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观鸟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02|回复: 0

转发:动物园的真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4 01: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在中国行走过近二十个动物园,了解到黑幕一角,不够有发言权,不过转发此篇报告在此,仅供参考...
在回楼上:黑幕哪里都有,但是道德是有底线的。再者,今天觉得是很自然的事情,明天可能就会觉得是不可思议的。当年美国的蓄奴也是如此。

转发:动物园的真相

(节选)

并不是我对动物比对人感兴趣
我只是关心生命而已
~ Bill Travers (1922~1994)

原著:《The Zoo Inquiry》5th September 1994
英国世界动物保护协会 (WSPA),生而自由基金会 (BFF)
中文版发行: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
翻译:李耀芳、马于茹、悟泓
校订:悟泓
编辑:陈玉敏

前言

人们在态度上,对于将动物关在动物园里这件事情的看法已经有了改变。无庸置疑,这种态度上
的转变,已使人们得以重新评估传统展览式的动物园--它们早已过时,却仍可在世界各国经常
见到。

已经有相当多的文章讨论和反对动物的人工圈养,动物福利团体试图改善传统动物园的状况,有
些动物园的经营者亦做如此尝试--至少表面上是如此。为了要替动物园的存在做包装,动物园
经营者企图说服大众,宣称「动物园真的是一个保育中心,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拯救濒临绝种动
物」。

英国世界动物保护协会(The World Socie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Animals;WSPA)和生而自
由基金会(The Born Free Foundation;BFF)决定检验动物园经营者此种说法的可信度究竟有多
高。我们将检视现代动物园的所有议题,他们可以被接受的情况是如何?并且我们要问,难道动
物园宣称自己具有「娱乐、教育、和保育」功能,就足以认定让数目多达500万,被囚养的野生动
物忍受巨大痛苦是应该的吗?

这份报告揭示许多令人不安的现象,说明即使全世界各地的主要动物园,都能够百分之九百的改
善它们在保育濒临绝种野生动物的表现(这当然很不切实际),也只能对我们已知濒临绝种动物
数量的三分之一有所帮助而已。

我们的结论是:

即使「真的」是为了「物种的保护与复育」这个值得做的目的,保育类野生动物的人工圈养,最
多也不过是扮演一个稍微捱上边的角色而已。绝大部份的动物园在教育大众如何帮助保护和复育
野生动物这件事上所做的,可说是微乎其微,但却造成圈养动物生理与心理上极大的痛苦。

我们相信每一个关心动物福利与保育的人,对于动物园议题的相关论辩,都能有所贡献。希望这
份报告能对这样的论辩有所帮助,并且有助于我们为未来寻求一套可行,可持续,以及充满同情
与慈悲的保育策略。


Andrew Dickson(1994) Will Travers(1994)
英国世界动物保护协会(WSPA)总裁 生而自由基金会(BFF)总裁

2.0  BFF与WSPA的建议摘要

2.1 有关动物福利的建议

立法改善动物园,以便:
1.设定实际可行的最低动物福利标准。
2.设立证照制度,包括营业执照,繁殖执照,及具强制性且可受公众信赖的员工训练计
画。
3.设置「动物护照」制度,让动物园内每一个体野生动物的转让、交易、交换或淘汰都
能「有稽可征」。
4.订立「善后基金」条款--每一个动物园都必须缴纳,以便在动物园关闭后的一定期
限内,确保善后工作与动物照护能持续运作,避免动物园的关闭造成园内动物不必要的痛苦。
5.成立全国性的顾问咨询委员会--由野生动物专家、动物福利或人道团体代表、动物
园管理专家、动物行为及心理学家组成--针对紧急状况,拟定动物伦理纲领、管理程序与运作
准则(Code of Conduct)等,以保护被囚养的野生动物。

2.2有关动物保育的建议

1.拟定一套计划,采取预防性措施,以支持及「培力」在地住民,共同投入保育工作和重视当地
野生动物资源,作为全球保育策略的主要动力。
2.世界各国和国际间应将--重视的对象与与资源的投入--转向野生动物栖地的保育工作上,
如果适当的话,应包括「栖地域内(in-situ,以下例此)」的人工繁殖与复育工作。

2.3 有关教育的建议

1.动物园的教育,不应建立在野生动物的囚禁上,而应着重于生态体系的保护。
2.动物园的教育,应发展成为与野生动物保育及保护动物栖地环境有实际的连结。
3.动物园的教育,必须对未来能够「未雨绸缪」,鼓励民众实际参与「问题的解决」,
而不是教他们「袖手旁观」。


3.0 BFF与WSPA的理念与挑战

3.1 理念

最适合野生动物保育之处为动物原来的自然栖地,BFF与WSPA倡导将囚养动物的资源移转至「栖地
域内」的保育工作上。
绝大部份动物园内的动物只是提供人类娱乐而已,BFF与WSPA反对将动物囚禁以提供人类娱乐。
大部份动物园内被囚养的动物几乎没有动物福利可言,BFF与WSPA完全反对此种不必要的动物凌
虐。
以动物园为保育动物的手段,就算倾全力而为,对于动物物种保育的成效也是微乎其微。
现行动物园的教育价值,只是更强化人们对于野生动物加以囚禁、支配与控制、玩弄与戏耍的态
度,以及贬抑野生动物生来具有的价值。BFF与WSPA支持发展「无动物教育」(non-animal
education),且应专注于野外保育和对生态系的全面了解。

3.2 对动物园园长的侃σ膳c挑战

将动物关在动物园里,真的有助于保护生态体系,以及栖息其中的动物吗?
1.你用了多少资源在「栖息地内」野生动物的复育和保育工作上?
2.你有什么令人信服的理由,可以支持你将动物囚禁在动物园内?
3.动物没有适当的生理、社交与环境条件,还应该被囚禁吗?你提供给那些被囚禁动物
应有的条件了吗?
4.如果你的动物园圈养了许多并未濒临绝种的动物,或是不属于「人工繁殖以及复育」
计划内的动物。请说明你的动物园内有多少这类动物?
5.展示这些「被活生生囚禁」的动物,对于你的动物园而言,比去保育物种和生态环境
还要重要?
6.对于每一动物个体的生命和福利,你的动物园有加以重视和推吗如果你不能充份、具
体地回答这些问题,那么你的动物园完成了什么样的工作?


4.0 概述

这份由WSPA与BFF所作的报告,是为了检验那些支持囚养野生动物的理由,衡量那些动物被圈养的
环境状况,与囚养动物福利相关的保育与教育议题;并将动物园、狩猎公园、野生动物园、和动
物庇护所自己所宣称的角色功能作一比较。

WSPA与BFF所关切的是:
‧每一个体动物的生命品侃Α?
‧野生动物及其栖地的保育。
‧灌输尊重所有生命的观念。

WSPA与BFF坚信,动物园是:
‧每一个体动物的生命品侃Γ?驯粻奚?阶屃藷o法接受的程度。
‧对动物物种的保育成效微乎其微。
‧就实际来说,只是个提供娱乐的场所。

而动物园:
‧圈养动物的环境连最基本的动物福利或自由都无法提供,例如动物得以寻求隐密性的
机会,或是表现正常行为的能力。
‧对于保育濒临绝种的动物与保护野外自然环境,没有任何重要的贡献。
‧以误导社会大众的方式持续展示各种动物,导致人们对于每一个体生命需求的敏感度
降低。

WSPA与BFF反对为了娱乐目的囚养野生动物。

只有在下列因素成立时,才能接受动物被圈养,当:
‧动物的生理与心理健康被当作是最优先,最重要的事。
‧纯粹是为了保持濒临绝种野生动物的数量;
‧或当动物丧失了在野外求生的能力,圈养在动物庇护所内是人们所能提供的唯一选
择。

5.0 帮助有问题之动物园内的动物

英国世界动物保护协会(WSPA)和生而自由基金会(BFF)已经直接投入了救助动物园内动物与使
其恢复身心健康的工作,对于这些困难重重的工作,我们都有第一手的经验。
1991年,波湾战争(the Gulf War)结束之后,科威特(Kuwait)动物园内的动物又病又饿,由
John Walsh 带领的WSPA小组,提供食物、医疗、和技术上的支持,并发现许多动物被伊拉克
(Iraqi)军队吃掉或当靶练习射击,Azizor是一只唯一幸存的大象,牠的肩膀受到枪伤,在兽医
的照料下已完全康复。
1993年,WSPA在地人员揭发扎伊尔共和国(Zaire)Kinshasa动物园已完全荒废的消息,相当多的动
物包括熊、猩猩、和狮子全身布满发炎的伤口,且睡在自己的粪尿上。WSPA设立了一个兽医诊
所,提供动物园医疗需求、动物照护、及清洁所有动物笼舍。
同年,WSPA接获有关乔治亚共和国(Georgia)Tbilisi动物园内老虎命运的报告。当WSPA的救援
小组到达动物园时,这只名为Masiya的老虎身体仅有六英吋宽,就像动物园内其他大多数的动物
一样,她正因为饥饿而慢慢地步向死亡。Masiya和园内其他动物都因及时得到救援食物,而渐渐
恢复健康。WSPA的代表后来与乔治亚总统Eduard Shevardnadze会晤,以确保动物园腐败、贪污的
职员已因挪用公款而被解雇。
1993年严冬,在亚美尼亚共和国(Armenia)的Yerevan动物园内,有不少动物被冻死,而大象的
尸体被拿去喂给其他动物,在亚美尼亚内战与经济萧条之时,WSPA提供燃料给动物园,使园内一
息尚存的动物能保持温暖。
Gaya是罗马尼亚(Romania)的最后一只大象,被链子锁住好多年,孤单的在砖造的房舍内度过长
达数月的严冬。BFF顾问劝服了政府和动物园管理当局,解开锁着牠的铁链,改善牠的食物,装置
温水冲洗设备,最后打开房舍的门,让牠在围栏里自由自在地在房舍内外走动。
1988年BFF出版欧洲最完整的动物园索引,包含了欧洲所有的动物园,同时另有一系列的研究案例
与建议,都被用于拟订欧盟动物园法草案(the Draft EC Zoo Directive)。此一法规若能落实
执行,将会为动物园内动物的福利带来极大的影响。
BFF与WSPA都是在为减少全球动物园内的动物受苦而努力,不过很显然的,许多动物生命品侃Φ母?
善是极有限的,我们相信这对绝大多数动物园内的野生动物而言,也是如此。
WSPA与BFF积极保护动物园内动物的这个事实,并不表示我们支持或包庇动物园,刚好相反,我们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动物园内动物的苦难。


6.0 透视历史

6.1 动物园的发展

野生动物的展示,最早可以追溯到埃及法老王时代。而动物园(Zoo)的概念则是十九世纪初期才
真正开始出现,当时仅有少数欧洲城市设立动物园。巴黎、维也纳、都柏林、和伦敦,被普遍认
为是最早开始有「现代」动物园的城市。伦敦动物园协会成立于1826年,其「宗旨」(mission
statement)将设立动物园的目的简化为:「动物学和动物生理学的进展,以及引介动物王国中新
而令人好奇的课题(Subjects)」。

此后动物园断续设立,但以1950和1960年代的数量最多。当各地市政当局要求「政绩」,或是商
人想要追求利润时,动物园就成了大量金钱投入的对象。

曾经是国家、城市和少数有钱人禁脔的动物园,现在成了全球已开发和许多开发中国家不可或缺
的一部份。

在数量不断增加的那几年间,动物园基本上只是休闲设施--展示动物以满足大众的好奇心;即
使是那些历史悠久、号称以科学为基础所建立的动物园,亦极少关心较为严肃的议题。例如光是
研究如何在人工圈养环境中,更为成功的繁殖或是维持野生动物物种;却几乎没有一个动物园,
能将眼光放到他们的小圈圈之外,而注意到他们对野外自然环境的责任。

在1970-80年代间,有三个因素与人们对抗和挑战动物园的省思态度有关:
(a) 拍摄精致的自然史电视纪录片,传达了对自然较为正确的诠释。
(b) 旅游延伸至全球,使得许多人较过去有更多的机会,能够观察、了解与欣赏生活在自然栖地
中的野生动物。
(c) 研究造成动物园内动物刻板行为的资料越多,对圈养动物福利的认知越增加。

这些与动物福利、保育与教育相关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侃σ蓜游饭@是否可以被接受(见表
一)。


【表一】
* 1994年英国民意调查(Grossbow Research)
Grossbow 研究公司于1993年进行一项独立的民意调查,以下为抽样访查1,009位民众的结果。

88%的人同意:去动物园的主要目的是娱乐。
82%的人同意:现在比十年前有更多的人关心动物被囚养在动物园里。
62%的人同意:动物园内动物在生理与心理上皆承受痛苦。
51%的人同意:如果他们知道动物园对于野生动物保育只有微乎其微的作用,他们将不再去动物
园。

并且:
去国家公园(National Trust properties)的人数为去动物园人数的三倍。
去主题公园(Theme Parks)的人数为去动物园人数的两倍。

在过去十年里,有许多团体以伦理和实际的考虑来批判动物园。表现卓越的团体包括Zoo Check
(动物园检查组织,当时隶属BFF)和WSPA。在众多指责之下,动物园业的策略家和一些动物园,
曾试图重新评价动物园的角色,以及重新界定它们的目标。这些新的评估结果都已收录在1993年9
月出版的《世界动物园保育策略(the World Zoo Conservation Strategy)》中。


6.2 动物保育和全球环境

1992年被当作是保育分水岭--全世界在政治上认同动物保育和需要可持续性的经营自然资源。
1992年6月在里约召开的地球高峰会议(Earth Summit),第一次将此议题放入国际政治的议程
上。此议程的关键在于,有超过150个国家在生物多样性公约(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CBD)上,承诺将率先从事动物保育、保护、和维护世界生物物种歧异度的工作
(见表二)。


【表二】
生物多样性公约
签定:1992年6月
主要目的:阻止全世界动植物物种,和基因资源的丧失
有超过150个国家签署协议
签署义务:拯救和加强各签署国在其辖区内的生物物种歧异度,并拟定全国性的相关计划和程
序,与分享资源,以协助计划的实施
开放签署时间为1992年6月5~14日;签署国有157国
(世界动物保育监测中心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 , 1994)

动物园的保育目标

「跟一向被虚构的说法相反的是,大多数在动物园内工作的人,都认为那些野生动物应该生活在
野外,除非将牠们囚禁在人工圈养环境的作法,可以合理显现出动物灭亡与存续的不同。在这个
专业圈子里的人已能认知到,在动物自然生态体系外的繁殖计划,最多也只不过是『花钱买时
间』」而已。」(Lindburg , 1993)

世界动物园组织--国际动物园园长联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Directors of
Zoological Gardens--IUDZG)和国际自然保育联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的圈养繁殖专家小组(the Captive Breeding Specialist
Group--CBSG),于1993年9月出版《世界动物园保育策略》。这份文件被当作是一个基础,替
未来的动物园设立了一套议程与架构。它尝试从量和侃Φ慕嵌龋瑸楝F行全球动物园的状况下定
义。它所呈现的数据显示动物园为世界的潮流,它强调以动物园现行和潜在的保育角色为中心主
题,以作为未来工作的策略。这份《世界动物园保育策略》可以说是动物园产业的公开宣言。

然而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确定动物园业者们所展现的有意义、很重要、且适当的方式,确实符
合全球生物物种歧异度的保育工作。(见表三、四、五)


【表三】
《世界动物园保育策略》的保育目标
(i)积极透过各种协调合作方案,支持濒临绝种动物的保育工作,透过栖息地域外(ex-
situ,以下例此)与域内保育方式,保育自然栖地、生态平衡(biotopes)及生态系。
(ii)提供支持和设备,以求增加有助于动物保育的科学知识,并提供相关知识与经验给保
育小区。
(iii)促进政治与社会大众对于保育的需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以及创造人与自然间的
平衡有所认知。

【表四】
《世界动物园保育策略》的相关资料
估计全球有10,000个动物园。
估计有1,200个「core」动物园。
估计有3,000种脊椎动物圈养在「core」动物园中。
估计有619,000,000人次去过「core」动物园。

注:「core」动物园被定义为--受到认可的动物园联盟或协会会员,或是有潜力加入联盟的动
物园。

如果我们根据《世界动物园保育策略》的表面价值,就轻易的接受了它和它所宣称的目标,将会
是一个错误。本报告的部份目的就在于评估其所提出的说法和愿望,以了解其可行性和务实性,
并藉以确定它真的能够「呈现」未来动物园的蓝图。以下就是我们评估与分析《世界动物园保育
策略》的立论基础:

‧生物物种因为人类的活动而加速消逝。
‧有一项全球性的承诺--原则上--维护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歧异度。
‧动物园宣称可以拯救数千种生物物种。
‧以这样的「宣称」为基础,动物园将需要,而且将消耗大量的资源。

社会大众和他们所选出的民意代表,必须决定是否应该继续支持动物园「产业」,或必须发展和
实施其他替代方案。在国际动物园新闻(International Zoo News)的社论中John Aspinall说:

「唯一在伦理上可为今日动物园辩护的理由是,以复育的观点来繁殖濒临绝种动物物种。」
(Aspinall , 1991 , Director/Owner Howletts & Port Lympne 动物园园主兼园长)

6.0 动物园内动物福利的考虑

7.1 动物园适合被囚养的动物吗?

在里兹的橡树路上(Oakwood Road,Leeds)仍旧保留的熊坑(bear-pit),是一个令人伤痛的记
忆,象征过去所有动物园用来囚养动物的极度简陋的设施。当动物园的动物增加时,即依种类分
类囚养,诸如猴园(the monkey house)、鸟园(the bird house)、爬虫类动物房(the
reptile house )等,都是我们所熟悉且仍为全世界动物园通用的圈养方式。

民众到了动物园不喜欢透过笼子观看动物,园方就将栅栏改为玻璃幕或是壕沟,而为了满足建筑
师的野心或降低管理成本,动物的需求就被放在其次。这种发展趋势所引发的问题,通常也意味
着动物园对于圈养动物缺乏足够相关知识。

前伦敦动物园总建筑师约翰‧图维(John Toovey,1994)即曾建议:

「动物园的管理品侃Γ?捎善涮峁┙o动物的设施标准来衡量,而这类设施对动物来说,最好也只
不过是个展示台,但最坏则是个炼狱。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任何一时期的动物园,对于动物的需
求取决与否,皆以人类的观点作标准,此点由其矫饰的建筑设计便可得知。例如,一度在西方国
家动物园内流行的印地安式,或古埃及式的”神殿”,或者是今日的”非洲”印象,则被用来代
表外来种动物。甚且更为不幸的是,动物园建筑常被市政府或国家当作炫耀的工具,其原来真正
应有的功能却被忽视。」

动物园造成圈养动物刻板且不正常行为的原因逐渐被认知后,在不同的程度上,促使了圈养环境
的丰富化:例如放置可让动物攀爬的物体,可让动物游泳戏耍的水池,或是可供动物把玩嬉戏的
玩具。

环境和行为上的丰富化,意谓动物对于自己的日常生活,能够有较多的掌握。这可不是动物园的
选择之一,而是动物园必备的条件。这既不是一个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答案,也不表示动物园因
此就有足够理由可以圈养动物。

经过完善设计的丰富化环境,可以降低动物无聊的感觉,减少动物不正常的行为,但若缺乏妥善
完整的计划,这种效果也只是暂时的。

大自然本身自是丰富多变,但笼子、围篱、和栏舍等设施,无论如何「天然化」,都很快就会出
现生态「停滞」现象(ecologically stagnant)。因此大部份环境的丰富化必须持续进行,也需
要引进具有想象力的技术--蚁丘、树脂枝干、可采蜜的树、叶子、树枝、以及将食物藏起来让
动物自行觅食等等。然而这些措施或方法是否有效,端赖负责执行的工作人员的动机及其投入程
度。有时候,「丰富化」也需要重新考虑、重新安排、重新设计,以免失去作用。行为和环境的
丰富,只能被视为一项减低囚养环境人工化程度的尝试,其或可能改善动物的生活品侃Γ?欢?@
些技术的功能仍然有限。

Toovey(1994)即曾表示:「在已开发国家中,大部份游客可以在电视上--甚或一些人可以在
野生动物保护区--见识真正的『野外』,而现在则期待和想要一个『自然的』动物园。但是动
物园却是一个全然人工化的地方,就算创造了一些『野外』的效果,也只是表面装饰而已,它完
全不可能顾及那些被圈养动物的需求,更别说提供一个『自然』栖地和生态环境了。」

即使在欧洲动物园里,属于社群性动物却被单独圈养的情况已降低,大多数动物仍与自然隔绝,
被限制于大部分是人工化的环境里,排除了不同物种动物之间的互动。

部分动物园动物圈养空间的改善,有助于减轻动物的痛苦,但是大部份的栏舍依然忽略了基本的
动物福利原则,以致造成动物的不舒服、紧迫和生病。原因是:

‧游客对动物的各种侵犯和骚扰。
‧栏舍的型式和大小显示不尊重动物也需要有隐密性、不尊重动物的社群性行为,以及
安全防卫距离与空间。
‧栏舍是了无生趣的设施,导致动物不自然的刻板行为;并且
‧动物被迫与同类动物、或他种动物、或自然环境隔离;甚至无法接萤π迈r的空气。

空间的品侃??稇魞然骅敉獾膭游镎故径际潜匾獥l件,能够防止日晒雨淋,有足够休息的地方是
最基本的需求。对于树栖和飞行动物而言,则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不论是在地面上或离开地面,
牠们都要能够充份垂直和平行地移动;对有蹄动物而言,牠们则需要较多平坦树少的空地;鸟类
则需要较多的枯树,以满足牠们适度的自然行为和生活品侃Α?

任何宣称以「栖地域外(ex-situ)」圈养繁殖方式支持濒临绝种动物保育工作的动物园,都必须
对每一种动物在野外环境的自然生态、栖地、与社群性作全盘考虑。只有如此,动物园才能了解
如何满足被圈养动物的基本需求,游客的需要则在其次,并要求设计师和建筑师依此原则规划或
施工。

这些原则并非新创,但大部份动物园都只是嘴巴说说而已。动物园根本无法满足动物对于足够的
空间和其品侃Φ男枰??

虽然有足够空间的动物可能足以发展社会行为,或建立属于自己的领地;但是单从「量」的角度
来看圈养动物的生活空间绝对是不够的;圈养空间的「品侃Α挂庵^提供多样的地域型态、组成特
性、有趣且多样性的活动选择等,以鼓励动物与环境的互动,使其能表现出较为自然的社会行
为。

近年来动物园表面上的「绿化」工作,其动机主要是粉饰形象以增加民众的接受度,同时增加
「收入」,而不是因为对动物的关怀。

在动物园内,有太多所谓的「自然」景观,都是为了取悦大众,而不是为了要满足动物所需要的
自然环境。

这可由所谓「自然主义」的圈养设施看出,其囚禁动物的方式和十九世纪马戏团的兽笼没有两
样,典型的栅栏和光秃无趣的水泥砖块,除了用来围堵动物外,没有其他任何意义。至于工作人
员喂食用的走道,则只有沉重的铁链与枷锁相互撞击时的声音回响其间而已。

对于大多数的动物而言,动物园里毫无生趣且疏离的环境不会有何改变,「动物展示」这个字眼
已指明动物在动物园里令人侃σ傻慕巧??

除非动物园能得到更多的土地,不然他们只能以减少园内动物,或减少游客服务区域的方式来增
加圈养动物的空间。动物园必须决定那些动物可以正当地保留,而以依照动物对福利的需求,来
分配空间资源的先后顺序,作为最重要的工作目标。

7.2 动物福利,不正常行为和人工圈养的影响 

「为使被圈养的任何动物获得妥善的照顾,我们必须承认这些生物不仅仅只是血肉和骨头而已-
-牠们一样有自然欲望与感觉。」(Jordan and Ormrod , 1978)

有些人辩驳道:动物园提供动物营养均衡的饮食、温暖的笼舍、和兽医的照顾,比牠们在野外的
生活要好的多。他们也举例指出,长时间生活在动物园内的动物比牠们在野外的同类长寿,以支
持上述说法。但是,大自然最强大的「选择」力量,却能减少显现异常行为、具有不正常显性基
因,甚至有缺陷或生病动物繁殖的可能性,以确保自然物种的适应性。

不论是来自人工繁殖或是野外捕捉,从野生动物进入动物园牢笼的那一刻起,行动限制就已加诸
在动物的本能行为上,也许最大的剥削就在于牠们丧失了最重要的自由--可以做「有意义的选
择」之自由。而动物园内的动物也常会陷入一种「学习而来的绝望状态」中。

科学提供了充分的证据显示,动物有很强的支配欲望。旧金山州立大学生物学教授Hal
Markowitz,曾担任奥勒冈动物学研究中心主任,以及波特兰动物园副主任,他指出:

「当食物完全相同,而且垂手可得时,动物仍然会做出某些不必要的动作,以『努力』获得食物
的这项发现,说明我们对于动物行为的有些诠释多么肤浅。当一名学生进入实验室,因观察一只
老鼠推压一枝杠杆,或是一只鸽子叼起一把钥匙,他可能轻易地就会认为,动物是因为口渴和饥
饿才做这些努力以得到食物和水。但是如果这些动物身边就有一大堆食物,却仍然会去做相同的
动作,那么这个解释就行不通了。」

「相反地,我们必须正视另一种看法,那就是除了我们人类自己之外,动物也喜欢自己『干
活』,喜欢看到一些事物的改变是因为自己做了某些事,牠们也会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得以享受食
物与水,而有成就感。总之,牠们也会希望对自己的生活有些掌握。」(Markowitz , 1982)

许多动物园内的动物都有乞食行为,当其目的是如此显而易见时,这种行为几乎不会被认为是动
物的刻板或不正常行为。但是,并非所有的「乞食」都是为了得到食物。

部分而言,这种行为的意义,与上述Markowitz教授所说「老鼠或鸽子的动作」极为类似,它是一
种让动物可以对自己的生活作一些掌控的方式。

伦敦动物园哺乳动物馆馆长Desmond Morris(1964)曾说:
「动物园动物被喂养的很好,牠们不会饥饿,但是牠们仍然乞讨食物。食物的奖励很显然地是牠
们可以『掌控的』一项事物。」

1968年Monica Meyer-Holzapfel教授明确地说明了人工圈养环境中动物「冷漠迟钝」的现象:
「就像人类极度的悲伤和沮丧一样,动物对于周遭所有的事情都漠不关心。」

这种说法表明了动物也会有和人类相同的情绪。

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生物人类与解剖学系系主任M. Cartmill教授最近写道:

「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待野兽(beasts),应被认为是非科学的化人主义论(unscientific
anthropomorphism)」

「这个说法有助于解释,每当有人把类似人类所有的情感、思想、或能力加诸在动物身上时,为
何许多生物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会反对。当珍古德(Jane Goodall)认为,黑猩猩用来挖白蚁丘的
棍子应被当作是工具时,引发Zuckerman爵士的强烈响应说:

『在我成为一名科学家的头五年里,我 ”认识” 许多被圈养的黑猩猩。一只经常和我嬉戏的成
年母猩猩有捡稻草的习惯,为的是用来「修」--我无法想出更好的字了--指甲,但我从不认
为牠是在使用工具。我只是把我的头靠向牠,让牠可以「梳理」我的头发,我觉得没有人比我更
「同理或了解」牠了。』(Zuckerman)

「Zuckerman爵士提出上述的说法,其实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比珍古德更优秀的科学家。但是其说
法也足以自曝其偏见,就像许多科学家一样,Zuckerman爵士必须以嘲笑的口吻包装自己的言词,
否则无法让自己以任何简单心理学上的词汇--(认识),或暗示动机性的说词--(梳理),
应用在任何动物身上。不论那些动物是如何聪明或与人类相似。」(Cartmill , 1993)

有些人反对使用诸如「情绪」这些字眼,是因为「它们」被认为不科学。这些字眼经常被「淘
汰」是因为一般人常会以「化人主义」式用法来描述他们对动物行为的错误诠释。

荷兰籍生物学家Francoise Wemelsfelder在其一篇有关动物会感到「厌倦」(boredom)的报告中
说道:

「每一动物都有其基本、具基因遗传性的行为需求,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当这样的行为表现受到
妨碍时,不正常行为就会出现,或是变得冷漠迟钝。当动物为了保有自我意识,而以不正常的方
式去适应牠所处的『低度刺激』环境时,就可说是『厌倦』了。『厌倦』可以说是一种紧迫
(distress),其所代表的不是动物接收的刺激过多,而是因为刺激不够。」(Wemelsfelder ,
1984)

「厌倦」会导致动物表现不正常行为,其中一些行为可能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Morris(1964)
曾举出一个例子,一群雄性黑羚羊被关在没有灌木或矮树的栏舍里。这种动物以脸部或眼窝附近
的腺体摩擦树枝和灌木丛来作记号,以标示自己的领域。在缺乏这些树枝的情况下,牠们改在其
他羚羊的角尖作记号,而其危险的后果即是失去一只眼睛。

动物因被囚养所导致的其他不正常行为,可能会以不同的型式表现。「自残」是最显而易见和令
人苦恼的例子。运动不足,狩猎追逐的本能无法满足,或攻击驱力转移到动物自己本身,这些都
可能诱发动物的自残行为。Morris(1964)的说法更清楚:「动物许多自残行为,都是以自我为
导向的攻击所造成的结果」。例如,一只猴子企图攻击关在隔笼的动物,但是牠无法穿过铁网,
最后牠发现宣泄其攻击精力的方法,即是转而攻击伤害自己。如此看来,似乎动物表现自身的攻
击性,远较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更为重要。猴子有时会将自己咬得痛苦尖叫不已。当然,还有其他
引起自残的原因。意外可能会使动物身体受伤,而动物一旦受伤,会将注意力放在囓咬自己的伤
口上。一成不变的圈养环境,足以使动物专注于伤口,反使伤势扩大而毫无机会愈合。比方说,
若被囚禁的是猫科动物和猴子,牠们可能会因为牵挂伤口,而让尾巴像是退化的残肢一般垂着。

「虽然近年来,专家们照顾被囚养的动物已有惊人的进步,但此状况距离完美仍是遥不可及,尽
管牠们在医疗上被照护、被妥善喂食、被保护、及有较好的住所。」

「除了多样化、新奇、与刺激以维持一个活动力高的生活之外,动物园的动物可以说是什么也不
缺。许多动物害怕新的事物(neophobic),因此可以毫无困难的接受静态的生活与环境。然而有
很多其他的动物,则非常坚持地拒绝降低牠们的活动量,并且利用许多不同的方法来坚持。」

「动物所坚持的活动有些是具有危险性的,且有长期性的伤害,例如『自残』。但是其他许多活
动对个别动物而言有着很高的价值。那些被戏称为「非功能性的」与「神经侃Φ模╪eurotic)」
活动模式,对于一些较为喜欢新事物的动物(neophilic species)而言,可能还是有一些功能。
至少比被称为「完全不动」(gross inactivity)的最危险状况好些。」(Morris , 1964)

这些问题早在1964年即已被确认,那时的期待是它们到今天都应该可以获得解决。悲剧在于:三
十年后的今天,问题依然存在,Morris的论述至今仍如当初一样,还是先见之明。

不是每一种不正常行为都是动物受虐或受苦事件,有些甚至是起因于动物无法像在野外一样地控
制自己的时间。因为动物不需要自行觅食,空出的时间没有任何活动,而牠也几乎没有机会去做
其他的事。这种行为表现是不正常的,清楚地展现出动物在人工圈养环境中所受到的影响。即使
我们最后并不能证明动物遭受痛苦,不正常的动物行为仍是不能被接受的。

一些不正常行为会被描述为「刻板行为」。剑桥大学动物福利学系教授曾提出下列的定义:

「刻板行为是不断重复相同的动作,这些动作没有明显的目的。刻板行为的成因和结果是众所讨
论的主题。」

他继续说道:

「不论它们的成因为何,对于动物来说,只有在困难的情境下,才会出现刻板行为,有时是极端
困难的情境,因此也就显示动物福利极差。刻板行为是动物福利不佳的指标,而非偶发的行
为。」(Broom , 1991)

一旦动物有可能被野放回到自然,其在动物园内动物行为的改变,极有可能带来严重影响。仔细
观察动物园内动物刻板行为的发展过程,会发现其行为的改变,近似于动物演化发展出仪式行为
(ritual behaviour)的行为改变。要被野放复育的动物,如果背负这种错误的行为「包袱
(baggage)」,如同其表现型的改变(phenotypic change)一样,牠在野外存活的机会将倍受
威胁。

「发生在人工圈养环境内,一个很好的表现型改变案例是蒙古野马(Przewalski Horse)。动物
园已经能够大量繁殖这种野马,牠们的原栖地在蒙古,但目前被认为已在那里绝迹。至少两种改
变发生于人工繁殖野马的第5~8代间(Volf , 1975),且都和基因有关。第一个改变是性成熟提
早,其次则为「产驹期」的增长。原始野马只在春天产驹,而人工繁殖野马则整年皆可产褥,这
些改变是无害的,甚或对圈养的动物有利。但是在大自然中,小驹生得太早或太晚,对于族群而
言将有基因上的负担,因为牠们使用太多资源,却可能没有子代。太快或太迟产驹,小驹可能挨
饿或死于严酷的天气。动物性成熟过早,可能会因太小或太不经事以致无法成功抚育幼代,或是
在不适合的季节产下幼驹。」(Frankel & Soule , 1981)

动物必须具有生存的技术,也许是动物能否重回野外重要的决定因素。

动物在牠们原来的生态系中被教导要如何生存,是非常简单的,然而这些人为的训练却需耗费庞
大经费,且非常不容易达成。

Kleiman(1980)曾指出,「许多非遗传性行为上的改变,可能发生于圈养环境中,这些行为有所
改变的动物不应被释回野外,这些行为包括(1)无法交配;(2)无法抚育子代;(3)无法狩猎或觅
食,(4)无法逃离捕食者;(5)不会对人感到害怕等。而必须特别说明的是,动物复育野放能够成
功的因素,绝对与动物的学习力,以及与同种动物社会化的能力相关。」

「无脊椎动物与较低阶脊椎动物的复育野放成功机会可能比哺乳动物大,原因在于,比方说,后
者必须经常学习如何猎捕食物与如何求偶。」(Frankel & Soule , 1981)

有些人会侃σ墒箘游锘謴颓笊?寄苤?际龅目煽啃裕?绕涫菍β邮硠游锒?浴?uy Mountfort 是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WWF)创始人之一,也是老虎保育计划(Project Tiger)的发起人,他说:

「最近几年来,动物园和狩猎公园不断宣称藉由圈养濒临绝种动物;例如狮子、老虎;他们可确
保这些物种的存续,以响应大众对于动物保育与日俱增的关切。这种说法表现出人们对于生而自
由的老虎充满无知,也很令人震惊。」

「从出生到成年,这些老虎从未被教过猎食的技术,牠们可能会饿死,可能会被牠们所遭遇的第
一只野生老虎咬死,或者因为猎食容易猎捕的家畜和人类等猎物,而很快地被人射杀。在动物园
内繁殖的老虎,即使受到妥善照顾,但除了食物之外,牠们所需要的每一样柀ξ鳎?约疤妊鹨巴?
的享受都被剥夺。牠们或可能健康地被关养在笼内,但近亲交配的结果,以及缺少心理和身体上
的刺激,将造成脑部逐渐退化,使得牠们几乎不能应付丛林生活的危险。」(Mountfort ,
1981)

7.3 大众和政治所关心的议题  

「有一些动物园是很糟糕的,在1,007个现存于欧洲社会(大约260个在英国)的动物园之中,仅
有300个较有名声,足以列入国际动物园年鉴(International Zoo Yearbook)中。某些国家如:
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没有法律管理动物园,就不足奇了。英国的动物园证照法案
(Zoo Licensing Act 1981)规定,由环境部订定设立最低标准,并透过地方当局的发照制度,
以及定期检查落实执法。结果使得少部分动物园被迫关闭。这些标准虽然有被执行,但程度有
限。一些非常糟糕的动物虐待事件被举发出来,但是对于环境丰富化,以及动物园存在的目的为
何这些关键议题,仍然未能萤?啊!梗℅arner, 1993)

有些国家的动物园联盟自愿订立动物福利的最低标准,其中以美国动物园及水族馆协会
(American Zoo and Aquarium Association;AZA)最著名,他们领导完成一些有意义的改善行
动。在其他国家,法律则已提供了动力,英国动物园证照法案即为一例。尽管如此,在改善动物
福利标准方面的进步,仍是缓不济急。

然而,上述自愿性动物福利的最低标准,对世界上大多数动物园而言,并没有约束力。多数国家
也没有法律可以规范动物园的动物福利标准。欧盟讨论动物园法案已达六年,虽经欧洲议会通
过,现在仍遭搁置。除英国订有特别法外,整个欧洲也只有丹麦、比利时、法国、和西班牙等四
个国家,有其他相关动物福利的普通法可以应用到动物园的管理上。(European Parliament,
Draft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the Environment 2/6/1992)

立法保护动物园内的动物有其迫切性,除非动物园对于动物福利的基本改善已开始起步,一旦大
众热情减退,动物园门票收入减少,许多动物园的经济能力将会受到威胁,进而导致动物福利更
被忽视。规范趋严之后,落后的动物园也可能被迫关闭。这显示动物园内动物福利改革的议题严
肃且复杂。

动物园的关闭,会引起社会大众对于相关动物福利问题感到惊慌。不过,动物园每年都有大量的
动物死亡或被剔除,关闭动物园的问题必须放在这个脉络来衡量。(见表五)

一般来说动物园的动物是由园内繁殖的动物、赠送、交换或是自野外捕捉来的动物所替补。因
此,动物死亡与严格的生育控制,会在短时间内减少动物园关闭后园内动物的数量。

【表五】
伦敦动物园协会(1987~1993),动物死亡数量统计表
年    动物总数    动物死亡数量
1987/88 5,208 1,159
1988/89 5,398 1,227
1989/90 5,295 1,021
1990/91 5,270 1,120
1991/92 4,762 1,096
1992/93 4,377   890

注:以上动物的死亡数量不包括无脊椎动物,也不包括上述期间内被淘汰剔除,或是被捕食,或
是被恶意杀害的动物。(Regents Park & Whipsnade)

这并不是说关闭动物园不会有任何问题。

在英国,地方当局可以藉由收回动物园的营运执照来决定关闭动物园,而动物园业者则可以有六
个月的时间来结束营业。期间动物园可以继续营运,多少有些收入来应付日常开销(灯光、暖
气、食物、水、和员工薪资等)。当然,他们一定会面临收入减少,难以找到适合动物的新家等
问题,尤其是那些较为普遍的物种,可以接受牠们的处所是越来越少了。

法律没有规定任何人必须义务的帮助收容他人遗弃的动物,因此动物园业者如果要有所选择的
话,可以将园内动物卖给马戏团、宠物掮客、实验室、和私人畜养。

大众关心动物园关闭后那些动物的悲惨命运是很自然的,不过大众并不清楚的是,动物园通常就
是如此对待所谓的「过剩动物」(编注:将园内动物卖给马戏团、宠物掮客、实验室、和私人畜
养。在台湾,甚至有动物园将繁殖过剩的动物,当作「山产」或「野味」贩卖给民众)--因杂
乱无章且不协调的繁殖计划,使得被繁殖的动物超过实际需要。而「动物过剩」问题,往往是动
物园刻意要以幼小动物来吸引游客所造成的后果。这些幼小动物很快就会成为超出需要的过剩动
物了。

安乐死是一项选择,被用来减少动物过剩的问题。其他方法尚包括将这些过剩的动物卖给私人畜
养、其他动物园、宠物店、休闲农场、狩猎场,甚至卖给餐厅。

动物园的动物同样也被卖给实验室和医院,被用于侵犯性和终端性实验,以了解人类的状况。

伦敦动物园科学部主任Flint教授,在伦敦晚报投书版(1991)写道:「将意识完全清楚的澳洲小
型袋鼠(wallabies)予以断头,以外科手术方式导致狨猴(marmoset monkey)嗅觉障碍,将环
境毒物喂给老鼠……这些方式本研究机构已分别在1990年2月、1990年7月,以及1988年中以后,
停止使用。」

动物园内动物的一生中,可能会经历许多奇怪的住所。<国际动物园消息(the International
Zoo News , Spring 1994)>曾刊登一个例子--「Chessington」 动物园--一只雄性苏门答
腊虎正在Chessington动物园作检疫;牠来自Antwerp动物园,却在Leipzig动物园出生;牠出生不
久后就被送去马戏团;到Antwerp动物园之前,牠是在一名动物贩子手上。就基因上来说,牠是一
只非常重要的动物,拥有庞大未知的血脉。

为数相当多,且被证实为「过剩」的动物是由动物园所繁殖。1981年1月28日英国动物园联盟
(the Federation of Zoological Gardens of Great Britain)主席Craigton爵士在写给会员的
信中,提醒动物园注意动物过剩的问题,并以Leipzig动物园为例指出:

「动物园过剩动物的管理与处理纲领」

「在Leipzig动物园营运的时期里,该园繁殖了2,250只狮子、380只老虎、350只豹、60只美洲
豹、370只斑鬃狗(hyaenas),以及大约700只熊。」

这封信并未提到「过剩动物」的命运,不过,信中继续写道:
「对于那些希望能透过繁殖计划,以拯救濒绝动物物种的动物园来说,树立一个以『考虑动物整
个物种的福利应优于每一动物个体的福利』为原则,以处理动物过剩问题的作风很重要。」(英
国动物园联盟,1981--字体变粗为本报告所加)

这种令人不悦的结论,目前仍是国际间动物园普遍实行的政策。但在动物园产业,其圈内有关
「动物物种福利」的悲惨记录,已引起人们的关切--国际动物园间相互合作改善动物福利的起
步工作似乎从未开始。





7.4 有关动物福利的建议

立法改革动物园的计划应包括:

1. 设定实际可行的最低动物福利标准。
2. 设立证照制度,包括营业执照,繁殖执照,及具强制性且可受公众信赖的员工训练计划。
3. 设置「动物护照」制度,让动物园内每一个体野生动物的转让,交易,交换或淘汰都能「有稽
可征」。
4. 订立「善后基金」条款--每一个动物园都必须缴纳,以便在动物园关闭后的一定期限内,确
保善后工作与动物照护能持续运作,避免动物园的关闭造成园内动物不必要的痛苦。
5. 成立全国性的顾问咨询委员会--由野生动物专家、动物福利或人道团体代表、动物园管理专
家、动物行为及心理学家组成--针对紧急状况,拟定动物伦理纲领、管理程序与运作准则
(Code of Conduct)等,以保护被囚养的野生动物。
8.0 野生动物保育:须关注的要点

8.1 数字游戏

过去数年间,各种动物保育政策开始聚集汇整。

里约「地球高峰会议」;生物多样性公约;最近才修改宗旨的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CN);以及
世界自然保育联盟(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等等,在他们各自的议程里,都有一个中
心目标,其纲要如下:
「保育和可持续性的经营管理自然生态系,以及赖以维生的野生物种」

这该是任何保育政策的首要课题。复杂的自然生态体系一旦遭到破坏,其回复或再生的可能性微
乎其微。事前防范和保护应是自然保育策略的根本。动物园是否可以或是能够--在这样的保育
策略中--扮演重要角色令人侃σ伞#ㄒ姳砹?⒈砥撸?

【表六】
生存受威胁的物种
全球生存遭受威胁的生物物种数量估计为500,000~1,000,000之间(IUCN)。
历史上,物种灭绝的速度估计为每年一百万分之一,即每年大约有30种生物绝迹。(Wilson,
E.O,1992,《生物多样性,The Diversity of Life》,Penguin Press)
现今,全球物种灭绝速度约为每年+/-27,000种动植物绝迹。(Myers ,1987 ,《幕后,Beyond
The Bars》, Thorsons)
生存受威胁的动物物种有5,929种(濒临绝种的动物有1,184种)。
(IUCN ,1994 ,《红皮书,Red List》)

即使IUCN认定需要人类的干预,以对抗大量的动物濒临绝种,动物园能做的却很有限。因此动物
园宣称他们能扮演动物保育工作的角色是危险的。这并不是说人工繁殖动物作为拯救生物物种的
方法完全不可行或是不正确,而是数据说明了动物园在保育工作上并无法扮演任何重要的角色。

这项事实已由动物园业圈内所提出的相关数据证明:

「即使有全世界最好的祝愿,即使结合所有动物园的资源,动物园也无法期望能拯救些许那些在
未来十年内可能绝种的动物。」(Hancocks , 1994)

在动物园彼此的生存竞争中,他们已越来越了解保育议题提供不少市场机会。

伦敦动物园主任J. Gipps博士曾经这样说:「很难不去指责以前的经营管理,但是他们的根本问
题在于没有人知道做保育居然可以赚钱。」(Independent, 19 Nov. 1993)

借着将自己包装成动物保育工作的先驱者,动物园希望能逃避批判。的确,只要动物园辩解得
当,那么政府的经费,商业的赞助、私人和大众的支持都会被导向他们。但是,动物园确实不是
一个经费或捐款的好去处。动物栖地的保护才是保育策略的关键。除了少数的例外,例如:纽
约、法兰克福、伦敦动物园协会、新泽西野生动物保护信托基金(Jersey Wildlife
Preservation Trust)等,动物园对于野生物保育的付出微不足道,甚或毫无付出。

国际野生动物保育公园 (前身为Bronx动物园)主任William Conway 博士说:「一些野地孤土是
我们所剩下的全部,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是尽可能的保存最大的区域」。

【表七】
动物园档案
全球动物园所拥有的动物物种数量为:3,000 种(WZCS ,1993)
动物园联盟成员(core zoo)所拥有的动物数量为:1,000,000 ( WZCS ,1993)
生存受威胁的动物物种数量为:418 (Beyond Captive Breeding. ZSL , Stuart ,1991)
生存受威胁动物现存于动物园中的动物数量为:180,000 (ISIS记录)
成功野放复育回其栖地的动物数量为:16 (Beck et al ,1994)(注)

注:其复育有益于建立动物种群的自我繁衍能力。

8.2 方舟的空间

根据圈养繁殖专家团(Captive Breeding Specialist Group;CBSG) 主席Ulysses Seal教授指
出,拥有国际物种鉴定系统(International Species Identification System -- ISIS)所列
濒绝物种动物的所有405个动物园中,提供给那些濒绝动物的空间平均只占各个动物园空间的
5~10%(Seal, 1991)。在WZCS的1,200个会员动物园内,这个空间总和可能少得更多。若以全球
10,000多个动物园相关机构计,提供给濒绝物种的空间就更微乎其微了。

【表八】
世界保育联盟(World Conservation Union;IUCN)行动计划资料
IUCN物种保育委员会(Species Survival Commission;SSC , 1990)共有1,370个物种保育行动计
画(Species Action Plans)
在这些计划里,被认定为生存受到威胁的动物物种有418种。
其中有19种动物在当时被认为可以复育野放重回原栖地(只占1.4%)。
IUCN红皮书(Red List)濒绝物种资料
1990年 – 5,011种
1994年 – 5,929种

Seal教授建议提供充分空间给2,000种被圈养繁殖的动物--这占IUCN红皮书(1994)所列5,929
种濒绝动物不到40%--所有1,200个联盟动物园也应致力配合。

但是Seal教授亦承认:

「在未来十年里仅有二十万个不到的空间,可被规划用于合作繁殖计划,这表示大约只有800种濒
临绝种的动物可被纳入这样的长期计划里。」(Seal , 1991)

WZCS推测繁殖濒临绝种动物的空间应该可以增加到五十万个,如果:

1.透过重新安排非属濒临绝种动物繁殖计划物种的空间来增加。
(虽然这样做对成千上万所谓「过剩动物」所造成的影响被忽略了)
2.无数小型动物园营运管理未上轨道,应可挪出空间。
(不过,对于如何说服他们,却没有提出任何建议)
3.其他机构和私人拥有的空间。
(虽然没有指出有多少空间,以及品侃?烤谷绾?

【表九】
国际物种信息系统(International Species Information System;ISIS)
1989年纳入ISIS的动物园数量为:370个
1993年纳入ISIS的动物园数量为:405个
四年当中增加了9.5%,平均每年增加率少于2.5% (WZCS , 1993)

鉴于加入ISIS的动物园平均每年的成长数量少于2.5%。动物园提供给濒绝物种动物的空间,恐怕
很难增加到Seal教授预期所需要的量。在一定期间内,会参与此类计划的动物园数量,也很难大
幅成长。遑论其圈养空间的品侃κ欠穹?稀?

1991年,英国兽医协会动物福利基金的一个工作小组提出一份报告,名为《非家畜类圈养动物之
福利(The Welfare of Non-domestic Animals in Captive)》。在这份报告诸多建议之中的一
段指出:

「如果动物园无法提供动物充分的环境条件,那么他们不应被鼓励持有某些非濒临绝种的野生动
物物种。并且,应积极鼓励动物园进行圈养动物笼舍设计方面的研究与改善。」

即使动物园真的停止圈养非濒临绝种的野生动物,对于那些空出来的动物笼舍必将适合圈养濒绝
物种动物的假设可能太过天真。一般的动物园也可能缺乏经费和专业知识来执行此项工作。

即使将加入ISIS计划的动物园数量加倍,以多出两倍适于繁殖濒绝物种动物的空间,依照目前的
比例计算,仍需要四十年。根据Seal教授使用的公式(1991年)来推测,到那时候,有可能获得
协助的物种大约在200到400种之间,仅占目前IUCN红皮书所列濒绝物种的10~20%。

【表十】
以动物园为基础的圈养繁殖计划:几乎没有成功的案例
动物种类年份登记出生死亡增加净额改变 %
白犀牛1990 693 9 5
4 0.57
白犀牛1991 678 2 4
2-0.17
黑犀牛1990 20210 7
3 1.48
黑犀牛1991 20210 4
6 2.97
亚洲狮1990 147 5 8
3-2.04
亚洲狮1991 13325 22
3 2.25
印度豹1990 935116112
4 0.42
印度豹19911,017167108
59 5.80

数据源:血统书,国际动物园年鉴
(Studbooks, International Zoo Yearbook),31&32卷

上述说法,并未将未来十年内可能面临生存受威胁和濒临绝种的动物数量考虑进去。而根据《国
际动物园年鉴(IZY)》第32卷及其「血统书」所载数据,濒绝动物透过人工繁殖成功的例子,仍
为极少数(见表十)。且所列动物绝少与「栖地域内」复育野放计划相关。

况且,BFF对于稀有物种动物老是在一些严重不合格的动物园内消失这个现象,也经常表示关切。

John Aspinall近来强调这个现象,他写道:

「血统书的统计数字和输入计算机的讯息--对于了解每一物种中个别动物的下落与基因数据可能
很有用。但我们要小心的,则是动物园官僚或职员对于整个动物物种命运的『含糊说词』。」
(Aspinall , 1993 )

关于消失不见的金刚猩猩,他说:

「尽管这不是我做的决定,但事情的后果多数是悲惨的:Kisoro,在其壮年时期被送到丹佛动物
园(Denver Zoo),几年内便死亡;Lomie 在Chessington动物园两年内便死亡;Killa Killa在
爱丁堡动物园(Edinburgh)数年后死亡。 Koundou在Lincoln公园算是比较成功的案例,牠生育
了六个后代。 Kambula被送至Calgary;Alberta之后,从未生育,最后转辗送至Fort Worth。这
些真的是悲惨的记录。」

8.3 对于经费收支 

由于以动物园为基础的圈养繁殖与复育野放重回原栖地计划是可以接受赞助的,这些赞助有些是
社会大众的慷慨捐输,有些经费资助则是来自社会大众的税金,因此,社会大众必须对于这些计
划的经费收支状况有所认知。大众必须要能决定他们对这些计划的支持,是否能为那些他们所关
心的动物种种或一般野生动物带来最大的利益。

「人工圈养繁殖动物保育计划所需的成本高得惊人,仅管动物园会辩解说他们的钱不一定必需用
在田野工作,将两者的成本加以比较还是很有用处。」(Ormrod , 1994)

动物园会透过各种补助管道,得到许多经费;加上原有募集到的基金,可能早已超过每日营运所
需的成本;这些钱应可视为「新财源」(new money),其用途应改弦更张,用来支持「栖地域内」
的动物保育工作。


【表十一】
全球动物园的年收入
1,200 个加入联盟的(core)动物园每年有20儵γ澜鹗杖耄ㄓ㈡^13儵Γ?
U. Seal.(1989)Beyond Captive Breeding Symposium

BFF/WSPA 估计10,000动物园每年有40~60儵γ澜鹗杖耄ㄓ㈡^2.75~4儵Γ?
例如:
AZA 发展资金为4儵?英镑2儵?,600万),每年周期性的支出为6儵?英镑4儵?per's
comm. Lester Fisher(1993) Lincoln Park Zoo主任
圣地亚哥动物园(San Diego Zoo)和美国野生动物公园(Wildlife Park U.S.A)在
1993年有美金8,100万元收入 (英镑5,400万)
伦敦动物园协会(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U.K)1992/93年有2千2百万收入。
(英镑1,460万)

相较之下:
全球栖地域内非洲犀牛的三年保育行动计划,每年有1,100百万(UNEP 1993)
全球栖地域内亚洲犀牛的三年保育行动计划,每年有6百万(UNEP 1993)

物种复育的成本各有不同,但几乎皆高于栖地域内保育工作的成本。

「举例来说,由美国渔类与野生动物局(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负责的人工繁殖计划
中,黑脚貂(black-footed ferret)已成功地复育回到野外生活,(讽刺的是仍有不少黑脚貂被
关在传统动物园里)。每一只存活黑脚貂花费的成本估计是近400,000美元。这还必须加上动物被
牺牲的代价。因为被重新释回野外的黑脚貂,其第一年的死亡率高达90%。更具意义的是,在室内
繁殖的黑脚貂释回野外后第一年的死亡率是91%,相对的,那些在户外繁殖的黑脚貂野放第一年的
死亡率则是60%。

「同样令人关切的是金狮狨(golden lion tamarin)复育计划,动物的死亡率相当高,野放仅
100多只,却只存活约30只。当然,牠们在野外自然繁殖的后代,适应状况则较好。对于倡导人工
圈养繁殖复育计划的人而言,这个计划可算是成功的典型。而其中最重要的收获是,它在巴西人
民心中植入了深刻的动物保育伦理。尽管如此,此项计划不是没有它的问题,1991年,在将动物
释放回野外的前三天,一只来自动物园的金狮狨身上被发现带有一种致命病毒,有可能会传染给
野外族群。此外,这个计划花费了750万元美金,任何人都很容易看出这类型计划的复杂、昂贵,
以及显然超过了一般动物园的能力范围。Kleiman(1991)曾估计每一只复育野放存活的金狮狨大约
须花费$161,000元美金。」(Ormrod , 1994)

8.4 赞助保育

保护动物栖地和保育濒临绝种动物所需的成本很高,且绝大部份的资金必然需要国家政府筹措。
然而,私部门与慈善团体亦有重大的贡献。本报告的目的不在于强调细节,在此仅列出可能的赞
助资源:

w国际资金来源—-联合国、欧盟、世界银行等
w国际慈善基金
w国家/政府资金,直接提拨预算,或是私部门可以扣抵的税金
w环境税、游客税,或是彩券收入
w慈善团体
w门票收入的部分比例,用于动物园所宣称的使命

经费收支可做一个有效的比较:「栖地域外」以动物园为基础的圈养繁殖和复育计划,及「栖地
域内」包括栖地和其中所有物种的保护。(见表十二)

【表十二】
「栖地域内」与「栖地域外」计划的成本比较
1.每年圈养每只黑犀牛需16,800美元。
2.每年适当的保护野生动物栖地以保护犀牛,每只犀牛需1,000美元。
因此,动物园内维持圈养一只犀牛的花费可保护16只在野外的犀牛。
3.动物园内圈养一群大象一年所需的经费,约为同一时期以「栖地域内」方式保育一群
相似的大象,和所有相关生态体系的一百倍。
4.萨依共和国Garamba国家公园面积492,000公顷,每年营运成本为269,500美元,等同
于维持圈养16只犀牛的费用。
在Garamba国家公园被保护的动物物种,包括:
31只北白犀牛
4,000只大象
30,000 只野水牛
  萨依国内全部的长颈鹿族群
14 种其他有蹄类动物
16 种肉食动物
10 种灵长类动物
93 种其他小型与中型哺乳类动物
数据源:Alibbai S.K. A Jewell Z.C《拯救最后的犀牛:栖地域内保育或人工圈养繁殖?》
「犀牛观测」(Rhinowatch),1993。


8.5 英国「栖地域内」的动物保育

动物园对于展示外来种野生动物的强调,会分散大众对于保护本土野生动物及其栖地的注意力。
虽然有部份英国动物园正在协助诸如,蟋蟀(伦敦动物园)、蜥蜴(Marwell动物园)、蛾
(Dudley动物园)等物种的人工繁殖与复育野放计划,多数保护英国濒绝野生物种的工作,还是
要归功于皇家自然保育协会(野生动物信托基金)、皇家保护鸟类协会(RSPB)、世界自然基金
(WWF)和国家信托基金(the National Trust)等,贡献远多于动物园的保育团体。

动物园也很少鼓励或支持英国2,000多个列名自然保护区(British Nature Reserves)的工作
网。

8.6 捕捉和运送的成本

WZCS辩称华盛顿公约(CITES)和各国有关法令规定应该「松绑」,因为它们防碍了动物的进口或
是由其栖地移往动物园。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干扰,因为大部份被关在动物园里的动物,不是绝
不可能重回其原栖地,就是根本不须要作那样的考虑,这才是他们真正的意图--Mark Stanley-
Price 在伦敦动物园协会主办的研讨会上表示:「动物园企图利用大众对濒临绝种动物的种种关
注,以增加他们拥有此类动物的数量--对于这样的结论是很难避免的。」(Stanly Price ,
1991)

「栖地域外」圈养繁殖计划几乎都须依赖从自然栖地捕捉野生动物,并且运送牠们到其他国家的
机构中,然而伴随而来的动物福利危机非常的高。例如,1984~1991年之间,32只野外捕获的苏门
答腊犀牛自印度尼西亚被转送至美国境内的机构,其中9只在捕捉过程中或很短时间内死亡(死亡率
28%)。而捕捉与运送他处的成本是美金250万元。(Newsletter of the IUCN's SSC Captive
Breeding Specialist Group, 1991)

20只中的5只黑犀牛从津巴布韦转运到位于美国的繁殖复育中心后不久即死亡。(Ghazi 1993)

1993年两只雄黑犀牛从津巴布韦运往澳大利亚后不久即死亡,其余的雌黑犀牛从此难以传宗接代,
除非从野外捕捉更多雄犀牛,或是动物园之间达成租借或交换动物的协议,或是透过人工授精方
式才能繁殖。

除了将野生动物捕捉、运送到「栖地域外」人工圈养繁殖中心必需付出代价外,类似的经费成本
和动物福利代价,在将动物野放回到自然环境的移送过程中也同样会发生。更有甚者,并非所有
的动物物种都易于人工繁殖培育,在动物园繁殖的成功率可能低于野外。例如,最成功的「栖地
域外」人工圈养繁殖北白犀牛数量每年仅增加4%,相较而言,萨依共和国Garamba 国家公园野外
繁殖的增加率则为9%。(Alibhai & Jewell , 199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福建省观鸟协会 ( 闽ICP备19009696号-1 联网备案号:35010202000962 )

GMT+8, 2024-12-2 20:37 , Processed in 0.0559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