形大小的测量资料</FONT>,<FONT face=宋体>及相关的分类学说明。最后是所见的分布地点等。他们的工作是对后面我们还要提到的郇和工作的继承和发展。<p></p></FONT></P><P 5pt 36pt"><FONT face=宋体>英国人接触中国鸟类也不晚,</FONT>18<FONT face=宋体>世纪下半叶居留在澳门的英国商人就曾送回去过中国的白冠长尾雉。伦敦动物学会的一个鸟类学家</FONT>,<FONT face=宋体>根据其他英国人送回的鸟类标本作研究</FONT>,<FONT face=宋体>于</FONT>1832<FONT face=宋体>年发表了《一个世纪来自喜马拉雅山的鸟类》</FONT>(A Century of Birds from Himalaya Mountains)<FONT face=宋体>。</FONT>1850--1853<FONT face=宋体>年</FONT>,<FONT face=宋体>此人还写了七卷本的《亚洲的鸟类》</FONT>(The Birds of Asia)<FONT face=宋体>。这之中当然也包含大量我国的鸟类。另外,由英国人撰写的印度的鸟类专著中也多含与我国共有的候鸟种类。而长期在华担任领事官的郇和</FONT>,<FONT face=宋体>与同时期在华收集动物标本的著作俄国军人普热泽瓦尔斯基及法国传教士谭微道一样</FONT>,<FONT face=宋体>是鸟类研究的爱好者。在他来华之前,西方关于我国的鸟类和兽类的直接知识,可以说是很少的。他在华任职期间,曾经用了大量的时间研究中国的鸟类,发现和记述了不少鸟类新种。他可能是第一个进入台湾的鸟类研究者</FONT>,<FONT face=宋体>他在那里发现了</FONT>144<FONT face=宋体>种鸟。他在海南和我国其它地方尤其是华东采集过大量鸟类,获得大量的第一手知识。在英国鸟类学家联合会的会刊和伦敦动物学会进展等刊物中发表了大量的文章。</FONT>1863<FONT face=宋体>年,基于长期的积累,他发表了近代第一个《中国鸟类名录》</FONT>(Birds of China),<FONT face=宋体>列有我国鸟类</FONT>454<FONT face=宋体>种。</FONT>1871<FONT face=宋体>年</FONT>,<FONT face=宋体>他又名录作了增订</FONT>,<FONT face=宋体>列鸟达</FONT>675<FONT face=宋体>种。很显然,他是早期研究我国鸟类最重要的人物之一。<p></p></FONT></P><P 5pt 36pt"><FONT face=宋体>进入</FONT>20<FONT face=宋体>世纪</FONT>,<FONT face=宋体>一些在华的英国人士很注意留心收集我国鸟类并作分析研究。二十年代中期</FONT>,<FONT face=宋体>一些英国人曾根据自己生活地区所记,写一些区域性的鸟类作品</FONT>,<FONT face=宋体>如东北</FONT>,<FONT face=宋体>苏吴等。也曾出现一些学术性较强的专著,如长期在我国海关任职的拉陶齐根据在华采集所得</FONT>,<FONT face=宋体>在英国鸟类学家联合会会刊和英国鸟类学家俱乐部期刊等有影响的刊物中发表了大量关于我国鸟类的研究论文</FONT>,<FONT face=宋体>后来又在此基础上出版了两卷的《中国东部的鸟类手册》</FONT>(A Handbook of Birds of Eastern China<FONT face=宋体>,</FONT> 1925-1934),<FONT face=宋体>此书主要记述我国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和广东等沿海省分的</FONT>750<FONT face=宋体>个种和亚种鸟类。被西方人认为是继谭微道之《中国的鸟类》以后</FONT>,<FONT face=宋体>有关中国鸟类学方面较好的一本专著。<p></p></FONT></P><P 5pt 36pt">20<FONT face=宋体>世纪前期美国派了不少动物探险考察队到我国</FONT>,<FONT face=宋体>他们的收集中包括大批鸟类标本。这些标本资料送回去后</FONT>,<FONT face=宋体>很快由各研究单位的鸟类学家作整理研究。</FONT>1916<FONT face=宋体>年,安德思在福建和云南华所得的鸟类标本,送回纽约自然博物馆;罗斯福兄弟</FONT>(T.& K.Roosevelt)<FONT face=宋体>所得的鸟类标本送到芝加歌自然博物馆</FONT>,<FONT face=宋体>很快由美国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的班各斯</FONT>(O.Bangs<FONT face=宋体>)对这些标本作了研究整理</FONT>,<FONT face=宋体>并在博物馆的相关刊物发表了研究结果。这位鸟类学者还研究过一些由英格拉姆采自云南的鸟类标本。<p></p></FONT></P><P 5pt 36pt"><FONT face=宋体>同样的,洛克</FONT>20<FONT face=宋体>本世纪</FONT>20<FONT face=宋体>年代在四川和云南为美国国家地理学会采得大量标本。他的标本送回后</FONT>,<FONT face=宋体>华盛顿国家自然博物馆的雷莱</FONT>(J.H.Riley)<FONT face=宋体>马上作了缜密的分类学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华盛顿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刊物中。由伍尔逊</FONT>(F.R.Wulsin)<FONT face=宋体>率领的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中国中部考察队在内蒙、甘肃、河北采集的鸟类</FONT>,<FONT face=宋体>经有关专家研究后</FONT>,<FONT face=宋体>也将成果发表在</FONT>1931<FONT face=宋体>年的博物馆的刊物中。<p></p></FONT></P><P 5pt 36pt"> <FONT face=宋体>引人注目的是</FONT>,20<FONT face=宋体>世纪在华活动的传教士也热心对我国鸟类的研究。</FONT>1931<FONT face=宋体>年</FONT>,<FONT face=宋体>在福建延平传教的美国传教士柯志仁</FONT>(H.R.Caldwell)<FONT face=宋体>父子写了一本通俗性的作品</FONT>,<FONT face=宋体>题称《华南的鸟类》。柯志仁长期在福建收集动物标本</FONT>,<FONT face=宋体>得了许多鸟类的标本资料。此书描述了大约</FONT>440<FONT face=宋体>种鸟</FONT>,<FONT face=宋体>还提到其它</FONT>40<FONT face=宋体>种鸟。有一些插图。附有鸟巢和鸟蛋的照片资料。它主要依据福建和毗邻省份的鸟类写成。有些描述不是很确切</FONT>,<FONT face=宋体>有时甚至忽略了鸟类的重要特征。<p></p></FONT></P><P 5pt 36pt"> <FONT face=宋体>在我国苏州的东吴大学任教的美国教授祁天锡,也对我国的鸟类做了不少研究工作。</FONT>1917<FONT face=宋体>年</FONT>,<FONT face=宋体>他与在江阴教书的慕维德(</FONT>L.I.Moffett<FONT face=宋体>)合作写了一个本《长江下游鸟类索引》</FONT>(A Key to the Birds of Yangtze Valley)<FONT face=宋体>。在</FONT>1926<FONT face=宋体>至</FONT>1927<FONT face=宋体>年间</FONT>,<FONT face=宋体>他与慕维德和万卓志合作出版了《中国的鸟类尝试目录》</FONT>(A Tentative list of Chinese Birds),<FONT face=宋体>此书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写作</FONT>,<FONT face=宋体>共记载鸟类约</FONT>1028<FONT face=宋体>种</FONT>,<FONT face=宋体>外加</FONT>440<FONT face=宋体>种亚种和变形。后来他们曾作了一些修订。</FONT>1931<FONT face=宋体>年修订后的名录记鸟</FONT>1032<FONT face=宋体>种。</FONT><p></p></P><P></FONT></p> </P></FONT><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